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熱愛中國茶,傾心傳世品。本文為原創作品,歡迎轉載分享(注明出處)。本文包含:原詩/寫作背景/注釋及大意
原 詩
《次韻完夫再贈之什,某已卜居毗陵,與完夫有廬里之約云》
蘇軾(宋)
柳絮飛時筍籜斑,風流二老對開關。1
雪芽我為求陽羨,乳水君應餉惠山。2
竹簟涼風眠晝永,玉堂制草落人間。3
應容緩急煩閭里,桑柘聊同十畝閑。4
《東坡笠屐圖》 李公麟(北宋,局部)
寫作背景
根據“玉堂制草”一詞推算,本詩應作于元佑元年-三年(公元1086-1089年)。蘇軾時任翰林學士、知制誥,而胡完夫為中書舍人。正是兩人玉堂制草、掌內外制之時。
詩題中的“完夫”,姓胡,名宗愈(1029-1094年),常州人。31歲科舉應試高中榜眼。元祐元年(1086年),出任起居郎、中書舍人、給事中、御史中丞。為蘇軾摯友,因反對王安石任人唯親曾遭多次貶謫。詩題中的“毗陵”即今日之常州。“卜居”在唐宋十分流行,通過占卜,選擇陽宅和陰宅之地并營造之法。
2020鳳來朝(白牡丹)
根據詩題,蘇軾與同在宮中起草詔書的好友胡完夫約定,將退隱之地定為完夫的故鄉常州(宋時陽羨亦屬常州)。本詩即為兩人面對宮門暢談后,蘇軾所作。
事實上,1100年,蘇軾在海南儋州獲得大赦,雖然此時胡完夫故去已然有7個年頭,但蘇軾依然堅持著回到常州。是懷念胡完夫嗎?是希望全了十幾年的廬里之約嗎?因路途艱辛,環境惡劣,蘇軾不幸身感流疾,不久后病逝于常州。但他最終葬在河南汝州,主要是當時其弟蘇轍一家都在那里,蘇軾是為了子女們做的長遠考慮。
鳳來朝(300克/餅,5餅/提,20餅/箱)
注釋及大意
1、柳絮飛時筍籜斑,風流二老對開關。
柳絮飛時:主要在每年的4、5月,集中在春末夏初時節?。筍籜斑:斑竹筍一年內會發筍兩次,第一次在4、5月間。“筍籜”指筍皮。風流二老:應指首陽二先生,即商末的兩位王子伯夷、叔齊。周武王滅殷之后,伯夷、叔齊采薇而食,不食周粟,非常有氣節。“風流”指古風、遺風。此處以“風流二老”代指蘇軾和胡完夫。開關:指打開城門、宮門、關隘等的門戶。
本句大意:時逢春末夏初時節?,柳絮飛揚,斑竹發筍;你我共對宮門暢談未來退隱后的廬里之約。
2、雪芽我為求陽羨,乳水君應餉惠山。
陽羨:地名,今無錫宜興。此處指陽羨茶。陽羨茶在唐朝為上等貢品。雪芽:陽羨茶一種,因滿身白毫、芽頭鮮嫩而得名。乳水:此處指泡茶所用的泉水。惠山:地名,今無錫惠山。此處指惠山泉水。惠山泉被唐陸羽評為“天下第二泉”。
鳳來朝 裸餅實拍
本句大意:到那時,我提供陽羨雪芽茶;您提供惠山甘泉水。讓我們盡情共賞茶之美好。
3、竹簟涼風眠晝永,玉堂制草落人間。
竹簟:竹席。玉堂:此處代指朝廷。制草:詔令的草稿。按照宋史職官志,中書舍人與學士對掌內外制。學士內制,舍人外制,謂之兩制。寫作本詩時,蘇軾應為翰林學士、知制誥,而胡完夫為中書舍人。正是兩人掌內外制之時。
本句大意:我們在大白天選個陰涼有風之處鋪上竹席,飽睡終日;再也不用起草什么詔令文稿這些俗務了。
4、應容緩急煩閭里,桑柘聊同十畝閑。
閭里:鄉里。桑柘聊同十畝閑:典出《魏風·十畝之間》:“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十畝”并非固定的量詞,指較大的園地空間。“桑柘”指桑木和柘木,也代指農桑之事。蘇轍對《十畝之間》詩旨闡釋為“偕友歸隱”說。
鳳來朝 茶湯實拍
我是青牛君,傾心打造傳世茶品。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系刪除。祝各位讀者有夢成真,生活精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