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哈勃望遠鏡最新公布的一張照片:
照片中拍攝的天體距離我們非常的遙遠,大概在25億光年外。
我們可以看到它很特別:一個橢圓的光斑,它還帶有一條長長的光柱;光柱的長度在20到30萬光年左右,這個尺寸大概是銀河系直徑的兩倍。
很特別的一個天體吧,像發射激光的武器一樣。
那它是什么呢?
如果我說,這個天體是由一顆超大質量黑洞(大概8.8億倍太陽質量那么大的黑洞)形成,大家信不信呢。
大家好,我是騰寶,這期我們就來聊聊哈勃拍攝的這張照片中的天體。
前面我們說這個天體距離我們大約25億光年,也就是以光的速度行走25億年的距離。
這個距離對我們來說極其遙遠!
不過它的亮度卻不是這個距離該有的亮度,我是說比起其它這個距離的天體,它明顯要亮太多太多了。
就比如哈勃之前拍攝的這張照片:
我們可以看到哈勃都拍出了衍射尖峰,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星芒的效果。
這種效果一般會在天體亮度很亮時才會拍出,像銀河系內的恒星它們一般會拍出現星芒效果。
因為它們在銀河系內,距離近,所以視亮度大。
但這個天體是遠在25億光年外呀!
反觀它的背景天體,有的是比它遠的星系,也有比它近的星系,它們就暗太多了。
它的這個視亮度大概是在12.9星等左右。
這個亮度意味著,即使我們沒有像哈勃這樣專業的天文望遠鏡,有一個普通的天文望遠鏡我們也可以拍到它的存在。
就像這張照片的拍攝:
那個明亮的星點就是它,雖然沒有哈勃拍攝的細節那么驚艷。
但如此遙遠的距離能讓我們業余愛好者拍到,也是相當的逆天了!
所以它應該是我們普通人可以拍到的最遠的一個天體了。
它的位置呢,是位于室女座方位。
在上期我們也講了如何在天空中尋找室女座,找一找夜空中的大三角--春季大三角,也就是由大角星、角宿一、五帝座一這三個亮點組成的等邊三角形,角宿一所在的方位便是室女座。
那么那個天體則是在室女座γ星的附近。
它的編號為3C273。
這是我們人類確認的第一個類星體。
劃重點哦,它是我們確認的第一個類星體。
類星體呢,它是目前我們已知亮度最亮、輻射能量最高的一類天體。
現在我們對它的理解普遍是認為:它由超大質量黑洞形成。
咦,不了解類星體的小伙伴可能有點迷糊。
在我們的印象中,黑洞應該是完全黑暗沒有一絲絲光亮的天體。
它和明亮、并且還被認為是最明亮的類星體應該不著邊才對呀。
我們的這個想法是沒有錯。
但我們忽略了它的吸積盤,黑洞是可以不發光,不過它外圍的吸積盤卻可以。
吸積盤就是它吞噬物質時形成的一圈包裹它的圓盤結構,這個圓盤結構可將黑洞的引力能轉化為能量輻射出去,其轉化率要比恒星內核的核聚變強的多。
恒星內核核聚變的能量轉化率大概是0.7%,這讓恒星成為了耀眼的存在。
而超大質量黑洞的吸積盤則可將物體6%-40%的質量轉化為能量。
所以這樣的黑洞不但可以發光,而且還是最明亮的光。
當然,準確來講是黑洞外圍的吸積盤的光。
像我們拍攝的第一顆黑洞照片--M87星系中心黑洞的照片,它拍攝的就是黑洞吸積盤發出的光。
所以3C273也一樣,我們看到的是由一個大約8.8億倍太陽質量的超大黑洞外圍吸積盤所發的光。這條長長的光柱便是黑洞噴出的相對論性噴流。
而哈勃這次的拍攝我們可以看到和以往不同,亮斑中心有一個黑點,這個黑點是擋住了黑洞吸積盤亮光的效果。
這樣呢,避免了吸積盤亮光的覆蓋,讓我們可以看到吸積盤周圍很小范圍內的細節。
比如,在它的周圍發現了很多的團塊。
還有內核噴出的這個核心噴流(CJ)。
以及這次發現的新結構,像L形的這個噴射結構(E1、JC)。
這些都是之前沒有注意到的。
所以這次的拍攝可以說是讓天文學家又重新認識了下3C273,同時也顯示出了我們可以看到類星體核心的能力。
相信之后也會看到其它類星體這樣的研究。
讓我們對超大質量黑洞如何驅動吸積盤有個更好的理解。
我是騰寶,一個熱愛天文的科普創作者,還希望大家多多關注與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