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樓盤都在卷配建學校,最好是“白嫖”配建學校。
近日,某盤公開對口初中——70%中簽率就讀執信中學(天河校區),保底天河外國語學校(縵云校區),小學對口奧體東小學。
讓樓主奇怪的是,這張官宣圖為啥沒有項目案名,70%中簽率是怎么得來的?
據了解,該項目位于天河區奧體板塊,在未官宣對口學校前,在教育方面存在短板。
項目只配建幼兒園,沒有配建學校。雖然項目與天河執信咫尺之遙,但卻不是對口直升學校,而是要搖號;但在官宣后,項目的中學保底天外,小學對口奧體東。
該項目從一個沒有配建學校的樓盤,搖身一變,成了名校學區房。
學位房,特別是配建學校并引入名牌學校,成了每個新項目宣傳推廣的重點。
比如,今年賣得很好的長隆萬博悅府,官宣教育配套小學為東風東小學,初中為廣雅中學;保利天瑞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官宣引入省實辦學。
這兩個盤由于名牌學校的加持,讓項目的銷售量一路高歌。
確實,教育在家庭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關系到孩子的未來和發展,還對家庭的幸福指數產生深遠的影響。
正是這一點,開發商在賣房時常常將學校配套作為一項重要賣點來吸引購房者。
因此,開發商為了提高項目的吸引力和溢價能力,往往會在宣傳中夸大或提前承諾學校配套,即使這些學校尚未建成或尚未確定具體的合作細節。
這種現象在房地產行業中尤為常見,例如開發商在賣房時會大力鼓吹學校的配套設施,以吸引購房者。
但是,現實情況常常是這樣的——
這種做法可能導致購房者對項目的期望過高,一旦開發商無法按時兌現承諾,或者實際建設的學校與宣傳存在較大差異,就可能引發業主的不滿和糾紛。
那為什么開發商不愿意或不能及時兌現宣傳中提到的學校?
這需要從配建學校這個源頭說起。
配建學校作為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的一部分,其建設和管理涉及多個層面,包括教育、房地產、城市規劃等。
開發商以盈利為目的,配建學校雖然能吸引購房者,但直接經濟效益不高,反而需要大量資金,這顯然與開發商逐利的本性相違背。因此開發商意愿較弱,往往希望減少支出和推遲建設。
然而,配建學校真的會讓開發商貼錢嗎?
有句話說得好——羊毛出在羊身上。
開發商在開發項目時,會將配建學校的成本納入整個項目的預算中。這意味著,在樓盤定價時,開發商可能會將建學校的費用計算在內,從而通過房價轉嫁這部分成本給購房者。
因此,購房者實際上在買房時已經為小區內的學校等配套設施支付了費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學位溢價。
所以,你明白為什么這些自帶名校的樓盤比周邊的樓盤一平方貴幾千,但購房者仍然趨之若鶩的現象了吧。
這也側面說明了為什么配建學校的樓盤業主對“蹭”學位的樓盤say no!
然而,在社會“公平、優質”的教育體系下,“白嫖”或“蹭”名校就成了大多數沒有配建學校樓盤招攬客戶的營銷手段之一。
時至今日,官宣學校的形式各式各樣,無論白嫖來的學校還是自身配建的學校,購房者在選擇房產時,對于學校配套的承諾應保持謹慎態度,避免被過度宣傳所誤導。
同時,政府相關部門也應加強對房地產項目的監管,確保開發商的宣傳內容真實可靠,保護購房者的合法權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