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生于憂患之際的晚清,卻以其非凡的膽略、卓越的才能和堅定的愛國情懷,成為那個時代最為耀眼的人物之一。
左宗棠自幼聰慧,心懷大志,雖家境并非顯赫,卻刻苦攻讀經世致用之學,對山川地理、兵法謀略等均有深入鉆研。早年的他,仕途并非一帆風順,然而其才華與見解早已在一些有識之士中嶄露頭角。
左宗棠
太平天國運動席卷半壁江山之時,左宗棠應湖南巡撫張亮基之邀出山相助,后又輔佐駱秉章,在湖南一地整軍經武、改革稅制、穩定治安,盡顯其治理才能,使得湖南成為清軍對抗太平軍的重要基地,他也因此名聲漸起。
但左宗棠真正名垂青史的功績,當屬收復新疆。彼時,新疆在阿古柏的侵略和英俄等列強的覬覦下岌岌可危,大片國土淪陷。朝堂之上,對于是否收復新疆爭議不斷,而左宗棠以其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力排眾議,堅決主張出兵收復,他高呼:“天山南北兩路糧產豐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馬成群。煤、鐵、金、銀、玉石藏量極為豐富。所謂千里荒漠,實為聚寶之盆?!?/strong>以此表明新疆的重要性。
他精心籌備,制定了“先北后南,緩進急戰”的戰略方針。戰前,左宗棠積極籌措軍餉,通過多方渠道募集資金,確保了軍隊的后勤補給。在整備軍械上,他引進先進的槍炮,提升部隊的裝備水平,同時大力訓練軍隊,使得士兵們紀律嚴明、作戰勇猛。1876 年,已過花甲之年的左宗棠抬棺出征,以示其與新疆共存亡的決心。
收復新疆
戰役打響,清軍在北疆戰場勢如破竹。劉錦棠率領的主力部隊勇猛無畏,先攻哈密,翻越天山,穿過戈壁,迅速逼近烏魯木齊。阿古柏的軍隊在清軍的凌厲攻勢下節節敗退。烏魯木齊城下,清軍炮火轟鳴,硝煙彌漫,士兵們奮勇沖鋒,喊殺聲震天動地。經過激烈戰斗,清軍成功收復烏魯木齊,隨后乘勝追擊,又相繼攻克瑪納斯等城,北疆基本平定。
隨后,清軍揮師南下。南疆的戰斗更為艱苦,阿古柏在達坂城、托克遜、吐魯番等地構筑堅固防線。但左宗棠指揮若定,清軍在達坂城之戰中,巧妙利用火炮優勢,對敵軍進行猛烈轟擊,同時封鎖城周要道,使敵軍陷入絕境。托克遜之戰,清軍頂著狂風沙暴前進,與敵軍短兵相接,展開殊死搏斗。吐魯番一役,清軍以雷霆萬鈞之勢發起總攻,徹底摧毀了阿古柏的防線。
在清軍的連續打擊下,阿古柏勢力土崩瓦解,最終成功驅逐阿古柏勢力,收復新疆大部分地區。之后,他又力主在新疆設立行省,加強對這片廣袤土地的管理與開發,這一系列舉措對鞏固我國西北邊防,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在洋務運動中,左宗棠亦是一位重要的推動者。他認識到西方列強船堅炮利的優勢,積極創辦福州船政局,這是中國近代海軍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船政局引進西方技術與設備,培養造船和海軍人才,為中國近代海軍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還創辦了蘭州織呢局等新式企業,試圖通過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來實現國家的富強。他曾言:“學如才識,不日進,則日退?!奔钭约汉蜕磉呏瞬粩噙M取學習。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一生剛正不阿,清廉奉公。他不攀附權貴,唯以國家利益和民族大義為行事準則。在對外交涉中,他始終堅守民族尊嚴,不卑不亢。他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氣節,感染著身邊的將士和同僚,也為后世樹立了崇高的榜樣。
光緒十一年(1885 年),左宗棠病逝于福州,享年七十三歲。他的離去,是晚清的重大損失。但他留下的功績與精神財富,永遠銘刻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之中。他收復新疆,捍衛了國家領土主權;他投身洋務,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探索之路。
左宗棠,如同一座不朽的豐碑,永遠屹立在中華民族的歷史星空下,被后人敬仰緬懷,他的名字成為了愛國、擔當、堅毅的象征,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