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款精美的作品:澳門鐘表博物館成立6周年紀念永久萬年歷桌鐘。這款作品是獨立制表人, 澳門鐘表協會常務副監事長,澳門鐘表博物館特聘歷史研究專員丁杰麟先生設計制作。恰逢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貼合永久萬年歷之“長久”寓意。
經好友曲總引薦,獲得了這款萬年歷桌鐘的官方資料,并授權在此與表友們共同欣賞。
技術高度:
歷法的完整周期為400年,而并非4年。歷法由天文觀測而來,每個回歸年約365.2422天,現行歷法規則為每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
現有常規“萬年歷”并非真正“萬年”,實際應調整周期為100年。也就是說,到2100年2200年和2300年,必須調整(或回原廠),嚴格描述應為“百年歷”。所以“萬年歷”是一個商業上的夸大和“騙局”,如:英文中的“萬年歷”寫作Perpetual Calendar,直譯“永久歷”,有很強的夸大成分。此“錯誤定義”經過長期媒體宣傳和業界沿用,導致如今全球鐘表界都很難準確描述更嚴謹、更高技術的“真正永久萬年歷”。
真正“永久萬年歷”并非不可實現,1972年由百達翡麗首創,至今有五家公司和個人創制過不同的永久萬年歷。今年在日內瓦鐘表大賞上獲得金手指大獎的,便是萬國的“永恒歷”(即永久萬年歷)。本文永久萬年歷發布之前,未有品牌真正量產“永久萬年歷”。設計和制作永久萬年歷不僅要有完備的天文知識,還需要對精密加工擁有豐富的經驗,所以能獨立完成的廠家和個人寥寥無幾,可謂鐘表學界和產業界的教授級難度。本文介紹的“永久萬年歷”桌鐘為全球獨家真正量產。
這款永久萬年歷桌鐘的“日歷、月相、周歷、月歷”跳轉方式為瞬跳,實測同步跳轉完成時間鎖定在2秒內。擺脫了傳統萬年歷在0點前后慢爬幾小時的“尷尬時間”,更方便用戶在夜晚辨認時間。傳統“萬年歷”(百年歷)由亨利慕時和雅典實現過瞬跳技術。而此桌鐘在“永久萬年歷”基礎上實現瞬跳,全球獨家,為丁杰麟的專利之一。
此臺永久萬年歷桌鐘,結構與前五家均不同,擁有三項自主專利。丁杰麟,作為世界上第六位能完全獨立設計制造“永久萬年歷”的獨立制表人,不僅填補了國內天文歷法功能機械鐘表的空白,還刷新了“全球機械歷法鐘表設計制造”的新高度。
此次紀念鐘使用的基礎機芯,為上海鐘廠于1979年設計的8天15鉆機芯,博物館在幾年前有幸收藏了一批1995年制造的庫存品,古董機芯資源不可再生,限量99臺發售。
此機芯原是為軍工設計、還曾改造為大慶油田的石油流量計。此古董機芯在加工質量,用料、等時性上均很優秀,經調校:實際一周誤差可控制在30秒以內,輕松達到天文臺標準。
桌鐘參數:
1995年制造庫存8天15鉆機械鬧鐘機芯,設計延續走時216小時,八天累計誤差不超過5分鐘,實際精度可控制在八天累計30秒內。
機心尺寸60mm,15顆寶石軸承。
新機芯疊加永久萬年歷模塊3999年之前無需調校日歷,利用原鬧鐘發條改造成日歷瞬跳結構,月相精度122年誤差一天。以上三項結構均擁有專利。日歷快撥模式,滿鏈狀態下可連續快撥1個月以上。
桌鐘整高135mm,底座最大直徑154mm。
使用高透低鐵超白玻璃鏡面,單面鍍膜,透光率達91.5%以上。
外觀美學:
外殼與基座汲取上世紀前蘇聯建筑美學特征,僅采用幾何形狀中的圓和矩形組合而成,規律的向上并向四周堆疊,體現出:工業感和力量感。圓形向中心包裹,立柱向中心圍繞同時向上延伸,隱喻:頑強生命力的繼承和延續。
外殼采用航天級鋁合金,表層陽極氧化處理加強硬度。效果處理:細噴砂+水泥色。以“非精致”和“反傳統”的后現代審美,打造現實主義感濃烈的錯落有致水泥立柱既視感。
桌鐘的鐘盤和指針的設計延續了“疊加和延伸”的設計語言。刻度和指針的設計,將繁瑣的“層次”簡化成臺階式的“層疊”,而每一層臺階又通過不一樣的“拉絲+拋光”對比,讓欣賞者第一眼的既視感又回歸到“傳統盤針應有的精致”。
月相盤設計:星空底盤采用高拋光處理的砂金石。隨著環境光變化和觀賞角度變化,其閃爍光點會產生豐富變化,完美模擬并升華了繁星閃爍的視覺效果。月相的表面處理,采用特殊工藝的金相處理。伴隨用戶觀察視角的轉變,其各個角度的紋理變化能達到分子級。用戶在不同觀測角度都能看到不同紋理的月球。
澳門鐘表博物館:
澳門鐘表博物館,于2018年9月25日建館,是目前亞洲最大鐘表主題私人博物館。館長方榮毅先生作為澳門鐘表收藏家,有感于“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致力于推廣鐘表歷史與文化,希望讓真正的鐘表文化走近大眾。博物館內藏品約500余件,時間跨度超過400年,其中不乏稀世孤品。方館長愿以鐘表為媒,串聯起人類探索時間的追問,與各位共同見證4個世紀以來,科技與文明的興盛歷程。
建館至今,博物館總訪客量超30萬人次,如今已承辦多場國際拍賣行在澳門舉行的首次鐘表拍賣預展,包括蘇富比、佳士得、安帝古倫等;同時和多個高級鐘表品牌聯合舉辦鐘表鑒賞會,包括雅克德羅、沛納海、Cyrus等。
澳門鐘表博物館的背后是人才濟濟的澳門鐘表協會。容納了社會各界、各行各業的鐘表愛好者、收藏家、媒體人拍賣會代表、品牌代表和獨立制表人。丁杰麟作為澳門鐘表協會常務副監事長,代表澳門鐘表博物館獻禮澳門回歸25周年,承擔起澳門鐘表博物館六周年紀念鐘的設計任務。
澳門鐘表博物館館長方榮毅先生,創館理念之一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款桌鐘限量99臺,預售期為2個月,半年后陸續交付。為的就是:讓更多時間之友用合理的價格,得以體驗百萬級鐘表的復雜功能。
丁杰麟的此次設計,僅僅是原規劃中“大型天文機械鐘”的一部分,為“大規劃”的副產品。因紀念澳門鐘表博物館6周年,單獨提取部分技術而設計。未來會有更加令人驚艷的作品,值得期待。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