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自2018年退休后筆耕不輟,歷時六年,自傳下冊終于在11月29日問世。
距離他的上冊出版,過了26年。一如他撰寫上冊,“我主要是為我自己而寫,”他毫不掩飾談寫自傳,“等于重新又活了一遍。”
遵循海明威“簡單的字句,真實的感情”寫作提示,張忠謀以第一人稱敘事,也用接近意識流的方式書寫,將他87歲前的人生真實呈現。執筆年輕時,想起走過大時代的顛簸流離,他確實淚流滿面;撰寫下冊他的中年和晚年,依然不時落淚。他說:“少年的淚最多,中年淚少一點,老淚比較少;可感情還是一樣的。”
張忠謀不僅在事業上創造了臺積電的輝煌,深受美國文化影響的他,與妻子張淑芬的晚年戀,也以截然不同于東方人保守含蓄的方式,透過真摯的情感和直率的表達,“從心所欲”,展現了不一樣的浪漫。專訪時張忠謀曾感性說道,自己的成就“除了臺積電,還有芬”,即指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伴侶——張淑芬。
在下冊第12章《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章節中,張忠謀回憶起與前妻年輕相識、結婚,十幾年后兩人漸形陌路,終告結束于1981年離婚。此后20年,張忠謀飽經風霜,本已無再婚意愿,但是在臺灣遇到張淑芬,兩人攜手享受純真的晚年戀。
張忠謀與前妻在20歲大學時期相戀,那時他就讀麻省理工學院,前妻克莉斯汀·陳則就讀波士頓大學,兩人在22歲結婚,但在張忠謀攻讀斯坦福讀博士時,兩人持續10幾年的愛漸漸消散,到后來幾乎形同陌路。
張忠謀自傳提到“我們都沒有外遇,但30年時光,人總會變的”,他透露曾和前妻討論分居和離婚,但考慮女兒還小,并沒有實際行動,直到倆人步入50歲,女兒已去波士頓讀大學,將畢業自立,才和前妻離婚。在1981年底,他滿50歲時,獨自搬入新家。
張忠謀新家是200多平方米的寬敞公寓,他還找了室內設計師布置,買了舒服的現代式家具,也裝了不錯的音響。
過去甚少追求物質享受的他,還特別引用瓊瑤的《庭院深深》小說中的一首小詩,描述無奈的悲哀心境。“華麗的周圍,不能補償內心的寂寞;孤獨的夜晚里,縈繞在我心的是30年的戀愛和婚姻”。文句自述當時落寂心情。
張忠謀寫道,他聽著最愛的凄美歌劇樂曲,靜坐沙發上,“聽到疲倦了,掙扎走回臥房,昏然入睡”。自傳中忠實呈現當時面臨事業和婚姻都失意,1983年他毅然離開一度要挑戰人生顛峰的美國德儀公司,但也開啟他日后更輝煌的成就。
張忠謀自述,此后20年,在職業上歷經通用、工研院、臺積電;在住處上歷經達拉斯、紐約、臺灣;在年齡上,已自中年開始邁入晚年;在心情上,可謂飽經風霜。本來已無再婚意愿,但是在臺灣遇到了張淑芬。
他說,張淑芬比他年輕13歲,“她的活潑、好動、樂觀忽然使我感覺又年輕起來”。于是兩人決定,2001年1月23日在美國結婚。
張忠謀說,和張淑芬兩人都是第二次婚姻,“重作馮婦”,已無第一次婚姻的“人生才剛開始”的新鮮感覺。《張忠謀自傳》下冊中,他認為,人生的愛情,依照年齡的不同,有著不同的風貌:少年的憧憬與激情、中年的相互扶持,以及晚年的純真與照應。他寫道:“少年(18至30歲)的愛戀充滿憧憬、理想與情欲;中年(30至60歲)則偏重于工作與事業的相互扶持;晚年(60歲以后)則相當純真,是彼此照應與相伴,‘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戀”。
張忠謀指出,自己享受了少年戀,錯過了大部分中年的愛情,卻能在晚年享受這樣一段純真的伴侶關系,實屬莫大的福氣。
外界眼中的張忠謀嚴肅、不茍言笑,但在張淑芬眼中,張忠謀是個和藹可親,也為人著想的人。張淑芬曾說,張忠謀對感情的態度和他工作是一樣的,都是認真、執著,兩人結婚主要是互相欣賞,“對彼此的要求不多”,這是難得的緣分。
張淑芬在廣播節目中分享,外界看她覺得她很活潑,但其實跟丈夫張忠謀的生活很平淡,兩人不是在談天說地就是在看書。張淑芬也甜蜜地說,有丈夫在,不可能做壞事,“在他身旁,我認為自己變得更好!”
2020年張淑芬出書時,張忠謀引用作家海明威的話,“以真實的感情,寫簡單的句子”,為新書撰寫序文,更贊美妻子推動慈善事業,是起而行的人,不是捐錢而已,張淑芬則謙虛地說,張忠謀一直力行“終身學習”,她深受啟發。張淑芬也曾說,張忠謀從來不反對她當志工,只會問“你快不快樂”。
外界好奇兩人的婚姻相處之道,張淑芬在演講時曾分享,年輕時覺得吵架一定要贏,所以每次都吵得厲害,后來“轉念”,吵架時把丈夫的臉想成孫子的臉,“冰很快就融化”。張婌芬還透露,夫妻倆現在的養生和恩愛秘訣就是“不要亂吃、不要熬夜;相互尊重、相互依賴”,就像他們會固定找時間運動,然后各做各的,在自然和自在的氛圍下相處。
張淑芬喜歡畫畫,雖然非學院出身,卻對色彩、形式與內心感受付諸畫面的高度掌握。張忠謀對于妻子的興趣與天賦也給予了極大的支持與鼓勵。他發現張淑芬在繪畫方面的潛力后,便全力支持她的藝術追求,甚至為她特別設立畫室,提供一個專屬的創作空間。張淑芬后來發展出屬于自己的畫畫風格,并在藝術界嶄露頭角。
張忠謀曾幽默地說,啟發張淑芬的畫畫天賦,是他在臺積電之外另一件做對的事。他更將張淑芬的作品掛在書房正對面,借此展現對她的欣賞與支持。
張淑芬的畫作《執子之手》,是她2008年送給張忠謀的生日賀禮,畫中兩人攜手同行的背影,平淡中流露幸福。
張忠謀在自傳中同樣寫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背后意義相當深遠。
東方財經雜志 東方文化雜志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東方文化雜志(ID:dfwh_hk)
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