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塬是黃土高原最為寶貴的土地資源,由于其地勢平坦,易于耕作,有著比黃土高原其他地區更為優越的生產和生活條件。董志塬是黃土高原面積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塬面,素有“天下黃土第一塬”之稱,被譽為隴東糧倉。前期研究表明,交通道路是影響董志塬水土流失和塬面破碎化的重要因素,但不同等級道路的影響存在差異,目前國內外相關研究較為少見。鑒于此,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黃土關鍵帶與生態環境安全團隊金釗研究員課題組以董志塬三條不同等級道路(高速、國道和省道)為研究對象,應用緩沖區分析法、生態學參數和土壤侵蝕模型,定量研究了董志塬高速、國道和省道沿線的土地利用格局和土壤侵蝕變化。
研究結果表明:1) 1990 - 2020年,三條不同等級道路沿線的土地利用趨于多樣化,景觀破碎化程度加劇,空間異質性增強(圖1);2) 1990 - 2020年,三條道路沿線土壤侵蝕量均隨道路景觀破碎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等級道路的土壤侵蝕量所占比例不同。高速公路和省道沿線,土壤侵蝕較低(<100 t ha-1 yr -1)區域的面積所占比例大于70 %;國道沿線,土壤侵蝕較低區域的面積所占比例大于 50 %。3) 2005 - 2020年期間,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降低了道路沿線的土壤侵蝕強度。情景模擬表明,如果道路沿線繼續采用1990-2005年的土地利用模式,不進行土地利用措施優化,高速、國道和省道沿線的土壤侵蝕量在2005 - 2020年期間將分別增加1.21、3.67和2.96 t ha-1 yr -1。本研究為黃土塬區水土流失治理、優化固溝保塬模式、加強交通道路排水和水土保持措施優化提供了一定的科學參考。
圖1 1990 - 2020年高速公路( a )、國道( b )、省道( c )沿線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
上述研究成果于2024年在線發表在國際土地退化與開發期刊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北京師范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楊思齊為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金釗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本研究得到中國科學院(B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項目(批準號:XDB40000000)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批準號:41790444)的共同資助。
Yang Siqi, Jin Zhao, Hao Mingkui, Jiang Chengcheng, Han Hao, An Zhisheng, Paolo Tarolli. (2024) Landscape and soil erosion changes along different types of road over the past 30 years in the largest loess tableland of China.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 1-11. https://doi.org/10.1002/ldr.53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