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黃繹達
編輯|鄭懷舟 丁卯
封面來源|視覺中國
本周(12月9日~13日),A股橫盤震蕩且波動不小,上證指數周內一度逼近3500點,但最終于周五(12月13日)收盤報收3392點,周內5個交易日下跌0.36%,同期振幅則高達3.2%;萬得全A指數在本周下跌0.20%。
板塊方面,申萬31個一級行業中,14個板塊上漲、17個板塊下跌,其中商貿零售、紡服、傳媒、社服等板塊漲幅居前,非銀、電力設備、房地產、計算機等板塊在本周跌幅靠前。
從風格來看,本周小票有分化,部分科創指數在本周的跌幅相對更深。反映到風格指數、寬基指數的表現上,國證2000、深證紅利、中證1000等在本周漲幅居前,北證50、科創50、科創創業50、創業板50等在本周跌幅相對較深。
本周港股也是大幅波動,恒生指數周內上漲0.53%;恒生科技指數在本周上漲0.33%。板塊方面,12個恒生行業指數中,8個板塊上漲,4個板塊下跌在本周上漲,必需消費、電訊、工業等板塊周漲幅居前,醫療保健、地產建筑、原材料、能源這四個板塊下跌。
海外大類資產方面,美股有分化,納指收漲、道指和標普500收跌,歐洲同樣是分化行情,亞太地區,日韓印度澳洲收漲。商品方面,原油領漲,美油和布油漲幅分別接近6%和5%;基本金屬多數收漲;貴金屬金漲、銀跌;農產品除玉米外多數收跌。美元指數在本周持續上行。
圖:全球主要大類資產周漲跌幅;資料來源:wind,36氪
積極的政策取向符合市場預期
本周宏觀事件比較密集,數據上有11月的通脹數據和金融數據,其中最為重要的事件莫過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關表述將在未來對資本市場產生直接影響。
關于會議對當下經濟形勢的判斷,會議指出,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風險隱患仍然較多。
根據上述判斷,可以看到我國經濟目前需要面對諸多來自外部與內部的問題,從外部問題的表述可知,管理層對川普上臺后國際經貿環境惡化已有充分的預期;內部問題,會議再次強調了總需求不足的風險,并且新增了“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的表述,因此預計解決群眾就業與增收將會是明年政策發力的重點。
為了應對目前經濟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宏觀政策將更加積極,特別是在財政發力的同時,貨幣政策將保持適度寬松,以配合財政發力。財政發力是主要的逆周期調節手段之一,會議提到的具體方向主要有提高赤字率、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的使用范圍這三大方面。貨幣政策方面,市場對適度寬松這一表述的預期頗高,流動性有望從近年來的中性更偏向寬松,充裕的流動性是A股走牛的基礎之一。
提振消費、擴大內需依然是重中之重,在明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中排名第一。具體實施上,首先是提高居民收入,從而提升居民的消費能力、意愿和層級,這是擴大內需的基礎。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因此以舊換新依然是市場未來的主線之一,不僅繼續利好家電、汽車、消費電子等以舊換新概念,同時會議還提到了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等概念板塊。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則對映財政發力和貨幣政策寬松,以激發內需潛力。
新質生產力方面,核心發展方向是人工智能和未來產業,還強調了要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根據統計,人工智能和未來產業已經分別連續三年和兩年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點提及,作為明年重點的工作方向,AI概念也將會是未來的核心主線之一,未來產業則主要包括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健康等方向,其中的熱門概念主要有智能制造、合成生物、下一代移動通信、先進半導體、核能、空天等。
提到的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降低供給壓力、過剩產能出清也是明年重點的工作方向,很容易聯想到供給側改革。近年來,部分新興產業出現了供給過剩的局面,其中以光伏最為典型,上游的鋰礦、多晶硅等亦是如此,傳統產業中鋼鐵、水泥、輪胎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供給過剩。那么,在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中,上述產業隨著政策的執行,景氣度有望出現回升。
在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的相關表述中,房地產再次被重點提及。從表述來看,依然是延續了之前的政策脈絡,主要講了加力舊改和城中村改造,合理控制新增房地產用地供應,盤活存量用地和商辦用房,推進處置存量商品房工作,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等。由此可見,穩樓市的思路整體不變,合理控制新增房地產用地供應是增量信息,提到的發展新模式可重點關注。
投資策略
總的來看,會議延續了之前積極給力的政策取向,高頻的宏觀數據則是驗證政策發力的重要窗口。本周披露了11月的通脹數據和金融數據,其中PPI有所改善,CPI則延續了之前的弱勢,金融數據也出現了一定的結構改善。
通脹數據PPI之所以會有改善,主要是受益于前期政策落地后,帶動了相關大宗商品價格的回升,CPI偏弱還是反映總需求不足的問題,結構上則主要受到了食品、出行鏈等細分項的拖累。從節奏來看,從政策逐步落地到終端的消費需求改善還需要一段時間,因此對于通脹數據的判斷是年內預計還在低位,進入2025年后中樞位置會有所抬升。
金融數據方面,信貸結構的改善主要是居民中長期貸款高于去年同期,與11月重點城市商品房成交量的增長形成了交叉驗證,由此表明在降息周期中居民購房意愿確實得到了一定的提振。目前,企業信貸依然偏弱,這一分項也是未來判斷寬信用和經濟復蘇成色的重點窗口。
再回到盤面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化了此前的好預期,從預期管理的節奏來看,目前大盤的點位已經包含了對政策的好預期,后續還有細分政策的發布,預計屆時投資者的反應會相對鈍化,好預期后續的強化還是要看政策落地的情況,這種審慎的態度也是近年來A股投資者業已形成的肌肉記憶。
短期方面,“兩新”主題作為之前的主線已經收獲了不錯的漲幅,從彈性維度來看,結合跨年主題,消費中可關注食品飲料、商貿零售、免稅、紡織服裝、社服等行業板塊。科技領域則要順應政策,特別是“兩重”,可關注軍工、半導體、信創等主題。
中期方面,隨著前述政策預期的兌現,消費主要看“兩新”加力擴圍,所以家電、家居、汽車、消費電子等之前的主線主題將會回歸。根據政策,AI、人形機器人、空天等主題預計也是中期的核心主線。在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的引導下,光伏、生物醫藥等出現景氣拐點的板塊亦值得關注。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看法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決定投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專業人士咨詢并謹慎決策。我們無意為交易各方提供承銷服務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資質或牌照方可從事的服務。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