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蔚來汽車的創始人李斌又“出圈”了。在年終對外溝通會上,站在臺上2、3個小時,李斌一口氣回答媒體提出的兩百多個問題。借著很多觀點,不僅引起輿論長篇累牘的解讀,也引起行業內外對蔚來創業10年來的各種分析。“死磕兒”是今天站在舞臺上的李斌留給外界給第一印象,人們不禁感嘆:當老板還真是得有個好體力!
李斌回答的這些問題,基本上涵蓋蔚來創業10年必經的節點和3個階段:1、有了10年的積累,蔚來的業務體系已經進入一個正循環階段,堅持純電、換電的既定路線,蔚來不做不相關的業務,也不會折返跑,而是在效率、規模上繼續做加法;2、蔚來、樂道、螢火蟲三個品牌協同發展,螢火蟲以海外為主,中國為輔,基于現有的成本體系、技術體系和資源體系,做好螢火蟲,對蔚來而言不過是“添雙筷子”的事兒;3、圍繞技術標桿到規模小車,蔚來已經形成自己的優勢市場,但還需要向友商學習的地方還很多,作為一家有行業敬畏心的企業,日拱一卒是這家企業的思考,繼續圍繞補能和既定產品發力,在接下來的2、3年蔚來很快就要來到收獲的階段。
李斌的回答,之所以出圈,引得人們關注,不是李斌有多語不驚人死不休,也不是蔚來的戰略選擇有多意想不到。而是在今天浮躁環境下,沒有哪個企業再像李斌一樣細致入微、娓娓道來的去向外界闡述如何站在一家企業操盤者的立場上,去看待這家新勢力長遠發展的經營問題、戰略問題與發展問題。
從當年親自走訪車友會,到各大論壇上現身帶貨,今天的蔚來早就過了那個沒人認可和缺乏關注的節點,李斌也早就沒有再去對外展現自己辛苦的必要,相比在臺上拿著人們的提問逐一作答,像不同創始人、創業者一樣掏出一份PPT“大侃特侃”對李斌來說效率也許會更高。之所以還在做著所有人都看不懂的“傻事兒”,李斌就是希望自己身體力行的告訴外界,任誰都不該忽視何為一家“典型新勢力”創始人的態度!
文|鍋斯傅
編輯|李佳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
「梳理蔚來,認同蔚來,接納蔚來」
還有1周左右的時間,圍繞蔚來的技術母機“ET9”與助力規模的第三品牌“螢火蟲”將在今年蔚來的NIO day上市并發布。時間的緊迫決定蔚來已經沒有太多機會和精力再去圍繞公司整體戰略的合理性與戰術細節逐一對外界展現。
站在蔚來10年的發展節點上,李斌很清楚,今天外界對于這家蔚來的“新”還缺少很多認同,本質是體系與各環節之間缺少了太多交流。而蔚來能做的只有敞開懷抱、充分探討,才能讓外界都對這家企業減少反對和敵意,才能為接下來NIO DAY上有關新產品和新技術的釋放時掃清“情感”上的阻礙。否則在這個激烈的競爭時代,別說吃肉,對手連口湯對手都不會再留給蔚來。
拿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回答并闡述,拒絕選擇“聰明”的李斌不外乎是希望輿論先要自發的梳理出大家有關蔚來10年創業中的所有疑惑,自己才能帶著蔚來的市場團隊和外界重新梳理一次蔚來。這樣一來,既是讓所有人更好的了解蔚來、學習蔚來、認同蔚來,也是讓外界清楚蔚來在與其他新勢力的廝殺中,認清過程要遠比關注結果更重要!
也許在外人眼里,從高合、哪吒、極越..接連倒下的新勢力,核心癥結都是經營不善、資金斷裂帶來的偶然性結果。但同為造車者的李斌或許清楚,情緒造車的年景下,太多企業都想做聰明人,都希望通過對資源和資本的騰挪、裂變,來快速跨過0-10的耕耘期,進入10-100的收獲期。以至于任何一個闖進造車的新玩家,總想著先去破壞掉原來行業里的舊規則。但汽車歸根結底還是一個密集型工業,任何一家企業都難以回避創新帶來的過程復雜化。只有當一家企業俯下身去做好0-10的耕耘,才會讓外界對一個品牌真正有期待感。
站在這個角度上,李斌即是蔚來企業的戰略制定者,也是這家企業的戰術執行者,沒有任何一個人,比李斌更適合講清楚今天蔚來堅持10年圍繞大資本、大投入的戰略定力,即將換來大產出的合理性。李斌相信只有通過引導輿論,換來人們的認同感,才能讓市場繼續跟著蔚來的節奏走,才更多人相信,即便到今天,蔚來手里的磚都是拿來蓋教堂的而不是搭豬圈!
2
「從技術母機到返銷中國!」
不論是此前蔚來被傳收購、公司3季度毛利率引發輿論的過度解讀,還是ET9所在細分市場的規模上限,蔚來的存在資源浪費...李斌都知道,今天人們看到的蔚來還不是真實的蔚來。這也是為什么當輿論已經為李斌操碎心的時候,李斌還是會耐心的告訴外界:“今天樂道的發展是符合我們既定規劃;為什么現有3個品牌相加一定能>3;今天蔚來的研發支出又為什么一定會低于小米...”
但有意思的是,直到今天第三品牌和技術旗艦概念早就打出,但輿論始終在關注究竟蔚來要吸引誰去“買單”,卻并不在乎蔚來做這些決定背后的合理性與必要性。逐漸滲透ET9螢火蟲的來龍去脈,李斌就是希望能為接下來企業接下來的發展再爭取做事兒的空間,于是在這場溝通會上,李斌才會拿螢火蟲、ET9做個引子,一方面,帶著大家更好的梳理蔚來;另一方面也是通過透露些新產品和新品牌一星半點的信息,來勾起外界討論蔚來的熱情。
也許俯下身來耐心回答提問,今天李斌也認為自己做這些今天來看還遠遠不夠,但他起碼認為,蔚來真的不該再受到外界這樣的待遇。實事求是地講,當燃油車在百萬級市場漸漸隕落,以中國新能源在技術水平和原創度,迄今為止還沒有哪個品牌做好真正意義的填補,但已經在研發上累計投入超過530億的蔚來,如此體量的資金放在任何企業、行業都不該被小視,今天的蔚來是值得在新能源時代換來一個和傳統百萬品牌平等對話的機會和身份。
因此,ET9之于蔚來嚴格意義上并非一款車,而是一臺“技術母機”。站在10年造車的節點下,它的出現保證與蔚來即各品牌存在的技術共享的特點,也展現了蔚來過去10年基于大投入、慢產出過程中有關技術儲備的一個樣本和范例。自此開始,類似蔚來自研的5nm自研芯片、900v架構、線控底盤、高強鋁車身和智能化集群...從ET9開始,蔚來就將滿足了圍繞任何產品和細分市場拿來即用,未來也真正意義代表中國企業圍繞百萬級市場來秀好新勢力的肌肉。
至于「螢火蟲」在作為蔚來旗下的第三品牌,能確保蔚來此前過去很多研發的固定費用得以更好的分攤,成為蔚來首個基于全球市場、全球體系、全球標準打造的品牌和產品。某種程度上,螢火蟲的使命在于幫助蔚來更好拓寬全球化市場,為企業整體的開源節流提供幫助。以全球1000萬、歐洲400萬基盤的小車市場為例,而螢火蟲也將憑借「mini比更smart,比smart更加mini」的理念,成為超過蔚來占比總規模超過10%以上的明星單品。
3
「10年定力和蔚來下一個10年的戰略信心」
一家企業得以成功的商業路徑有兩種:一種是“軟著陸”,資金、資源、市場、生產、銷售……凡事都踩在時代的點兒上,這樣的企業延著鋪滿鮮花的道路按部就班的就能走向成功;至于“硬著陸”則是連降落傘都沒有,兩眼一閉從高空跳下去。起步晚、規模小、根基弱...但絕不意味著蔚來就沒有做大、做好的可能。相比蔚來今天走過的路,王傳福、尹同躍、李書福當年也都走過,之所以造就企業性格也不同,也只是時代和機會不同而已。
因此,李斌和蔚來的團隊始終相信“硬著陸”也有成功的,雖然成功的比較少罷了。因此蔚來的“硬著陸”不能一次性著陸,“補能”、“整車”的打造過程也得分“兩級跳”,這樣才能摔不死。
過去10年,蔚來已經經歷了從醞釀、擴張到增長3個關鍵的發展階段構建起了今天蔚來相比大多數新勢力的核心差異化:第一個階段,是在2018年前,蔚來從首款產品發布,蔚來跑通了一家創新企業圍繞工業體系的全流程,讓豪車市場有了國產新能源3%的份額;第二個階段,則是在2023年左右,蔚來技術成果開始涌現,30萬以上的新能源份額占比接近50%,補能體系全面完善;如今蔚來已經進入到全新的品牌布局和規模增長階段,從自有現金到422億的技術儲備,蔚來都為接下來的規模發展提供了基礎和保障。
10年后,相比理想、華為,李斌和他的蔚來汽車不僅是一家性格最鮮明的新勢力,也是一家體系完善的成熟企業。不妨講的更直白一些,站在下一個10年的開局點上,李斌在意的既不是蔚來究竟要賺多少錢,更不是徹底打敗誰,而是將蔚來打造成一家值得讓自己干一輩子的企業,用平常心態履行好好這家企業符合時代使命的任務。
和李想、余承東今年對外展現的反差相比,蔚來的狀態從容很多、李斌的言語似乎也樸實了很多。對外界來說,這是10年創業的基礎給了李斌持續做好蔚來的底氣;但在李斌看來,蔚來下一個10年要做的是做好出行生態的整合,但凡站在出行生態的新格局下,蔚來不做和新能源無關的技術和業務,李斌自然也就不會對非核心業務關注的那么多,蔚來這家企業的發展韌性也在變寬,而李斌的耐性也在變寬。
從10年前,蔚來做好國內高端新能源的局部創新,到ET5T帶動如今圍繞歐洲定向開啟螢火蟲作為高端小車品牌,都說明了李斌的戰略著眼點和蔚來的商業體系,早就不局限在某個特定的商業環境下去做偏安一隅的小事情。李斌和蔚來看重的則是圍繞全球的新能源與智能出行在沒有形成智能、安全、透明的發展體系之前,蔚來都應該去盡力做好這件順應時代的事情,畢竟這個產業和市場足夠大,容得下各種各樣有思考、有格局的競爭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