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I魔改電視劇”的話題引起網絡熱烈討論。
AI技術逐漸進入人類的日常生活,在網絡平臺顯示出多樣化發展趨勢,融合各類視頻內容創作出現,短時間內完成人類不能完成的工作量,創造出想象之外的內容創作和視覺畫面。
最初是以簡單的動漫生成效果形成一時熱潮,隨之而來是對一部作品重現“改頭換面” ,推出全新系列創作。
千奇百態的科技融合手段催生各類創作內容。
打開短視頻,越來越多的經典老劇重新出現在大眾視野,一種是通過截取一部劇的高能片段探討話題,引發新思考,一種則全然沒了經典老劇的樣子,AI合成取代了原創作品創作核心文化。
該技術的運用,推出了許多魔改創作,層出不窮的魔改影視劇短視頻在網絡上泛濫。
創作者的通過對短視頻的二次創作進行魔改創作獲取巨大流量熱度,魔化的現象以意料之外的形式出場,許多人被新奇的創作吸睛。
然而,創作刻意博取眼前的改動卻觸碰對經典佳作的輕瀆。
對此網友的態度各不同,有的人認為這樣的創作帶來樂趣,AI趣味化的改動激發原來沒觀看過劇的觀眾對經典著作感興趣,是再次激活傳統文化傳播的表現。
另外一部分持反對意見,認為AI技術修改之后,原著內核失真,截取播放的內容跟原創所呈現的精神內核相悖。
針對網友各持己見的說法,以及網絡上越發為流量而無邊界AI魔改現象,新相關部門開始作出回應,提出針對性管理要求。
對這些越發泛濫的魔改現象,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開始出手制止,發布相關《管理提示(AI魔改)》,督促轄區內短視頻平臺排查清理AI“魔改”影視劇的短視頻。
小范圍的娛樂若是沒有造成大大影響或許不會引起所謂官方部門出手整改,只可惜魔改的熱度逐漸上升,大范圍傳播和系列創作儼然已造成追隨流量跟風熱潮。
《甄嬛傳》在短視頻平臺再度火出圈后,各式各樣二創出沒,創作者的魔改獲得關注之后,四大名著也成了取材來源。
被魔改最多的電視劇當屬《甄嬛傳》。
這部電視劇以精良的制作和優質的內容實現經久不衰的爆火影響,劇中隨便截取出一個片段都夠后繼創作者逐幀學習。
優質的經典佳作放在十幾年之后熱度不減,短視頻平臺每出現一次就掀起一股重溫經典熱潮。
剪輯、配音二次創作迅速走火網絡,新奇的內容創作火速引起網友注意力,點贊量、轉發量以及評論都很高。
一旦有熱度,逃不了成為創作者取材原材料,經過AI加工,魔改出“槍戰片”、“武打片”、“喜劇片”,劇中人物一言不合掏槍激戰,搞笑或打架更是專用手段。
后宮佳麗三千里的皇后、妃嬪、貴人手持長槍短炮攻打,霎時間槍林彈雨、濃煙滾滾。
后宮佳麗之間復雜的關系全用手持沖鋒槍解決問題,勾心斗角的原味被改得一塌糊涂。
皇帝和甄嬛等一行人又是吃可樂又是啃雞腿,吵著架忽然起身開打,拳腳相向。
原本嚴肅、正經的古裝劇經過AI技術改動,一時之間變成魔幻大片,又成了喜劇片,完全沒有原版的氛圍。
二次創作不再是對原作的創新潤色,一系列操作削減作品的藝術價值,更誤導經典傳統文化的傳播初衷。
對四大名著下手,當初看劇時忍不住想成為編輯改劇本的想法靠AI實現創作了。
《西游記》里唐僧和女兒國國王的片段被AI成親吻的片段。
唐僧在女兒國的“情劫”是劇中意難平的一段戲,現在通過技術手段促使感情修補意難平,但唐僧的人設徹底毀了。
還有孫悟空跟唐僧打架片段。唐僧念緊箍咒,孫悟空忍無可忍起來暴打唐僧,唐僧也不退讓轉身來一個拳打腳踢。
唐僧面對妖怪不慌不忙,翻身騎上白龍馬,手持長槍揮舞著向妖怪進攻。
孫悟空和唐僧或是大搖大擺抽煙、或是騎著摩托車狂炫技。
在這些片段中,孫悟空一個即便被冤枉,生悶氣離開也不會傷害師傅的設定變了,唐僧柔柔弱弱、慈悲為懷的人設也崩塌了。
沒有人設支撐,劇中的靈魂全然消失,原著的精神內核和人性本質全沒了原作者的痕跡。
同樣被害的還有《紅樓夢》里的林黛玉。
《紅樓夢》一部經典著作被改成“武打片”,林黛玉跟賈寶玉吵著就火力全開開打。
林黛玉一個多愁善感、弱柳扶風的少女化身為倒拔垂楊柳的大力士 ,惡搞的視頻千奇百怪,為呈現笑點,博取熱度專門搞反向創新。
惡搞的創作全然顛覆原著創作初心,為博取流量大玩特玩經典 ,毫無邊界的褻瀆行為是對傳統文化的不尊重、不重視,誤導認知的行為。
對原創作品進行的魔改產生的影響力,一批創作者又從中獲取靈感來源,分別在模仿賽道進行角色融合創作出原創的“硬漢林黛玉”“嫵媚沙僧”等等。
總之經典名著熱度炒熱了,無不成為素材的。
今年一部籌備多年的《金玉良緣》上線,講述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
然而這部新版《紅樓夢》因為選角不符合人設慘遭大眾吐槽,從演員到制作都被嘲不如86版的經典著作。
這部新片沒有取得理想熱播效果,大部分是負面口碑,但卻激發觀眾對老版經典的回顧,當年創作的優質佳作再度令觀眾對作品投入的心血以及文學作品內核給予認可稱贊,同時在重溫下對劇中傳遞的劇情重點有新認識。
劇中每個人物在導演和演員的精心打磨下有了完美呈現,以至于時間過去許久,國產劇再度翻拍多個版本,卻始終無法超越在前的珠玉。
《金玉良緣》未獲得預期的票房大賣,但又讓經典在新時代下重新散發光芒,不愛看名著的人們通過網絡平臺對該作品有進一步了解,對優良的文學作品魅力多了新認識。
這股回顧經典的熱潮引領大眾領略經典,一些人乘機蹭熱度,借助熱點延伸創新不貼合原創傳播的內容的二創視頻。
偏離創作者打造的文化、精神支柱,容易誤導新生代對文學佳作認識,不利于文化源遠流長傳播。
林黛玉誤入異能世界,掏出槍和手榴彈跟一群雇傭兵或者怪物大戰三百回合。
四大名著的主要主角同在一張桌子吃飯,一言不合又是干仗,又是把酒言歡。
諸如此類視頻全然變味了,作品的獨特風格、人物的個性魅力和文學價值正在被這些惡搞視頻帶偏,失去固有設定。
前段時間某個地區的《西游記》師徒四人扮演者就因為著裝問題引發熱議,扮演啥和尚的模仿者只穿一條裙子,赤裸裸上半身曬肌肉,一會兒在臺上蹦迪,一會兒走在人群扛音響舞動,畫面十分辣眼。
經典名著之所以代代流傳,成為每一個中國人在教育階段必然會接觸到的文學著作,正是由作品本身的文學價值的特殊性和珍貴性。
這樣可貴的經典不該當兒戲胡鬧,現在不整改,將來只會讓越來越多傳統文化被踩踏。
AI技術的“歪風邪氣”傳播造成網絡生態環境污染,此次“塌房”在預料之內,早之前就有人專門提出對侵犯版權給予管理意見熱議,如今官方出手,網絡環境將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廣電總局及時剎住歪風,嚴厲打擊侵犯版權,傳播不實信息創作,讓創作者的利益和心血得到保護,打造清朗視聽環境,還給觀眾一個有序、和諧、正確的環境,讓文化得以傳承。
諸如此類事件頻繁爆發的爭議證明了,AI技術的到來是一把雙刃劍,既有提供某些作用的便利性,同時也隱藏危害,這些危害可大可小,不加以調整恐怕會失控,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AI技術在短視頻上的運用,一定程度上呈現了經典重溫,隔了十幾年的大爆劇又在網絡火起來,算是某種意義上讓經典在新技術下得到發展傳播。
經典再次回顧也算是對文化和藝術創新與鞏固,重新挖掘文化內涵,引領年輕對經典作品的關注。
積極的視角看來這樣的技術融合經典有助于活躍沉寂在時間里的優秀作品,拓寬創作思維,為藝術創作提供更多可借鑒思路。
利用AI進行創新激活經典應遵循不魔改,不為博眼球而肆意歪曲原創內核,偏離真正的文化發展、傳承理念。
多元文化呈現依托創新發展,發展經典應挖掘其根本,深入精神精神傳承,吸引更多人關注作品價值,獲取知識和能量。
先進技術為輔助,而非拉垮、誤導。
經典文學作品不可取待,在傳播中傳承和挖掘,影響一代又一代新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