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鏈接提前【預約】直播
普洱茶,在《GB/T 22111—2008地理標志產品普洱茶》國家標準中的定義為: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藝生產具有獨特品質的茶葉。
根據對曬青毛茶不同的加工方式,普洱茶又分為生茶、熟茶,其中經過冷水渥堆發酵的普洱熟茶歸屬于黑茶毋庸置疑,而不經任何人工發酵的普洱生茶屬于哪類茶?
關于生普的歸屬,一直都圍繞著“生普是否為綠茶”爭議不斷!究其根源皆因二者都經過攤晾、殺青、揉捻、干燥、曬青等工序制成,因此,不少人認為生普的本質是“曬青綠茶”……
就連《ISO 20715:2023 茶葉分類》國際標準也將普洱生茶的原料曬青毛茶劃分為綠茶,但從存儲年限來說,生普耐于久藏、且越陳越佳,絕大多數綠茶保質期都不長!
那么問題來了,為何普洱生茶與綠茶加工工藝類似,口感也偏鮮爽,卻遠遠比綠茶要耐存得多?資深普洱茶友往往也因此不認可將生普與綠茶混為一談!
其實,決定生普和綠茶品質的關鍵工序就是——“殺青”,正所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二者在殺青上的細微差別帶來了天差地別的品質差異!
單論殺青這道工序而言,普洱生茶的殺青到底有什么獨到之處?為何能讓近似綠茶的生普的壽命延長那么多?今天小懂就來詳細揭秘一番生普殺青的秘密~
生普vs綠茶殺青有何不同?
殺青是絕大多數大茶類普遍存在的初制工序之一,其是通過高溫鈍化或破壞茶鮮葉中的氧化酶活性,從而抑制多酚類物質發生酶促氧化,使鮮葉中的部分水分蒸發掉。
這樣一來,經高溫殺青失水變軟的鮮葉不僅便于后續揉捻成形,同時也能很好地散發掉鮮葉中低沸點的青臭味,促進不同茶類在后期制作時形成良好的香氣。
而殺青的最關鍵之處就在于溫度的把控,不同的殺青溫度決定了后期茶葉品質的走向,綠茶與普洱茶殺青最大的區別就是一個是高溫殺青、一個是低溫殺青。
綠茶:高溫殺青
先說綠茶,高溫殺青是為了破壞酶的活性,遏止多酚類物質氧化、避免鮮葉紅變,同時高溫也能更好地蒸發水分、大量揮發鮮葉中具有青臭氣的低沸點物質!
可以說,綠茶基本上是在沒有酶參與的條件下,僅受高溫熱力作用影響、不經發酵大量保留了鮮葉富含的天然物質,形成了“清湯綠葉,滋味鮮爽、收斂性強”的特點。
因此,主打鮮爽的綠茶喝“新”不喝“舊”,保質期一般為18個月,存放久了茶多酚、葉綠素等物質易氧化、褐變,導致陳年綠茶色澤變暗,湯色犯渾濁,香氣削弱、滋味也大不如前!
更重要的是,在高溫殺青時鮮葉中的活性酶幾乎被破壞殆盡,無法進行氧化發酵,因而綠茶在后期幾無轉化空間,自然也不具備“越陳越佳”的特性!
生普:低溫殺青
再來說普洱生茶,其采用的是低溫殺青,這不同于高溫殺青的綠茶利用熱力停止鮮葉中的活性酶發揮作用,低溫殺青的目的主要是在于鈍化酶的活性!
換句話說,生普低溫殺青的方式其實并沒有扼殺掉鮮葉中生物酶的活性,只是減緩了酶的氧化發酵速度,實際上是保留了普洱生茶的“生命線”!
正是低溫殺青的讓生普得以在后期存放過程中受微生物、活性酶、濕熱、氧化作用促進內含物質進一步發生轉化,陳化出原本不具備的優異品質、越陳越香。
可以說,低溫殺青是普洱生茶后期轉化的生死線!要想越陳越佳,制茶師必須根據茶青的嫩度、水分含量來把控好具體的殺青溫度和時間,最好是低溫、短時殺青。
若像綠茶一樣采用高溫殺青,很可能斷送普洱生茶的“活路”,失去越陳越佳的品質特征!對此,國內相關研究曾進行過不同殺青程度生茶存儲不同時期的審評實驗。
不同殺青程度對生普有啥影響?
云南農科院茶科所的羅瓊仙、何青元等人曾以殺青不足(A:含水量65%)、殺青適度(B:含水量60%)、殺青過度(C:含水量55%)三種殺青程度的普洱曬青毛茶進行審評測驗。
結果如下圖所示,殺青程度與干茶、葉底色澤呈正比例關系,尤其干茶呈現出由青綠→墨綠→墨綠微黃的顯著轉變,且紅變現象隨殺青溫度升高而降低。
湯色則以殺青適度的曬青茶表現最優,而殺青過度的湯色不僅亮度較淺,碗底還帶有少許黑點,茶湯凈度不夠、顯渾濁,殺青不足的湯色表現中規中矩!
由于殺青不足,鮮葉中低沸點的青臭味物質殘留的太多,聞著清香之余還帶有生青味,茶湯滋味也偏淡薄、入口生澀感明顯,品飲體驗不佳。
而適度殺青稍嫩的曬青茶清鮮帶生鮮味,新茶滋味尚且醇厚,感官品質最優異;而高溫高濕過度殺青則彰顯烘烤香、焦味,茶湯厚度、鮮爽度都不夠,且帶苦澀。
為了進一步驗證不同殺青程度曬青毛茶轉化后的品質差異,該實驗相關研究人員又將三個茶樣貯藏6年后再度跟蹤審評對比,結果如下所示:
經過6年的陳化,殺青程度偏輕的曬青茶雖然轉化出陳香,茶湯依然偏薄、有生澀感;殺青過度者陳香、微帶甜,湯感尚醇厚、帶回甘,但茶湯依還是渾濁、帶黑點。
而殺青適度稍嫩的茶樣陳化6年后,不僅轉化出富有活力的陳香、穿透力強,湯感醇厚、有活力,飲后回甘,感官品質更上一層樓。
足以見得,殺青不足(殺青溫度偏低、時間短)的普洱生茶易出現青草氣、酸餿味,滋味淡薄、湯感滯澀,陳化后青臭氣會消散,但湯感厚度并不會增加!
而殺青溫度過高則易產生焦味,招致鎖喉感,茶湯也會變渾濁;倘若是殺青溫度低、殺青時間過長的青葉制成的生普不僅茶湯渾濁,滋味也顯重濁。
只有殺青適度,并在殺青后及時解塊、攤晾降溫,再經揉捻、干燥(曬青干燥)后的曬青毛茶,后期才會在適宜環境中在活性酶等的作用下發生良好轉化、促成普洱生茶往越陳越佳發展!
注: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參考資料:
[1]《曬青茶殺青程度對后發酵的影響初探》,羅瓊仙、何青元、李曉霞(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云南勐海 666201)
[2]《云南曬青茶初加工品質提升初探》,羅瓊仙、何青元、汪云剛、韓海華、趙甜甜、浦紹柳(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云南勐海 666200)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茶知識
1、
與茶友談茶、喝茶
群內不定時發紅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