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英偉達,被美國媒體報道其CEO黃仁勛避稅超80億美元、歐盟及中國對其實行反壟斷調查,這些事件受到了海內外網友的廣泛關注。據知微事見 ,涉嫌違反中國反壟斷法,英偉達被立案調查事件影響力指數達75.9,高于92%的事件,高于97%的企業類事件。
知微數據分析師結合海內外輿論觀點,洞察此次事件對行業的影響。更多海外分析內容可掃碼添加“知小微”獲取。
01
被調查的英偉達
01
從疑似“斷供”到不“斷供”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12月9日對外披露,近日,因英偉達公司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及《市場監管總局關于附加限制性條件批準英偉達公司收購邁絡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權案反壟斷審查決定的公告》,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英偉達公司開展立案調查。
12月10日,英偉達回應反壟斷調查稱,英偉達憑借實力取勝,且他們很樂意回答監管機構的任何問題。此時,聲量達峰值。
而此前,12月3日晚間,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通信企業協會先后發布聲明稱,建議中國相關行業謹慎采購美國芯片。該聲明內容引發了較多關注,帶來了周期內的聲量階段性高峰。
12月12日,@NVIDA英偉達中國回應中國市場“斷供”傳聞。
02
立案后蒸發的6400億
據知微輿論場 ,周期內,相關熱搜/熱榜話題共計60+條,在榜時長達300+小時。從平臺分布來看,微博熱搜詞條數量較多。結合最高排名1的詞條在榜時長TOP10來看,英偉達或面臨高額罰款和市值蒸發6400億受關注度較高。
02
英偉達被查對行業的影響
海內外觀點:對行業利好。
01
法律人士觀點-對英偉達
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信息來看,此次調查針對2020年英偉達收購邁絡思交易。在該案中,市場監管總局要求英偉達在收購交易完成后六年內,依據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向中國市場繼續供應英偉達GPU加速器、邁絡思高速網絡互聯設備和相關軟件、配件。
結合美國《芯片法案》以來的一系列出口管制政策措施來看,英偉達作為一家美國企業,在遵守美國相關法律要求的情況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無法履行此前經營者集中承諾,從而引發中國反壟斷執法機構對其違反承諾義務的調查。
02
專家觀點-對行業
英偉達收購邁絡思后,幾乎壟斷了AI人工智能這個巨大數據中心的核心產品市場。中國對英偉達的反壟斷調查,是基于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的常規監管舉措。
中國擁有龐大的下游產業集群和需求市場,以此為契機各行業有望形成加大國產芯片采用的風向,促進本土芯片制造和設計發展;另一方面,部分外資企業也推行“China for China”等“在地化”生產策略,有望促進芯片制造環節發展。
03
外媒觀點
據MegaMoyo人工智能系統(大模樣科技旗下)分析顯示,外媒對英偉達被中國及其他國家和地區反壟斷調查的事件報道和觀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國際貿易和地緣政治背景: 有分析指出,這可能加劇貿易爭端,并對全球科技供應鏈產生影響。
2、市場反應和經濟影響: 在調查消息公布后,英偉達的股價出現明顯波動。盡管短期內可能不會對英偉達的財務造成重大影響,但可能會對其品牌形象以及市場信心產生長期影響。
3、與其他反壟斷行動的關聯: 此次對英偉達的調查被認為是全球圍繞大型科技公司反壟斷執法浪潮的一部分。在美國和歐盟,亦有類似的調查正在進行中,這表明英偉達在全球范圍內的市場主導地位正受到多方關注。
4、對企業運營的潛在影響: 調查可能要求英偉達調整其市場策略以及在中國的運營方式,以避免違反反壟斷法規。這不僅限制了企業的市場行為,還可能影響其未來在華投資和業務增長。
此外,Forbes另有報道指出,英偉達需要注意自己的所作所為,因為在市場上他是可以被替代的,例如AMD、英特爾等。報道還表示,對于英偉達占據90%以上的市場份額,除其自身外,無人會感到滿意。
如需相關報告或其他行業報告,請掃碼添加“知小微”,也歡迎加入營銷、公關專屬社群進行交流。
封面圖源:@NVIDIA英偉達中國
知微輿論場
知微事見
知微危機案例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