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被中央選中,將著力建設一個都市圈和三個全國性交通樞紐,打造安徽城市發(fā)展新格局。安徽不僅位置不南不北,長期以來,經濟狀況雖然不差,但也沒有臨近的江蘇、上海等省市亮眼,那么,此次國家為何選中安徽省?未來又有哪些城市將迎來重大發(fā)展機遇?
安徽打造一個都市圈三個全國性交通樞紐
一、 合肥都市圈
合肥都市圈以合肥為中心,包括蚌埠、淮南、六安、滁州、蕪湖、馬鞍山以及桐城市和無為市,總面積占全省面積的40.6%,并匯集了全省43.2%的人口。
近年來,合肥都市圈在全國范圍內表現十分突出,是引領安徽全省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引擎。其中以合肥為主力,今年上半年GDP達到了6135.44億元,同比增長5.5%,占全省GDP總量的25%以上,并成功入圍全國百強行列,位居第19位。合肥地處安徽的地理中心,環(huán)抱巢湖,總面積11445平方公里,江淮分水嶺貫穿合肥全境,且該是境內的南淝河航運價值巨大,是支持合肥通江達海的關鍵通道。憑借優(yōu)越的區(qū)位優(yōu)勢,合肥具備承東啟西、貫通南北、連接中原的重要作用。
同時,合肥還是我國科創(chuàng)城市之一,擁有豐富的科教資源,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生物醫(yī)藥、先進制造、低空經濟等領域優(yōu)勢突出,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領域,隨著蔚來、大眾等知名車企的落戶,合肥已成為全國第二大新能源汽車生產地,今年前三季度,產量已超100萬輛。根據合肥國土空間規(guī)劃,該市未來11年將打造成為全球科技創(chuàng)新樞紐和具備強大競爭力的國家中心城市。
并且合肥屬于長江三角洲西翼,是國家批復確定的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合肥都市圈更是長三角城市群五大都市圈之一,是長三角城市群的關鍵樞紐和重要中心城市,在西部大開發(fā)以及長江經濟帶等發(fā)展戰(zhàn)略不斷推進的當下,合肥更是承擔著長三角向中西部延伸的西大門,以及促進東中西部經濟一體化發(fā)展的重要責任。根據今年批復的安徽省國土空間規(guī)劃顯示,將明確推進合肥都市圈一體化布局,并支持合肥建設長三角世界一流城市群副中心,進一步提升合肥的國際服務功能。接下來,合肥都市圈在帶動省內滁州、蕪湖等城市高質量發(fā)展的同時,也將強化與南京都市圈的協同發(fā)展,共同打造長三角重要增長極。
二、 三個全國綜合性交通樞紐
首先是合肥,合肥自古便是江淮地區(qū)的行政中心、軍事中心以及商埠,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齒”、“江淮首郡、吳楚要沖”之稱。
該市交通體系完善,京九、合蚌、合福、商合杭等多條鐵路線在這里交匯,并形成了“米字型”高鐵輻射格局,鐵路總里程已經達到884.6公里,其中高鐵里程524.3公里,并于京津滬渝四大直轄市,以及全國19個省會城市開通了高鐵動車,實現1小時到南京、2小時抵武漢、上海、杭州,3小時達鄭州,4小時通北京、福州的便利高鐵通勤圈。
同時,合肥還擁有一座4E級機場-新橋國際機場,2023年,旅客吞吐量重返“千萬級”方陣,累計超1117萬人,位居全省第一,并開通了國內國際及地區(qū)120條定期客運航線,同時還開通了至深圳、鄂州、鄭州3條國內全貨機航線,和洛杉磯、芝加哥、大阪、仁川等7條國際全貨機航線。為進一步提升合肥航空運輸能力,新橋國際機場正迎來新一輪改擴建項目,未來將進一步提升合肥現代化綜合交通能級,以便于更好的服務合肥都市圈,成為安徽省、長三角和中部地區(qū)重要經濟驅動力。
其次是蕪湖,蕪湖位于合肥省東南側,地處長江下游,北接江淮平原,南倚皖南山系,總面積6009.02平方公里,是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長三角中心區(qū)域城市之一,GDP位居全省第二,同樣也是今年上半年安徽入圍百強行列城市之一,前三季度GDP已經累計達到了3769.18億元,同比增長5.7%。
蕪湖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境內交通網絡四通八達,高速公路呈“兩環(huán)九射”之勢,可輻射全國。京福高鐵、皖贛鐵路、商合杭高鐵、蕪銅鐵路、淮南鐵路等多條鐵路干線在此呈十字形交匯聯接,其中梧桐鐵路連接蕪湖市和銅陵市,是沿江鐵路貨運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溝通江浙滬和華中、長江以北等地區(qū)作用巨大。
其境內的蕪宣機場已開通多條國際貨運航線,進一步提升了蕪湖市的航空貨運能力,同時位于長江沿岸的蕪湖港,是安徽省內重要水陸樞紐,同時也是中國內河主樞紐港之一,是皖南的重要門戶,也是蕪湖高效物流體系的重要一環(huán),在促進區(qū)域經濟和一體化發(fā)展中,作用顯著。
最后是蚌埠市,該市地處我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屬于黃淮海平原與江淮丘陵的過渡地帶,總面積5951平方公里。蚌埠境內河湖眾多,淮河穿城而過,北部有北淝河、西南有天河,另外還有渦河、龍子湖、沱湖、香澗湖等,且這里自古盛產河蚌,因遍布河蚌碼頭而得名。
市內公路、鐵路、航運等交通體系完善,屬于國家重點建設的 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之一,高鐵可直達全國153個城市,并形成了兩小時覆蓋濟南、南京、合肥、上海等南北關鍵城市的高鐵圈,同時蚌埠還是京滬大動脈上關鍵樞紐,以及淮河生態(tài)經濟帶的中心城市,是承建長三角區(qū)域輻射帶動的重要橋頭堡。未來隨著合肥經濟圈一體化發(fā)展,蚌埠的交通樞紐地位也在不斷升級。
此次為何選中安徽?
安徽省地處我國居中靠東,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鄰江西,北靠山東,全省總面積14.01萬平方公里,雖然相較于全國第二大省江蘇、第三大省山東,以及第四名浙江,第六名河南,第七名湖北,安徽經濟并不算突出,長期排在全國第十或第十一位。但安徽在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中作用巨大,該省位于長江經濟帶與長三角城市群的交匯處,是連接華東、華中、華南等地區(qū)的重要樞紐,多年來,安徽正在憑借毗鄰江浙滬的區(qū)位優(yōu)勢,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fā)展戰(zhàn)略,實現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從而提高全省經濟和產業(yè)競爭力,并形成了先進光伏、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多個新興產業(yè)集群。
同時安徽還是我國主要糧食產區(qū)之一,水稻、小麥等農作物產量位居全國前列,對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意義重大。
另外安徽省內還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目前已發(fā)現礦產種類多達158種,煤、鐵、銅、等38種礦產儲量均位居全國前十,并且受淮河長江兩大河流影響,安徽水資源也十分豐富,并為該省的農業(yè)灌溉、工業(yè)發(fā)展、內河航運等多方面提供有力支撐。
未來,隨著新規(guī)劃的有序實施,安徽省在省內合肥都市圈以及各大交通樞紐的助推下,將迎來更多發(fā)展機遇,并成為承接上海、浙江、江蘇等地區(qū)產業(yè)轉移的新高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