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愛情:浪漫劇的生產、敘事與消費》曹書樂 帕孜麗婭·阿力木 著,978-7-5760-5183-4,65.00元,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4年7月
作為文化領域產物的浪漫劇,反映著社會的情感結構,定義著時代的文化與文藝特點。《觀看愛情:浪漫劇的生產、敘事與消費》一書聚焦國產浪漫劇并展開多維度研究,從學術脈絡梳理到產業趨勢分析,再到觀眾觀看行為探討,深入挖掘編劇創作機制,關注觀眾的浪漫理想與婚戀觀,為我們理解愛情與婚姻提供了思考。
瓊瑤劇是由中國臺灣女作家瓊瑤所著的浪漫愛情小說改編而成的電視劇。瓊瑤小說具有愛情至上神圣化、人物完美理想化、故事傳奇虐戀化、氛圍古典唯美化的特征。其早期小說風格受到歐美哥特浪漫小說(Gothic romance)的影響,具有懸疑推理成分和異常人格描述,常安排一位年少純真的女孩在無意間闖入陌生而可怖的空間,邂逅一名成熟的男子,如《菟絲花》和《庭院深深》等。而以“三廳”(客廳、咖啡廳和餐廳)為主要活動場所的瓊瑤故事,則更多呈現出中產的價值觀和現代生活,強調了個人價值與純真美德,如《我是一片云》和《一簾幽夢》。
《一簾幽夢》劇照
總體來看,瓊瑤的作品繼承了“鴛鴦蝴蝶派”中“才子佳人”的浪漫敘事和溫情感傷的情調,又“深受五四傳統影響,針對五四話語所帶來的啟蒙民主、婚戀自由、青年革命思潮”,推崇個人自主以及自由戀愛為基礎的婚姻。瓊瑤作品中的男女主角常面對強勢父母的阻撓。父母被設定為保守而強大的一方,主角對愛情的追逐、對家庭的反抗實則是對自由、自主的追求,具有鮮明的解放性。
但瓊瑤也并非一味追求解放。作為傳統文化與現代精神裂變與交融的特殊時期的作家,瓊瑤對情感的書寫有著矛盾的一面,既倡導愛情至上,又宣揚理想的家庭與婚姻。她的傳統性主要體現在對婚姻倫理的重視。男女主角在經歷跌宕起伏、多姿多彩的愛情后,最終仍會回歸到傳統言情劇的大團圓結局,“家庭仍然是完滿愛情的理想歸宿,夫唱婦隨的兩人世界仍然是現世愛情的典范”。即使是婚姻中的第三者,一邊信奉“不被愛的才是小三”這樣的愛情觀念,一邊也還是以和男主人公結為夫妻、建立家庭作為自身愛情的最終目標。
瓊瑤小說八十年代開始在大陸流行,成為當時市場上影響頗大的通俗小說類目。第四代導演史蜀君曾受其純粹愛情主題的吸引,將《月朦朧 鳥朦朧》拍成電視劇。該劇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后受到許多觀眾的喜愛,《月朦朧 鳥朦朧》的主題曲一時間也成為唱響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一向關注女性題材的史蜀君導演進一步將瓊瑤的小說《庭院深深》拍成電影,在其愛情主題的基礎上增加了文學色彩,并獲得了金雞獎和百花獎的獎項。
《青青河邊草》劇照
九十年代,央視和各衛視相繼引進了“六個夢”(《婉君》《啞妻》《三朵花》《雪珂》《望夫崖》《青青河邊草》)、“梅花三弄”(《梅花烙》《鬼丈夫》《水云間》)、“兩個永恒”(《新月格格》《煙鎖重樓》)。此后湖南衛視與瓊瑤合作,推出了《情深深雨濛濛》《還珠格格》等商業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劇集,承載了一代觀眾的記憶。
瓊瑤小說的特征也體現在了瓊瑤劇中。瓊瑤劇將愛情推向了一個至高無上的神圣地位。在這些劇集中,愛情擁有超越一切、永不磨滅的力量,無論有多少阻礙,無論發生何事,都無法阻止兩個人相愛。整個世界可以坍縮為兩個人、一場愛。在個體重新被發現之際,屬于人的所有情感都顯得如此可貴、如此動人,而愛情正是個體情感最直接的表現形式。
《水云間》劇照
瓊瑤劇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是浪漫愛情的信奉者,生活的一切都圍繞愛情的甘苦展開,被猜疑折磨又為甜蜜所陶醉。男主人公多是風度翩翩的癡情種,將愛人捧在手心,以其財力和社會地位守護愛人;而女主人公多具溫柔善良的性情,為愛可以犧牲一切。這樣的“唯愛”傾向和男女主人公的完美愛人設定,即使不能說影響了之后的霸總言情劇的創作,至少可以看到在霸總劇中有著豐富的延續。
為強調愛情在愛人生活中的中心性和主導性,瓊瑤劇中的愛情常常一波三折,遇到各種外部阻撓,內部也常誤會猜忌重重,令一心追愛的角色備受折磨、痛苦不已。在晚清和民國時期大眾就喜聞樂見的“苦情”戲在瓊瑤手中發揚光大,例如“梅花三弄”系列便將觀眾虐到“肝痛”。這樣的“苦情”愛,進一步發展便是網絡文學繁盛時期的“虐戀”小說和以《千山暮雪》為代表的“虐戀”劇。
《還珠格格》中哪怕是加入了“小燕子”這樣的勇敢有闖勁的新鮮人設,引入了喜劇元素,全劇都熱熱鬧鬧的,但依舊延續著瓊瑤劇“鐘情—遇阻—回歸”的敘事結構。男女主角的愛情為父母、社會和所處環境不容,但在世俗偏見或家庭仇怨的絞殺中,愛情最終仍將獲得勝利?!哆€珠格格》中,民間出生的紫薇和小燕子與清朝皇宮生活格格不入,她們的愛情也總是受到以皇后為代表的傳統封建禮教的反對與阻礙,但最終,代表父權也象征君權的皇帝與她們達成和解,為她們的愛情送上了祝福。
《還珠格格第二部》中對自由愛情的追求表現得更加明確。小燕子和紫薇等主要角色因深深同情被送來和親的含香,幾次出生入死幫助身不由己的含香逃離皇宮,最終讓含香贏得了自由,和青梅竹馬的愛人蒙丹相聚。主要角色為了朋友的真愛,甘愿與父權、君權為敵,這種對至真至純的愛情的追求有著明顯的瓊瑤式的浪漫色彩。最終,這場反抗被定性為“家庭事件”,離開皇宮的主角團重回“家庭”和“父親”的懷抱,在長輩的祝福中走入了婚姻,達成了大團圓的結局。
可以說,承上啟下的瓊瑤劇,將有通俗小說以來的中國文學中至情至性的純愛發揚光大,將中國式浪漫的感覺結構與新的經濟社會發展語境相結合,勾連傳統與現代,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后續浪漫劇的發展。
本文節選自《觀看愛情:浪漫劇的生產、敘事與消費》
《觀看愛情:浪漫劇的生產、敘事與消費》
曹書樂 帕孜麗婭·阿力木 著
978-7-5760-5183-4
65.00元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4年7月
霸總和虐戀?浪漫?。繍矍閯??偶像???聽起來好像有點不夠嚴肅,但浪漫劇的生產與消費、文本與敘事,確實是重要且嚴肅的學術議題。作為文化領域產物的浪漫劇,反映著社會的情感結構,定義著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與文藝特點。
浪漫劇的生產方嘗試洞察社會焦慮,以及這種焦慮給普通人的愛情觀、婚戀觀和兩性關系帶來的影響,進而將觀眾的“怕與愛”轉為可供選擇的商品,包括理想對象、理想愛情與理想的兩性關系。觀眾不僅是在消費文化商品,也在思考、討論和實踐著吉登斯意義上的“純粹關系”。
本書聚焦國產浪漫劇并展開多維度研究。從學術脈絡梳理到產業趨勢分析,再到觀眾觀看行為探討。深入挖掘編劇創作機制,關注觀眾的浪漫理想與婚戀觀,以豐富的研究方法和獨特視角為我們理解愛情與婚姻提供新的思考。
來源:澎湃新聞
制作:劉曉帆
關注并設為星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