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的起源到現在還沒有定論,仍然在探索中。下面我從理論及拓展論證質量的起源,即質量是如何形成的。
開普勒第三定律:繞以太陽為焦點的橢圓軌道運行的所有行星,其各自橢圓軌道半長軸的立方與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個常量。數學描述:R^3/T^2=K——(1),其中,R是橢圓軌道半長軸、T是周期、K常數。開普勒第三定律沒有談及質量,并且是客觀事實,只涉及軌道半徑和周期,圓是橢圓的特例,是長軸等于短軸的橢圓,即R可以是圓的半徑,一定也適用于微觀。即開普勒第三定律也適用于微觀世界,微觀粒子。由于v=2πR/T,v是基本粒子的自轉速度,R是基本粒子的半徑,所以R/T=v/2π——(2),聯立方程(1)、(2)解得:v^2R=K/4π^2——(3),由于K、π是常數,令K/4π^2=Q,Q是常數,所以方程(3)轉化為v^2R=Q——(4),Q是常數。
我在多篇文章論述到,普朗克常數的本質是基本粒子的角動量,即h=mvR——(5),其中m是基本粒子的質量、R是基本粒子自轉的半徑、v是基本粒子自轉的線速度、h是普朗克常數也是基本粒子的角動量。聯立方程v^2R=Q——(4)和方程h=mvR——(5)解得:m=(h/Q)v,由于h、Q是常數,令h/Q=d,則d是常數,所以m=dv,據此我們可以看出,基本粒子的質量和基本粒子的自轉速度成正比,也就是說,基本粒子的質量起源于基本粒子的自轉速度,由于所有物質都是由基本粒子組成的,所以所有物質的質量都是由基本粒子的自轉速度形成的,這就是質量起源之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