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消費巴士
lululemon的勁敵Alo Yoga又有即將進中國的消息了。
有媒體爆料,前始祖鳥市場副總裁Aurora Liu已經加入Alo Yoga,擔任其中國負責人。而Alo Yoga也開啟了在上海核心商圈的選址工作,預計將在2025年開設中國的線下首店。在后續報道中,Aurora Liu方面確認其已加入Alo Yoga,但否認品牌會馬上進中國
在高端運動品牌爭相進入中國的當下,Alo Yoga的進場只是時間問題。不少人已經開始腦補,Alo Yoga在北美力壓lululemon后,又會怎么在中國市場和它奪精致白領和縣城貴婦。
但在大戰之前,Alo Yoga可能先得解決一下全網滿天飛的“李鬼”問題——在它名氣高漲肉身卻遲遲未到的日子里,網上打著“Alo”名頭的店可太多了。甚至,一家名叫“ALO旗艦店”、產品價格卻和Alo Yoga官方渠道相差一半以上的店鋪,還成了今年天貓戶外運動雙11新商成交榜的第十名。
01
正牌未動,仿冒先行
11月底,一個擁有5萬粉絲的小紅書博主發視頻稱,她在網上碰到了假的Alo Yoga旗艦店。
那名博主本想做產品測評,結果發現這家店賣的很多產品在Alo Yoga的官網并沒有同款,或者相同款式找不到相同顏色,最終恍然大悟這家擁有4萬多粉絲的“旗艦店”,賣的只是憑空捏造出來的“官方正品”。
有意思的是,這家名叫“ALO旗艦店”的店鋪甚至登上了今年的天貓運動戶外雙11新商成交榜,而它多款商品300-500元的售價,顯然和Alo Yoga大多數商品100美元(約730人民幣)左右的定價相去甚遠。如今網上已經沒了這家“ALO旗艦店”的身影,但它營業執照上的關聯企業,又重新注冊了一家“ALOYOGA旗艦店”,并再次登陸天貓。
電商平臺上,輸入“Alo”或者“Alo Yoga”,這類價格差得離譜、Logo卻一模一樣的“Alo店”早已填滿搜索結果,其中一些店鋪的單品歷史銷量已經上千。“真的Alo再不來,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它是啥樣就已經被假貨搞失望了”,一位購買過Alo Yoga的消費者告訴我們,和正版Alo Yoga比起來,網上那些“李鬼”最相似的可能只是P到圖片上的logo,有的圖片甚至從產品到模特都是假的。
而翻翻外資品牌在中國的“打鬼”歷史,無論是拉夫勞倫大戰假Polo、中日無印良品大混戰、還是邁克爾·喬丹和喬丹體育的紛爭,“李鬼”的出現無疑會讓品牌頭疼上一陣子。
好在Alo Yoga已經開始了行動。
它的母公司ALO.LLC(阿洛有限責任公司)已經在國內申請注冊了53個名字和alo相關的商標,經營范圍涵蓋鞋服、配飾、織物、水杯、健身課程甚至香氛,其中有29個商標均在最近一年內申請——你可以理解為它在抓緊為進中國做準備,也可能是在為對戰“李鬼”磨槍。
仿冒者眾多背后,是Alo Yoga炙手可熱的人氣。
盡管Alo Yoga早在2007年就已經誕生,并把第一家店開在了富人名媛云集的洛杉磯比弗利山莊,但在2022年之前,它一直都是不溫不火。
轉機出現在“卡戴珊家族”的Kendall Jenner和Kylie Jenner多次穿上Alo Yoga之后,它很快就和Stanley水壺、MiuMiu一樣,成了美國“精致白女”的標配。Alo Yoga隨后的一系列操作,也讓它在運動服飾市場一飛沖天。
在設計上,Alo Yoga更加突出時尚屬性,甚至會將產品按照顏色來出新,比如一次性推出煙灰紫、金屬灰、砂礫棕的全系列產品,放大了自己在社交讀圖時代的視覺沖擊力。
營銷方面,Alo Yoga一邊利用名人效應,簽下了Kendall和Kylie Jenner、BLACKPINK的金智秀以及防彈少年團的Jin做代言人,一邊則是在INS、Facebook大做投放。
再結合Alo Yoga對自己“for studio to street(從場館到街頭)”的定位,相比對手是提供“兼顧時尚屬性的運動裝備”,它更像是“可以穿著去運動的時尚服飾”,從而從lululemon手中搶走了那些更看重產品顏值的年輕用戶。
Alo Yoga 2020年的營收還只有2億美元,但2022年已經漲到了10億美元,并正在以100億美元的估值尋求新的融資。而在中國,即使人們還只能通過代購、或者跑到全球官網買正品,和“alo”相關的話題,在小紅書上的總瀏覽量也已經接近6000萬。
02
瑜伽褲之戰,懸念還很多
對于高端運動品牌來說,中國市場正在成為能帶來巨大增量的香餑餑。
昂跑今年第三季度在全球的凈銷售額同比增長了34%,其中亞太市場增幅高達79.3%。旗下擁有始祖鳥、薩洛蒙的亞瑪芬體育Q3整體營收同比增長17%,大中華區獨領風騷地增長了56%。HOKA母公司Deckers Brands 6-9月在中國錄得的33%的營收增幅,也遠超它在全球14.2%的增速。
中國市場更是成了lululemon救世主一樣的存在。今年第三季度,其在大本營美洲的營收同比只增長了2%,可比銷售額甚至還有2%的降幅,但中國內地的凈營收卻同比增長了39%,其CEO甚至還在今年10月飛到上海,向分析師們講解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的產品如何拉動了在這里的銷售。
某種程度上,既代表健康生活方式、又自帶品牌調性的高端運動品牌,扮演的不單單是中國中產階級的運動裝備,而是他們在淡化奢侈品消費后,維持并彰顯自己生活品質的“奢侈平替”。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市場上時不時就會傳出Alo Yoga要進中國,和lululemon再較高下的聲音。
但這場瑜伽褲之戰還有很多懸念。
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數據顯示,2024年1-9月運動戶外行業各品類之中,瑜伽褲的銷售額同比已經出現了7.5%的下滑,這背后一方面是緊身運動褲的流行性正在減弱,讓位于更多款式和風格的運動服飾,另一方面,更懂中國市場的本土“鯊魚褲”們,也在和瑜伽褲搶地盤。
另一方面,Alo Yoga的消費者——那些還愿意花100多美元買一條運動褲的中產們,正在重新衡量貴價衣服的實用價值。從在中國增速最快的幾個運動戶外品牌來看,除了品牌調性本身,他們也非常看重產品面料的功能性、以及穿著的舒適程度等等。
但這似乎正是過于時尚的Alo Yoga不太擅長的地方。社交網絡上,不斷有購買過Alo Yoga的用戶反饋,它的面料太厚、版型不服帖、容易起球等。前文所述的消費者,也因為穿著體感問題,從Alo Yoga重新回到了lululemon的陣營。
Alo Yoga進中國,顯然還要一關一關慢慢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