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忘情
一貫挾洋自重,并頑固堅持“以武拒統”的臺灣當局,除了堅信“臺海戰事一起,美軍必定來援”外,還篤信并一貫宣傳臺偽空軍“士氣最高、戰斗力最強”,認為自家飛行員素質有碾壓優勢。
1981年黃植誠駕F-5F起義歸來,在與人民空軍作深入交流時,言語之中仍然不時流露出對人民空軍飛行員素質的輕視。由此足見這個觀念在臺灣軍民腦海中是何等根深蒂固。
客觀地說,在臺偽三軍中,臺偽空軍的訓練,師承美國,并常年派員赴美受訓,算是訓練認真,水平較高的。按臺偽空軍訓練大綱,聯隊要定期進行從單機對單機、雙機對雙機、四機對四機的對抗訓練考核。這種訓練考核除了不能發射實彈,其他諸如機載雷達、機載光電等對抗系統全開,而且常常作大過載機動,基本與實戰無太大差別。
但是,這也只是矬子里拔高個兒罷了,因為若無足夠的訓練飛行時數保證,就無法達到預期訓練效果,就更別遑論提高飛行技術了。
臺偽空軍的T-34初級教練機
1981年8月8日駕駛F-5F起義歸來的原臺偽空軍第5聯隊督察室少校考核官黃植誠,1973年畢業于臺灣高雄崗山空軍官校飛行專修班54期,先后飛過F86、F38、F5A、F5E、F5F五種機型。起義時的總飛行時間為2170多小時。
如果這個總飛行時數不包括在崗山空軍官校近200個小時的鑒定飛行、基礎飛行和高級飛行,那么黃植誠畢業后年均飛行小時數達271.25小時。如果2170小時包括在空軍官校里的飛行時數,則其畢業后年均飛行小時數為246.25小時。
臺偽空軍T-33A中級教練機
1989年2月11日駕駛F-5E起義順來的原臺偽空軍中校林賢順,1976年畢業于崗山空軍官校飛行專修班57期,到1989年年初,其總飛行時數超過了2600小時。按上述計算方法,其畢業后年均飛行小時數在192小時至208小時之間。由此可見,臺偽空軍上世紀80年代的飛行小時數已較70年代明顯下降。
臺偽空軍F-5E戰斗機
上世紀90年代,臺偽空軍曾規定飛行員每月要飛滿15個小時,年均飛行時數達180小時以上才算達標。這個標準大體上相當于美國空軍飛行員年均飛行時數的84%左右。但是,到本世紀初時,臺偽方面又悶聲不響地將飛行員每月最低飛行小時數降到了12小時,可就這樣,其飛行員仍難以達標。
據臺偽軍方證實,2017年11月7日駕駛幻影2000-5戰機墜海身亡的臺偽飛行員何子雨,自2013年3月分配到新竹基地駕駛幻影2000直至身亡,在該型戰機上飛行時數累計為491小時,平均每月飛行時數只有8.77小時,年均飛行時數只有105小時。
2018年6月4日,在“漢光34號實彈實兵演練”中駕駛RF-16撞山身亡的吳彥霆,2009年從崗山空軍官校畢業,至身亡時總飛行時數為1039小時,如果扣除在“臺空軍官校”期間飛行的約200小時,9年間年均飛行時數僅為93.2小時。
2020年10月29日駕駛F-5E墜機身亡的朱冠甍,2013年從崗山空軍官校畢業,總飛行時數703小時,其中在F-5E上飛了510小時45分。如果從他2015年3月27日進入第7聯隊算起,而且算他此前未駕駛F-5E,那么在5年7個月時間里,他月均飛行時數只有7.62小時,年均飛行時數只有91.47小時。
2020年11月17日晚駕駛F-16墜機身亡的蔣正志,1999年從崗山空軍官校畢業,總飛行時數2230小時,其中在F-16上飛了1815小時55分鐘。他一畢業就被分配駕駛F-16,在其任第26戰斗機作戰隊隊長前,曾坐了一年機關,因此算下來其在F-16作戰部隊中,年均飛行時數僅有90.8小時。
陳奕生前與AT-3教練機的合影
2022年1月11日駕駛臺偽最先進機型F-16V墜機身亡的陳奕,2017年考入崗山空軍官校,飛行總時數321小時50分。除去在T-34C初教機上飛的88個架次、90小時,在AT-3高教機上飛的92架次、110小時,在F-5E/F上飛的61小時45分鐘,實際駕駛F-16V飛行時間僅有60小時5分。考慮到他是2021年3月從第7聯隊調到第4聯隊的。9個月時間僅飛了60小時5分,折合年度飛行時間只有80小時7分。
臺偽空軍師承美國美軍訓練體系。而美國空軍認為,戰斗機飛行員年均飛行時數在100小時左右,只能保持最基本的飛行技能。年均飛行時數在150至180小時以上,技術才能不斷進步。年均飛行時數在180至250小時,才能長時間維持非常高的技術水平。以這個標準來衡量,臺偽空軍的實際技術水平不容高估。
就2022年1月11日F-16V墜毀事故而言,陳奕當天飛的是難度并不大的打地靶科目。他駕機進入四轉彎速度過快,急于拉桿糾正并打開了飛機減速板。由于他過于緊張導致動作變形,導致向左壓桿過度,飛機變成半反扣狀態,繼而誘發了空間定向障礙。對于一個已經28歲的上尉飛行員來說,這樣訓練水平著實糟糕。
但更嚴重的是,在飛行儀表顯示狀態與自己的身體感覺發生嚴重沖突時,堅決相信儀表是一個成熟飛行員應堅守的鐵的法則。很顯然,陳奕根本做不到這一點,于是便駕機一個猛子扎進海底淤泥里了。
非但飛行員素質“一蟹不如一蟹”,臺偽空軍要湊齊合格的飛行員如今也已大不易。其實早在10余年前,臺偽方面就已曝出現役飛行員數量遠遠達不到“1機2人”的標準。其中還有些飛行員要擔任聯隊里的各種行政職務,實際并不參與飛行。
這些年隨著臺灣年輕一代受日宅文化侵蝕,娘化明顯,因此合格飛行學員日漸減少,招飛標準一降再降。前些年,有個連話都說不利索的臺灣“眼鏡男”在電視節目中大談特談“我當年開F-16”時如何如何,著實令人大跌眼鏡。臺偽飛行教官喊自己的學生“去吃屎了”的視頻火爆網絡,讓簡柏丞一夜之間成了網紅的經歷仍讓人記憶猶新。
根據臺偽空軍退役將領披露,近年來因為臺灣當局執意走臺獨路線,導致臺海形勢日益緊張,以及臺灣民航部門不斷以高薪到臺偽空軍中挖人,因此臺偽空軍戰機的“座艙比”僅為1.3。即每10個座艙有13名飛行員可供選擇,這與臺偽空軍早年規定“座艙比”必須達到2的標準相去甚遠。
蔣正志生前照片
2020年10月29日晨墜毀的5261號F-5E,總飛行時數為6260小時40分鐘,年均飛行時數156.5小時。按朱冠甍年均飛行時數91.47小時計算,其“座艙比”為1.71。2020年11月17日晚墜毀的6672號F-16A,總飛行時數2861小時,年均飛行時數143小時。按蔣正志年均90.8小時飛行時數計算,其“座艙比”為1.57。
考慮到這2架戰機服役時間長的已有40年“高齡”,短的也滿20年,而臺偽空軍“座艙比”的下降是個漸進的過程,因此可以認為,臺偽空軍退役將領的爆料是真實可信的,其目前的“座艙比”僅僅只有1.3,難以維系長時間作戰。
臺偽空軍兵力部署
從2018年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戰機繞臺已成為常態。2020年9月份,美國副國務卿以“奔喪吊唁”之名赴臺前后,人民空軍以大機群、多批次連日跨過子虛烏有的“海峽中線”。臺偽空軍駐新竹第2聯隊的幻影2000、駐清泉崗第3聯隊的IDF、駐嘉義第4聯隊F-16戰機、駐臺南第1聯隊的IDF、第6聯隊、第7聯隊的特種機、以及作為總預備隊的花蓮第5聯隊F-16V全員出動應對。
他們的“優勢”兵種實際表現如何呢?其中,駐花蓮5聯隊的F-16V戰機“4小時緊急起飛3次”。臺偽還稱其“24小時動員5個基地20架飛機”乃“史無前例”之舉。但從臺媒自曝“2架IDF被6架大陸戰機包夾,飛行員連連呼救”看,如果臺偽方面不是故意隱藏實力的話,那么大陸已經試出了臺偽地勤保障能力的極限,不過如此而已。
2021年,臺灣方面宣稱記錄到的人民空軍戰機進入臺灣所謂“防空識別區”架次增加到了961架次,是2020年的2.53倍。盡管臺偽空軍在很多時候面對解放軍戰機采取的只是所謂“廣播驅離、防空飛彈追監”,但“派遣空中巡邏兵力應對”依然給臺偽空軍造成了不小的壓力。臺偽空軍飛行員人數不足,頻頻升空必然會大量消耗F-16V飛行壽命及飛行員精力、體力,繼而嚴重影響F-16V日常訓練進度及訓練質量。
人民空軍戰機跨越所謂“海峽中線”,既是為了宣示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要是祖國的領空,人民空軍戰機可隨意前往,也是為了熟悉戰場環境,震撼意欲一意孤行的頑固臺獨分子。
如今祖國大陸經濟實力躍居世界第二,軍費保障無憂。哪怕是軍機數量龐大,也能讓飛行員人均年飛行時數早在2014年便突破200小時大關。從近年來人民空軍“金頭盔”、“金飛鏢”、“紅劍”等訓練公開報道來看,一線戰斗機部隊飛行員年均飛行時數已在240小時以上。哪怕是裝備以“腿短”、“滯空時間短”而著稱的二代殲7戰機部隊,飛行員年均飛行時數也已達170小時以上。這些都不是臺偽空軍所能比擬的。
據公開報道,人民空軍現代化戰機數量早已突破千架大關。因為這些現代化戰機航程遠較前代戰機更長,加之輔以空中加油,故而不僅東南沿海,甚至遠在華中的機場都能成為跨越“海峽中線”飛行的出發基地。就單支部隊和某個基地的地勤而言,其負擔遠較海峽對岸為輕。
綜上所述,臺偽方面妄圖“挾洋自重”和“以武拒統”,終將是螳臂擋車,自取其辱。
(本文作者:忘情,“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編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后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于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于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