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芬蘭則在12月12日支援了20門火炮和5000支步槍,同時在1919年1月有0.4萬名“志愿者”抵達。12月26日夜晚,紅海軍驅逐艦“阿夫特拉伊爾”號和“斯巴達克”號對塔林進行了一次并不成功的突襲,結果在12月27日被英軍2艘巡洋艦(Calypso和Caradoc)和4艘驅逐艦鉗擊而成為對方的戰利品。喜出望外的英國人發現251名俘虜中竟然有剛成為波羅的海艦隊軍事委員的拉斯科爾尼科夫(筆者注:12月20日剛剛就任)。
按照拉斯科爾尼科夫自己在20年代初的回憶,情況是“我乘坐‘斯巴達克’號驅逐艦去列韋里偵察,遇上了力量大大超過我們的英國分艦隊,它由5艘裝備152毫米主炮的輕巡洋艦組成。我們的驅逐艦邊戰邊朝喀瑯施塔得方向撤退,但是出現了意外事故。艦只撞上了石灘,螺旋槳全部葉片被撞碎。這樣我成了英國人的俘虜,被押往倫敦,關在布里克斯頓監獄。我當了5個月俘虜,以被關押在蘇俄的19名英國軍官作為交換而獲釋。交換于1919年5月27日進行。。。”。1919年1月,英國分艦隊改由海軍少將考恩(Walter Henry Cowan)指揮。
拉斯科爾尼科夫
在英國和芬蘭的援助下,愛沙尼亞軍隊在1月初肅清了后方的游擊隊,1919年1月7日,愛沙尼亞軍隊和尤登尼奇率領的白衛軍西北軍聯合發起反撲,他們集中了0.5萬余人,沿芬蘭灣到派德(Пайде)展開了反撲。1月14日愛沙尼亞軍隊攻占塔爾圖,1月19日愛沙尼亞勞動公社臨時首都納爾瓦也被攻占,紅軍被俘600余人。在此期間,英國的1艘巡洋艦和1艘驅逐艦也參與作戰。到了1月底,愛沙尼亞紅軍和紅軍第7集團軍一部完全撤離了愛沙尼亞,戰線沿納爾瓦河穩定下來。到1919年2月24日愛沙尼亞慶祝其第一個獨立日時,軍隊已經發展到1.9萬人,裝備76門火炮和230挺機槍。此時,愛沙尼亞成為第一個擊退紅軍向西方進攻的國家。
2月18日,根據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和愛斯特蘭勞動公社蘇維埃人民委員會決議,由西方面軍第7集團軍一部組成愛斯特蘭集團軍,以便將愛沙尼亞從干涉者和白衛軍手中解放。集團軍轄愛斯特蘭步兵第1師(3月-5月30日)、拉脫維亞紅軍馬林堡軍隊集團(4月7日-5月25日,步兵第11師和步兵第6師1個旅)、第7集團軍普斯科夫集群(4月8日-5月30日,步兵第10師等)和楚德湖區艦隊。集團軍總兵力1.5萬人,當然西方的數據則是共有8萬名應征者。3月1日,步兵第6師一部和愛斯特蘭步兵第1師步兵第3團合并組建愛沙尼亞步兵師。
1919年2月24日愛沙尼亞在塔林舉行慶祝第一個獨立日慶典
2-4月初,集團軍在盧加河口和普斯科夫方向作戰,分為3個作戰區段,分別為納爾瓦、奧焦爾諾耶和普斯科夫。在納爾瓦方向,紅軍發動了猛烈的進攻,但是攻勢被拉脫維亞第1師和白衛軍西北集團軍所挫敗。而紅軍主要的作戰部隊集中在南線。3月15日,愛沙尼亞紅軍占領了阿盧克斯內(德文名馬林堡Marienburg)、瓦斯采利納、謝圖馬阿和萊皮納。3月27日,愛沙尼亞第3師部署到南線西側。3月29日,愛沙尼亞第2師經過增援通過反擊奪回佩喬雷(Печоры)。4月2日,紅軍距離沃魯(Выру)只有1.5千米,激烈的戰斗一直持續到5月上半月。4月25日,拉脫維亞步兵師占領了魯伊耶納,不過很快被愛沙尼亞第3師擊退到薩拉茨格里瓦、塞達和加烏亞一線。
4月2日,英國2艘巡洋艦和10艘驅逐艦給拉脫維亞軍隊運送了2萬支步槍和18門火炮。4月下旬,芬蘭白衛軍“奧洛涅茨志愿軍”(近0.2萬人)在奧洛涅茨-彼得羅扎沃茨克方向作戰并在4月21日占領維德利察,4月24日占領奧洛涅茨。5月2日,組建了彼得格勒防御委員會,宣布彼得格勒市和彼得格勒省進入戰爭狀態。5月6日,紅軍收復奧洛涅茨。隨后,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彼得格勒進行局部疏散,不過未經國防委員會同意。5月13日,國防委員會決定停止彼得格勒的疏散。
1919年在彼得格勒的諾夫哥羅德學員隊
5月6日,芬蘭2艘驅逐艦開始在拉溫薩里島布設雷陣;13-14日,白衛軍開始從納爾瓦和格多夫兩地發起進攻;16-17日,白衛軍開始在里加灣盧加河河口和科波爾灣實施戰術登陸,但在卡里謝地區(筆者注:距離紅山炮臺直線距離20千米)由于遭到炮臺305毫米火炮的有效射擊,登陸企圖沒有成功。不過這直接導致了紅軍自沿海撤退,進而被迫放棄金吉謝普和第7集團軍迅速向東北撤退。
紅軍第7集團軍共有3個步兵師2.35萬人(作戰部隊1.6萬人,裝備162門火炮和412挺機槍),他們負責防御從奧涅加湖到楚德湖600千米長的防線。集團軍分為3個獨立作戰區域,分別是奧涅加湖到拉多加湖(4800人,裝備6門火炮和93挺機槍)、拉多加湖到芬蘭灣(4100人,裝備119門火炮和120挺機槍)以及芬蘭灣到格多夫-納爾瓦。紅軍在納爾瓦方向的部隊有步兵第6師和步兵第19師步兵第2旅以及步兵第3旅一部,共有4900人,裝備32門火炮和161挺機槍(另有數據為只有0.27萬人,裝備18門火炮)。協同他們作戰的還有波羅的海艦隊機動作戰編隊(41艘艦艇)和奧涅加湖區艦隊(20艘艦艇)。此外,拉脫維亞集團軍(6月7日改稱第15集團軍,3.5萬人-其中作戰部隊2.6萬人)則在遠接近地的普斯科夫方向作戰。
紅軍的維克斯MK VI型203毫米榴彈炮陣地
5月13日凌晨4時,白衛軍開始發動攻勢。在納爾瓦方向投入白衛軍北方軍(0.5萬人,裝備2列裝甲列車、2輛坦克和11門火炮)和愛沙尼亞第1師(0.5萬人,裝備30門火炮),同時還有英國分艦隊(12艘巡洋艦、20艘驅逐艦和12艘潛艇等)的支援。它們突破了納爾瓦附近紅軍第7集團軍防線,并迫使紅軍向亞姆堡(金吉謝普)方向撤退。作戰中,紅軍步兵第19師步兵第3旅旅長尼古拉耶夫(А.П.Николаев,1915年12月23日晉升少將,1920年2月7日追授紅旗勛章)被俘后于5月28日被殺害。
5月17日白衛軍占領亞姆堡(金吉謝普)。而在格多夫-普斯科夫方向,投入了愛沙尼亞第2師(0.4萬人)和布拉克-巴拉霍維奇支隊。紅軍在普斯科夫守軍只有步兵第10師的步兵第5團(500人)、愛沙尼亞蘇維埃第6團(300人)和普斯科夫共產主義營(450人)。5月15日,白衛軍占領格多夫,5月24日,愛沙尼亞第2師向普斯科夫方向發起進攻,紅軍愛沙尼亞共產主義第1團叛變,5月25日紅軍撤出該城。在普斯科夫作戰中,愛沙尼亞軍隊投入0.35萬人,裝備4列裝甲列車、2輛裝甲車、30門火炮和262挺機槍;聲稱俘虜0.1萬人和繳獲6門火炮。撤出普斯科夫的紅軍部隊隨后撤往奧斯特洛夫、博爾霍夫和德諾。5月27日,紅軍預備隊步兵第88和89團趕到,之后幾周大量營、連補充到步兵第10師。
1919年夏在納爾瓦的白衛軍西北軍英國MK V型坦克
未完待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