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數據顯示,全球客家人的數量超過了一個億。
“逢山必有客、有客必住山”。
那么,客家人老家在哪里?又是什么時候成為“客”的呢?
王力在《漢語音韻學》中指出:客家人,是相對于土著而言的。
《辭海》這樣解釋:客家人是生活在黃河流域的漢人,從西晉末年開始,他們因為戰亂南遷,來到了粵、閩、贛、川等地區。
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南宋時期,也正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客家”誕生了。
最早記載“客家”一詞的志書,是康熙《永安縣次志》,這樣寫道:“民多貧,散佚逋稅,名曰客家”。
很長時間以來,學術界都在探討一個問題:客家先民南遷,第一村是哪里?
一種觀點認為:是江西贛州,為此贛州還特別設立有國家級“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實驗區”。
一種觀點認為:是福建三明寧化縣石壁鎮石壁。這里如今建有世界客家人的總家廟,祀奉著客家160個姓氏的始祖神位。
但是,今天我們提出的觀點是:客家第一村是廣東韶關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
新田村,原名為新溪村,最初形成于西晉建興三年(315)。
當年的時候,西晉太常卿李耿因得罪權臣,被貶到始興郡曲江縣任縣令。衙門所在,大體在今天的韶關市東南。
李耿攜家眷跋山涉水,一路南下。
一天,在走出叢林后,眼前一片豁亮,古木參天,清河曲流。
于是,李氏一族便在這里安了家。發展至今有1700余年。
新溪村的“新”意為新的開始,“溪”指依山傍水。
從新田村向西南出發,不到三十公里,便是因梅關古道而興起的梅關七街中最重要也最著名的一個:珠璣巷。
很多游客說,新田村的底蘊,甚至比珠璣巷更久遠。
在村子里,流傳著“先有新田李,后有湞昌縣”的說法,即先有新田村后有湞昌縣。
湞昌縣,建制于唐武則天光宅元年(684),比新溪村晚了370年。
北宋天圣元年(1023),因避宋仁宗趙禎名諱,湞昌更名南雄,新溪更名為新田。
新田村成為中原南遷第一村,與其所處地理位置有關。
當年,中原人衣冠南渡,普遍選擇的是走烏逕古道。
這條古道,因南雄境內的烏逕鎮而得名,從南雄城溯湞江而上,四十公里外的上游就是烏逕鎮。
古道最初形成于東漢時期,是當年粵北唯一南北穿貫、水陸并運的道路。
從高空鳥瞰,南雄盆地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宛如一條大魚,南雄市區處于大魚尾部,烏逕則處于大魚頭部。
南嶺在這里已經山變得矮了,谷變得淺了。
繼續前行,便從南雄進入了信豐,也就意味著由廣東進入了江西。
明嘉靖《南雄府志》載:“烏逕路通江西信豐,陸程二日,水程三四日抵贛州大河。庾嶺未開,南北通衢也。”
憑借地利,新田古村落成為古代中原人在南雄的第一個聚居地。
2022年,《中原南遷第村---新田》在南雄發行,為進一步挖掘古村落文化內涵提供了有力支撐。
走進新田村,仿若穿行古建筑博物館,唐、宋、元、明、清五朝的古建筑群隨處可見。
在這里,唐代的磚雕、宋代的斗拱、清代的木雕,訴說著這里的厚重文脈。
新田村的原住民,全都姓李。
村子里的老人告訴我們:客家人背負先祖“金骨”遷徙,保留族姓,是為了不忘老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