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漫長的進化歷程中,我們的祖先為了生存和繁衍,不得不進行大量的身體活動,如狩獵、采集食物等。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我們不再需要為了生計而奔波勞碌,相反,久坐不動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逐漸成為主流。這種轉變雖然帶來了便利和舒適,卻也在無形中引發了更普遍的“懶惰綜合癥”。
懶惰綜合癥并非指人們偶爾的慵懶或懈怠,而是一種深刻影響個體身心健康的社會現象。據研究表明,全球范圍內有相當數量的人口正遭受著這種“流行”生活方式的困擾,其甚至已經躋身當今最危險的死亡風險因素之列。這一現狀引發了社會各界對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也促使科學家們從腦科學的角度探究現代人們懶惰背后的深層次原因。
腦科學專家鮑里斯·薛瓦勒( Boris Cheval) 對上述現象有獨到的見解,他撰寫的《懶惰腦科學》解釋了現代人們懶惰行為的生理和心理機制。他提到,懶惰并非人類的本性,而是特定環境條件下的產物。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天生具有一種節能的傾向,即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減少能量消耗。這種傾向在我們的祖先身上可能是一種生存策略,但在現代社會,它卻成為了一種潛在的健康風險。久坐不動、缺乏鍛煉不僅會導致身體機能的下降,還可能引發系列慢性疾病,加速衰老、認知功能下降等。
最近Edu指南與鮑里斯·薛瓦勒聊了聊更多關于上述話題,鮑里斯還分享了更多關于應對懶惰、有效鍛煉與保持健康的建議,以下是對話全文(有刪減),enjoy:
Edu指南:10個人中,9個會說喜歡躺在沙發上,剩下的一個人是在說謊。為什么我們傾向于如此“懶惰”?
鮑里斯:有多種解釋,從進化角度來看,想想我們的祖先生活,為了食物等原因,他們必須進行大量的體育活動。但是當他們有機會不消耗他們的能量時,他們會休息。所以我們繼承了我們祖先的習慣:那就是一旦我們有可能,我們就會最小化使用我們的能量。然而在特定的情況下,例如我們所在的現代情況,我們不必因為特定原因而進行體育活動,因為這不是生存所必需的。我們的大腦希望我們盡量減少能源消耗。
Edu指南:如果我們做一些調查,大部分人會說他們想做一些體育活動。但現實是,只有小部分人會真正去鍛煉。在預期和現實之間,我們的大腦發生了什么?
鮑里斯:實際上,如果我們看一下數據,英國有一篇最近的論文研究顯示,當你評估人們的意圖時,只有50%的人能夠真正將意圖轉化為行動,這就是所謂的意圖差距。所以這個意圖行為與實際行為的差距,可以解釋——即使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圖,但你也受到其他事情強烈的吸引力,因此無法真正去做你意圖要做的事。你的意圖與這些其他事務的吸引力相沖突。所以這真的很難,在鍛煉上,人們必須使用大量的自我控制才能參與體育活動。有時候人們做不到。
Edu指南:如果有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他們如何改善它?
鮑里斯:很明顯我們擁有該類能力。這也是人類物種的特殊性。我們有更高功能的額葉皮層,所以自我控制能力很高。在一些事情上,即使它不是立即具有吸引力的和有回報的,我們也能夠自我控制,去進行體育活動。但從長遠來看,這仍然可能很困難,因為有時你會感到疲倦、憤怒,有些時候感到痛苦和壓力。所以這可能使你很難保持身體活動。但是,這可能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策略:當你從事體育活動,特別是適度和劇烈的活動,這些活動如果需要戰略性決策,例如在集體運動上,可以增加人員,有所互動。實際上,這將幫助你提高執行功能。通過進行這些體育鍛煉,可以提高你的執行意圖功能,這將更容易讓你實現你的意圖。
所以這種情況下,可能是身體活動和認知功能之間的一種良好循環。你參與體育活動越多,你的執行功能就越強,你就越能參與體育活動。不幸的是,這也可能是一個惡性循環,因為你參與的體育活動越少,你的認知功能就越少。所以,有些人可以更好地參與體育活動,而另一部分人就不太可能參與。
Edu指南:如果人們沒有做運動的內在動力,他們仍必須做運動還是可以選擇不做?
鮑里斯:當我們考慮過程時,我們只是將內在動機視為促進參與度的變量。但事實是,如果你的生活中有一個整體的內在動機,通常情況下,無論是什么活動,你都會有更高的幸福感。
關于動機的質量或內在動機非常重要的事情是靈活性。如果你有這樣的動機,有一天你累了,你會說,好吧,我今天不參加體育活動。但這不是問題,因為你知道在一年中,你將能夠再次進行必要的體育鍛煉。所以當你有高度穩定的動機時,你將擁有運動的靈活性。如果你沒有這種高質量的動機,你很可能處于一個非常僵化的模式:即你要求自己必須在特定時間,進行大量的體育活動,即使這可能與你的工作或家庭責任等所有角色相沖突。
Edu指南:如果我們很長時間不進行體育活動,這是否對我們的大腦產生負面影響?
鮑里斯:有明顯的證據表明,參與體育活動不僅可以提高你的體育活動能力,還可以放緩你的衰退進程。
如果你是從未參加過體育活動的人——這永遠不會太晚,你可以通過鍛煉運動本身,來提高活動能力——盡管你和已經熟練于運動的人相較,你們在體育活動中的自信心水平不同。
對每個人來說,隨著年齡增長,認知功能都會有下降。但是當我們設法正常進行體育活動,可以降低認知功能衰退的速度。所以這也是一個很好的信息,如果你想在你的生活中保持較好的認知能力,體育鍛煉可以幫助你在身體層面感覺更好,當然,在認知層面也是如此,你將幫助自己在更高的幸福水平上保持自主能力。但如果你不參與鍛煉,你會加速你一生中的認知功能衰退。
Edu指南:鍛煉和衰老有直接的相關性嗎?
鮑里斯:從生物層面來看,我很確定,如果你沒有同樣水平的身體健康,那就是你與同齡人相比,你們沒有處于人生的同一階段。如果我們比較不活躍的人和活躍的人,我們可以觀察到不活躍的人死亡得更早。
Edu指南:當人們決定自己鍛煉或不鍛煉時是否存在一些誤解?
鮑里斯:有的,如果他們專注于通常標準的推薦方法去做,這可能會削弱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他們可能會覺得如果他們沒有達到30分鐘,這是不夠的。他們也可能有一種感覺,如果只有30分鐘,就足夠了,他們可以停下來。這是對身體活動如何運作的誤解。
我們有這樣一種曲線:在開始時,時間和鍛煉效果關聯相對較強。當你增加時間時,關聯就變得不那么重要了。所以一旦你參與,就有積極的影響。但如果我們過于關注推薦的方法,這將是誤解,人們可能會失去興趣,或者人們可能只是想停止,因為他們已經活動了30分鐘。
一般的推薦方法很重要,因為這可以讓你知道你的健康狀況是否良好,但它們不應該是我們想要達到的目標。有些人可能需要的鍛煉遠低于標準方法。這不是問題。有些人可能遠高于這些標準。這也很好。
Edu指南:如果你給讀者一個關于擁有健康生活的建議,你會建議什么?
鮑里斯:我認為這是適度的、相對平靜地進行體育活動。重要的是不要施加壓力,只是盡力做得更好,專注于體驗的有效性。如果你有一位教練向你解釋說: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獲,請走開。因為如果你有痛苦,從長遠來看你就不會有收獲。所以也許這就是我的建議,照顧好你自己的感受。不要對你必須做的事情施加太大的壓力。
其他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