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動您!
2024年12月11日,著名作家瓊瑤在臺北陽明山舉行花葬儀式。兒子陳中維懷抱母親骨灰,滿臉悲戚憔悴,仿佛蒼老了10歲。
陳中維1961年出生于臺灣高雄,父親叫慶筠,也是臺灣人。
慶筠比瓊瑤大6歲,畢業(yè)于臺灣大學外文系,是高雄煉油廠的翻譯。
瓊瑤與慶筠1959年結婚,1961年兒子陳中維降生。當時慶筠因公赴美國工作,一走就是一年。
(瓊瑤年輕時)
瓊瑤沒有固定工作,靠寫小說養(yǎng)活自己和兒子,生活非常拮據。
瓊瑤的父母雖然有工作,但還要養(yǎng)兩兒子一個女兒,也沒有多少錢資助她,瓊瑤經常抱著兒子崩潰落淚。
慶筠回到高雄時,兒子已經1歲多了。由于分離時間太長,兒子不認識他。
那時瓊瑤與慶筠是一對貧賤夫妻,經常為了錢和帶孩子吵架。
(瓊瑤與平鑫濤)
1964年,瓊瑤與慶筠離婚了,兒子跟隨她生活。瓊瑤離婚時才26歲,慶筠才32歲,兩人都還很年輕,各自再婚是必然。
兩年后,慶筠率先再婚了,妻子與他是高雄煉油廠的同事。婚后慶筠與妻子又生下了兩個兒子。
由于經濟壓力大,加上瓊瑤的事業(yè)越來越好,慶筠的自尊心接受不了,他很少與兒子陳中維聯系。
慶筠原名馬森慶,陳中維以前跟著父親姓馬,父母離婚后,他跟著母親瓊瑤(原名陳喆)改姓陳。
(瓊瑤)
陳中維童年、少年時代渴望父愛,好在平鑫濤介入瓊瑤的生活后,善待陳中維。在他的父愛溫暖下,陳中維的性格沒有缺陷,他與平鑫濤感情很好,自始至終都叫他“平伯伯”。
陳中維上初中時,生父突然有一天來學校看他。在陳中維的記憶里,父親是模糊的形象,父親不停地說,陳中維低著頭不作任何回復。
此后陳中維又收到父親幾封信,他沒有回信。
在陳中維看來,自己的親生父親沒有責任感,已經遠去,他與母親和繼父生活在一起就很好。
上世紀90年代初,陳中維與何琇瓊結婚時,父親來參加他的婚禮。按說親生父母應該坐在一起,但慶筠與瓊瑤是分開坐的,彼此的隔閡無法修復。
陳中維與何琇瓊一連生了兩個女兒。40歲之后,經歷了生活磨礪的陳中維開始理解父親。
審視父母失敗的婚姻,陳中維理性地認識到,父母分開雙方都有責任:母親有才華,性格強勢:父親才華平平,有些大男子主義,他們走到這一步不能都怪父親。
(早年陳中維)
此后,陳中維主動與親生父親慶筠有了聯系。陳中維靠著母親,經濟條件相當優(yōu)越,而生父大半生經濟拮據,陳中維在經濟上資助生父。
瓊瑤得知兒子與生父有來往后,從未過問,但內心里反而認為兒子有情有義。
陳中維一家與母親和繼父住在一起,為了避免尷尬,生父從沒來過陳中維的家,與瓊瑤也幾十年沒見面了。
(左起:孫女陳可嘉,兒媳何琇瓊,瓊瑤,兒子陳中維)
陳中維老實憨厚,看到母親、父親都白發(fā)蒼蒼了,有時突然會很傷感:他們原本是相愛的,自己就是他們愛情的結晶,誰知命運讓他們成為陌路,老死不相往來,生活為何如此殘酷?
2024年12月4月,瓊瑤選擇在臺灣家里輕生離世,將陳中維推入巨大的悲痛中。
在料理母親后事的這段時間里,悲痛加上勞累過度,睡眠不足,陳中維顯得格外滄桑憔悴。
陳中維今年才63歲,在母親的花葬現場,他看起來像70多歲。母親走了,自己的生父還在,有生之年陳中維會繼續(xù)與生父交往,盡自己做兒子的責任。
首發(fā)作品,抄襲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