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杰出的女性中,我最尊敬的一個女人,就是國徽的設計者林徽因先生。
她集建筑學、詩人、作家于一身,而且成就斐然。
我更認為,她是近代中國最偉大的女性,沒有之一。
也不接受網友的反駁。
別拿《小桔燈》的作者來與林徽因先生相提并論,那種宵小,連給林徽因先生提鞋都不配。
林徽因先生與丈夫林思成,對中國建筑史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五十年代初期,她對那股拆除北京牌樓和城墻的歪風,聲嘶力竭地大喊:……你們拆了這些八百年的古城墻,來日方長,就算后悔了復原重建,贗品的城墻沒了歷史的厚重感,只是件多余的擺設……
而她面對強權人物的污蔑,奮力與之抗爭:我林氏滿門忠烈,你算什么東西?
試問一下,哪個女性在那個年代,能夠做到像她那么不畏強權,那么剛烈?
北平和平談判,是以不毀壞這座古都為由的,如今進城了,卻要拆掉。當北京的牌樓和城墻倒下的時候,她躺在病床上默默流淚,想不明白為什么會這樣……
與其說林徽因先生是病逝的,倒不如說她是被氣死的。
時間回到二十幾年前,民國十七年,一代才女林徽因嫁給了梁思成,從此夫唱婦隨。1930年,作為建筑學專家的梁思成,應邀參加一場在日本京都的世界建筑聚會,來自西方的建筑學專家,對日本展示的一些榫卯木構建筑,驚嘆不已。
梁思成看出,這些榫卯木構的殿堂式建筑雖然位于日本,但都是仿造我國唐代的建筑。
日本學者得意地對梁思成說:“你們中國現在已經沒有唐代建筑了,想要看唐代的建筑,就得來我們的京都和奈良……”
面對日本學者的張狂與得意,梁思成既憤怒又羞愧,受歷代戰火的影響,中國的古建筑已經損毀殆盡,他堅持認為,在中國的某些地方,肯定還保留著類似這樣的建筑。
在古建筑上,我們中國是日本的祖宗。
回國后,梁思成把在日本的遭遇,對妻子說了,雖然林徽因的身體不好,但她義無反顧,決定陪丈夫尋找唐代建筑,抹去中國在建筑學上的恥辱。
他們與莫宗江、紀玉堂等人組成考古小組,從1931年開始到1937年,足跡踏遍了大半個中國,見到了許多宋代以后的建筑物,遺憾的是,并沒有見到一座相對完整的唐代建筑物。
即便如此,他們還是手繪了兩萬多張建筑樣本,完成了上百萬字的文獻記錄和研究課題。
有時候為了一組真實的數據,身材瘦弱的林徽因不顧兇險,在丈夫的幫助下,爬上搖搖欲墜的房梁和屋脊上,進行仔細勘測。
1937年,他們來到敦煌莫高窟,在第六十一個洞窟中,有了驚人的發現。
雖然敦煌莫高窟自清末以后,被西方的學者掠奪,但也殘存了不少古籍和壁畫。他們在一組五臺山“大佛光寺”的壁畫上,發現佛光寺的建筑結構,正是唐代的建筑。
這一發現令他們驚喜不已,可是驚喜之中也帶著擔憂。
大佛光寺是否還存在?誰都不知道。
他們決定帶著這幅古畫,前往五臺山尋找。
當時林徽因的哮喘病受塞外氣候的影響,喘得很厲害,她幾乎都是躺著工作的。只要身體恢復一點,都要掙扎著起身。
他們從敦煌來到五臺山,途中走了六個多月,林徽因一直病懨懨的,有時騎在馬上,有時躺在騾馬一側的大背簍里,另一側是與她體重相等的資料和書稿。
這一路上,他們并沒有閑著,而是繼續尋找古建筑,他們到了山西之后,測繪了兩千七百多座古建筑
這一天來到應縣,見到那座歷經千年風雨的榫卯結構木塔。
頓時被這樣的建筑奇跡所驚呆。
這座位于佛宮寺釋迦塔,建于遼代,塔身為八角形,外觀是五層六檐,實際在里面還有四層,為明五暗四九層塔,是一個中空的雙層環狀結構,上下高達六七十米。
整個塔采用的都是木頭,主體用的是松木,斗拱用的是榆木。歷經千年雖有修繕,但主體并未有變動,如此巧奪天工的建筑,堪稱建筑史上的奇跡。
為了弄清楚古代能工巧匠們如何建造這座木塔的原理,梁思成在沒有任何防護的情況下,徒手攀上的塔頂,測量塔姹,只要稍有不慎,就會摔得粉身碎骨。
林徽因站在塔下,望著站在塔頂的丈夫,她在擔心丈夫安危的同時,也欣慰自己找到了這么一位志同道合的“人間四月天”。
他們非常詳細地對釋迦塔的每一處地方,進行精準的測繪。
釋迦塔的出檐及平座寬厚,出檐長度逐層減縮,華拱與下昂高度相應調整,與整體輪廓線的節奏相適合,亦使檐下構件避免了重復。斗拱樣式約有60余種,規格、手法變化多。特別是第一層柱高等于二、三、四層柱高與斗拱、平座高度的總和,而塔的總高度又等于第二層外圍柱內接圓的周長。這種設計安排的幾何對位,產生了有規律的立面分割,使結構與審美結合起來。
他們歷時一個多月,手繪圖紙一萬多長,各種數據精確到了毫米。
日以繼夜的高強度工作,使林徽因兩次咳血,好在當地的一位老中醫及時救治,才沒有倒下。老中醫告誡她,說她的病最忌勞累,必須好好調養才行。
可是以林徽因的工作態度,她哪里是能夠好好調養的人呢?
后來,梁思成把這座木塔的相關資料帶去參加了國際會議,使這座木塔為世界所知,木塔的建筑原理和工藝,直接驚呆了西方的建筑學者。
他們幾乎不相信,世界上還會有如此震撼的建筑物,隨后,多名國外的學者來到應縣,見證了這一建筑學上的奇跡。
于是,應縣木塔被公認為世界上現存最高大、最古老純木結構的樓閣式建筑,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并稱“世界三大奇塔”。
離開應縣之后,他們一路前往五臺山。
期間他們還遭遇了土匪,幸運的是,土匪看到他們騾馬的背袋中滿是書稿,便放過了他們,倒是被晉綏軍敲詐去了十幾塊大洋。
好在梁思成有個同學在山西任職,得到了那個同學的幫助,才順利到達五臺山。
五臺山那么大,光是寺廟就有一百多處,坐落在不同的地方。
從何找起啊?
再大的困難也難不住他們。
為了尋找佛光寺,他們踏遍五臺山遍訪僧人,終于在一個老僧的指引下,他們穿過崎嶇的小路,經過一個叫豆村的小村子,附近的一處山谷中,找到了荒廢于山林中的佛光寺。
此時的佛光寺已經沒有了僧人,顯得殘敗不堪,但令他們驚喜的是,這里的主殿尚未坍塌,還保留著原來的樣子,另外的藏經閣和鐘樓,也都還佇立著。
石板臺階上有一尺多高的落葉,無不顯示著這座寺院的落敗。
當走進寺廟主殿的那一刻,梁思成的眼中滿是淚水,仿佛自己跨越了千年,來到了大唐盛世。
這一榫一卯一梁一柱,在建筑工藝上,豈不比日本奈良的那些建筑,宏偉上百倍?
根據大殿前的石碑記載,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唐武宗滅佛,佛光寺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唐宣宗時期,佛教開始復興,佛光寺得以重建。
也就是說,他們現在所見的東大殿,極有可能就是建于唐宣宗時期,是實實在在的大唐建筑。
他們迫切地想要找到佛光寺的建造年代證明,而這樣的證明,一般都會用墨書寫在脊檁上。
他們小心地爬上梁架,打著手電,踩著幾寸厚的灰塵,在脊檁上尋找。
遺憾的是,他們在脊檁并沒有發現墨書的痕跡,還林徽因眼尖,在梁栿下發現了隱藏的題記,又根據題記的指引,最終找到了墨書。
墨書記載本大殿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
大中十一年就是公元857年,這一發現,足以證明這座一千多年的古寺歷史。
另外,他們還在樹叢和雜草中,找到了一座經幢,經幢上的刻紋記載,也是大中十一年。
他們頓時熱淚盈眶,幾年來的辛苦,在這一刻都化作了欣喜的淚水。
他們在這里同樣停留了一個多月,留下很多圖片和資料。其中一張林徽因站在梯子上測繪的照片,至今令人難忘。
可見她對工作,是有多嚴謹?
幾個月后,梁思成將佛光寺的相關資料和照片,向全世界公開,終于狠狠打臉了狂妄的日本學者。
佛光寺東大殿是目前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唐代建筑,同樣沒有之一,而是唯一,比日本京都和奈良的那些建筑物,都要早數百年。
抗戰爆發之后,由于山西軍民的浴血奮戰,最終使這座古老的寺廟免于戰火。
1961年,佛光寺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梁思成與林徽因夫婦,功不可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