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024年12月15日
預計閱讀
4分鐘
晚安栗子
年關將至,平靜的藝術圈,暗流涌動。
·如何定義當代藝術?
·王光樂的“空房間”
·中國當代藝術十年回顧
·韋嘉25年的“醉與夢”
·陳雷個展“只與你有關”
·十位香港文化名家在北京
·潘公凱履新復旦大學
·年輕藏家開始關注古典
·洛蘭·歐格雷迪逝世
如何定義當代藝術?
如何定義當代藝術?這樣一個宏大且深遠的話題,12月12日在蔡錦空間的一次對談中鋪陳開來。由錢文達擔任主持,藝術理論家、策展人高名潞和藝術史學者曹星原擔任對談嘉賓,在接近兩個小時的時間內,從全球化語境、國際視角、本土藝術生態等多個維度,提出當下的困局與疑問,并講述各自的觀察。
曾經頻繁出現在中國藝術界的“全球化”一詞,隨著交通的便捷、信息的便利,早已發生質的變化。而這種“打通”也帶來某種“蒼白”,需要尋找屬于中國自己的創作內核。在曹星原的觀察中,現在西方重要展覽所展示的作品,他們關注的不僅是觀念,還有材料的重新使用?!扒靶┠瓯容^領軍的一些作品,強調的一點就是語言上的信息充分飽和?!?/p>
無論是高名潞還是曹星原,多年海外生活、工作的經歷,讓他們對于全球化有著更為清晰且深刻的認知。無論是景觀式展覽,還是藝術市場的價格倒掛,都讓高名潞感到憂心。歸根結底,藝術家的創作才是整個藝術生態的底層基礎:“這并不是缺乏宏大敘事的時代,可是當代藝術,在我看來,至少是千禧年一直到現在,藝術已經失語了?!?/p>
王光樂的“空房間”
時隔兩年,藝術家王光樂在蔡錦空間進行第二次個人項目。2022年12月的個人項目“紅磷”,將空間內的一面墻作為創作載體,邀請觀眾自如地將火柴劃過墻面,產生一瞬間的花火;2024年12月的“空房間”,同樣以一面墻為載體,以表演的形式開啟展覽。
以繪畫聞名,王光樂始終對空間有著深遠的興趣。在他看來,他的繪畫比較本質主義,現場項目比較現象學。此次首次開放蔡錦空間的臥室和辦公室,作為展覽現場的一部分,這激發了王光樂對空間探索的新念頭:“我搭建了一個連廊,把這兩個空間連接在一起。我覺得這兩個私密空間可以發生一些故事,所以想到用戲劇化的舞蹈來演繹?!?/p>
12月12日,6位舞者將蔡錦空間作為舞臺,觀眾通過展廳與房間之間高低錯落的窗戶,觀看舞者表演。展廳被這種觀看方式轉換為一個實驗劇場,隨著舞者在不同房間穿梭,一個故事套著一個故事,在一個固定的方盒子內演化。當所有賓客散去,只留下墻上的四個字“賓盡主歡”。與“賓主盡歡”的成語相對,以與王光樂同年代的印刷體書寫的四個字,正是二元化的社會性的表現之一。(攝影:尤洋、DIDI、阿能、蔡錦)
中國當代藝術十年回顧
12月10日至2025年3月9日,“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2014-2024”在壹美美術館展出。北京大學教授朱青生擔任策展人,通過對近十年重要藝術家和作品的集中梳理,系統性地呈現2014年至2024年中國當代藝術的現狀和趨勢,這也是對中國當代藝術的階段性回顧與總結。
壹美美術館始終致力于中國當代藝術研究,力圖通過專業展覽呈現中國當代藝術的優秀樣本,并展開跨學科、跨領域的廣泛探討和知識共建。此次展覽呈現過去十年入選《年鑒》的代表性藝術家中的28位,其中既有親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現代性思潮、如今依舊活躍的藝術先鋒,也有善用新媒介、新技術反映現實處境的年輕一代藝術家。
進入展廳,可以看見蔡國強黑色煙花的爆破、蘇新平創作日常的擦筆紙堆積重構、隋建國手握虛空的雕塑探索、徐冰用監控圖像集合而成的當代故事……藝術家們以敏銳的感知,對社會現實和生存境遇進行深刻的觀照、感受和反應,以藝術為思考和表達的方式,道難言之隱、訴未盡之意、繪無形之思、抒未竟之懷。
韋嘉25年的“醉與夢”
12月14日至2025年3月9日,由鮑棟策展的韋嘉個展“醉與夢”,在松美術館展出。60件布面繪畫、石版畫及手稿,勾勒出“天才型選手”韋嘉25年來的創作歷程。
作為“70后”代表性藝術家之一,韋嘉接續著前幾代畫家的現實主義/寫實主義風格,并與同代的畫家們一起,把這種寫實主義運用到了對內化的個人情感與升華的象征秩序的表達之中。在這個過程中,他的繪畫在持續著兩個畫家性的主題:真實的幻覺與存在的假象,我們將其意象化的表述為“醉與夢”。
“醉與夢”來自尼采對日神與酒神這兩種審美感知狀態的劃分。對于韋嘉來說,“夢”與“醉”是交織在繪畫中的兩種對抗性力量,貫穿在他二十多年的創作歷程中,也體現在他的每一幅作品上。這個漸變過程是從個人的心性世界過渡到整個他人的,或者說藝術歷史的世界。他正是通過回到藝術史的諸多母題,如形象、題材、圖像,而回到藝術的本體,如空間、色彩、造型、筆觸,以及材料本身不可被還原的確實性。
· 5 ·
陳雷個展“只與你有關”
12月7日,陳雷個展“只與你有關”在韓建美術館開幕。展覽不僅展示藝術家不同時期的繪畫作品,還探討了作品與公眾的共生關系:個人化的觀看與理解,感官的啟發與回應。
一個小學畫糧票、畫郵票可以以假亂真的畫畫天才,一個受不了畫素描,逃出少年宮的叛逆少年,一個1992年和冷軍、張曉剛、曾梵志一起獲得首屆廣州藝術雙年展優秀獎的黃金一代(陳雷是其中最年輕的),一個一時不適應藝術商業化而一度放棄藝術的人,但兜兜轉轉,繪畫仍是陳雷生命中的主角。
此次展出的陳雷創作于2022年至2024年的29幅人物系列作品,呈現了藝術家在極端理性和極端感性的兩極之間工作的狀態,繪畫既可以是實驗室嚴謹的科研工作,也可以是情緒的出口和傳遞。每個人都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那一個,這是藝術自信的基本點,徹底打開自己,就能在一粒沙中看到整個世界。
· 6 ·
十位香港文化名家在北京
12月14日,“文壇墨韻——香港文化名家書法展”在嘉德藝術中心閉幕。展覽集合10位香港文化名家的書法作品,蘊含有深刻而豐富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內涵。通過一筆一劃,書寫者乃至地區、時代的審美修養、學問才情、格局氣度、性情趣味,都可以窺見一斑。
這10位香港文化名家多才博雅,既有深厚廣博的傳統文化底蘊,又有在各自領域中豐富閱歷的沉淀。其個體精神世界的特殊性,經由學問修養、格局風度的涵溶,在天然與工夫兩個層次之上,增添了更多的書卷氣和哲理性。
· 7 ·
潘公凱履新復旦大學
12月8日,復旦大學藝術研究院宣告成立。根據建設方案,復旦大學藝術研究院依托哲學學院建設,由藝術家、藝術教育家潘公凱擔任首任院長,學者沈語冰任執行院長。研究院將圍繞“重新闡釋和建構中國傳統藝術的話語體系”“重新認識和闡釋西方現代藝術的文化結構”“推動藝術與前沿科學的創造整合”三個問題域,整合資源及力量開展跨學科、前沿性、高水平研究。
· 8 ·
年輕藏家開始關注古典
近日,蘇富比拍賣行古典大師及19世紀畫作晚間拍賣創下3060萬美元佳績,遠超預估的2500萬美元。蘇富比高層表示,越來越多的年輕藏家開始多元化投資,愈發看重波提切利、倫勃朗等古典大師作品的價值。隨著年輕藏家年齡的增長,古典板塊愈發受到關注。
盡管經常傳來拍場佳績,但整體形勢依然不容樂觀。以蘇富比為例,幾個月前,蘇富比倫敦辦事處已裁員約50人,近日蘇富比紐約因業績下滑裁員百余人。
· 9 ·
洛蘭·歐格雷迪逝世
近日,美國藝術家、作家和評論家洛蘭·歐格雷迪(Lorraine O'Grady)去世,享年90歲。其代理畫廊瑪麗安娜·易卜拉欣畫廊確認了該消息。歐格雷迪1934年出生在美國,其創作以剖析語言和二元性概念聞名,涉及攝影、拼貼、表演等領域。2024年4月,古根海姆基金會公布年度古根海姆獎,歐格雷迪是其中年齡最大的一位獲獎者。
文字|藝術栗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