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結果顯示,穿越銀河系的星際碎片流中段會開叉,然后又會再度匯合,就好像許多糾纏在一起的“發辮”。
前幾年來訪的“奧陌陌”和“鮑里索夫”,都是來自其他太陽系的星際天體。但到目前為止,被確認的這類天體只有兩個。
數量稀少的主要原因是發現起來比較困難。天文學家目前現在只能通過計算軌道參數來判斷某個被發現的天體是否不屬于我們太陽系。但事實上每年都會有若干這樣的“星際來客”進入太陽系;“路過”的則更多,至少在數百個以上。
面對這些“不速之客”,一個有趣的問題浮出水面——它們究竟是怎么來的?是從四面八方隨機進入太陽系的?還是會在某個特定的方向上成群結隊地出現?
近日一些科學家對此進行了研究之后發現,它們中的大部分還真的會“編隊”而來。
事實上,這類天體中的大部分,都是被它們的原生太陽系在演化的早期階段“清理”出局的。
它們本質上是原行星盤在孕育了行星系統之后留下的碎片。我們的太陽系誕生后,留下的碎片同樣經歷過一個被“清理”的過程。部分碎片被“清理”出了太陽系,成為星際流浪者;而部分碎片被轉移到了距離太陽較為遙遠的外圍,形成了所謂的“奧爾特云”。
同樣的事情也會在其他恒星周圍發生。根據銀河系恒星的分布特點和年齡特征進行的模擬結果顯示,離開原生環境的碎片,會形成星際碎片流,在銀河系中穿行。
這些碎片流會和太陽系發生交匯。就像地球會因為穿越彗星碎片流而遭遇流星雨一樣,太陽系也會因為穿越這些碎片流而遭遇大批“星際來客”。
研究人員稱,我們可以通過識別這些“天外來客”是否來自同一顆恒星,來了解銀河系行星系統的化學構成及其多樣性。
參考
He awa whiria: the tidal streams of interstellar objects
https://arxiv.org/abs/2411.1457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