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中國汽車產業正迎來一個關鍵的戰略機遇期。面對新能源汽車迅速增長歷史性時刻,行業發展呈現出新的特點。汽車市場已是存量市場,"油"和"電"浮現出來的零和博弈將是相當長時間客觀存在的事實。
在這場油電之爭中,關鍵在于雙方如何相互學習借鑒,乃至于實現融合。從技術演進來看,傳統燃油車通過借鑒混動技術實現電氣化升級,而新能源汽車也在借鑒傳統動力系統的優勢,通過增程和插混技術擴展應用場景,這種雙向互補的發展模式正在重塑產業格局。
從實際運營角度來看,推進"油電同權"已成為當務之急。自2009年我國實施成品油稅費改革以來,養路費就已經轉嫁到了燃油稅中。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持續攀升,全國養路費收入面臨巨大缺口。同時,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普及也給電網運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面臨著數量需求、安全性能和技術升級等多重壓力,這些問題都凸顯了推進"油電同權"的現實意義。
在這一背景下,廣汽集團展現出前瞻性視野。在2024年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提出研究"油電同權"的建議。盡管這一提議遭到一些誤解,被認為是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缺乏競爭力的表現;但事實上,廣汽在新能源領域已構建起完整的技術生態體系,從彈匣電池到超級快充,從夸克電驅到基于生成式AI的端到端智能網聯駕駛技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廣汽自主研發的傳祺新能源E9氫混版已成為全球首款上路示范運行的氫混整車。因此,廣汽呼吁“油電同權”并非是空話,而是企業對汽車行業未來發展方向的一種呼吁,他們是想把選擇權交還給市場。
同一時期,工信部也公開表示堅持穩妥轉型,要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同時,同步推動內燃機技術發展,激發傳統能源汽車和內燃機產業發展活力。
這種兼顧傳統與創新的戰略思維,體現了國家對汽車產業轉型的深遠考量。在這個轉型的關鍵時期,及時推進"油電同權"不僅是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更將為中國汽車工業的可持續發展開創新局面,推動行業邁向更高質量的發展階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