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寶(1094年-1170年),又名王元龜、二龜、二王,海陽縣湯頭村人(今廣東省潮安縣歸湖鎮),宋朝名臣 。早年被選入太學讀書,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中進士 ,廷試第二,成為宋代嶺南唯一的榜眼。歷任南雄州教授,樞密院計議 ,差監登聞鼓院(接受士民向皇帝申訴奏稟的衙門)等職。王大寶對儒學頗有研究,尤長于易學,著有《諫垣秦議》、《周易證義》、《毛詩國風證義》、《詩解》、《王元龜遺文》等。后人將他與崔與之、李昴英等同尊為“嶺南六先生”,并被推為“潮州八賢”之首。
前言
2021辛丑年上旬,在福建為主家尋地回程時,順道潮汕地區考察名人風水,“王大寶”墓是其中的一個案例,王大寶此人大家想了解詳細的,可以網上搜索,以上我只是摘抄一部分,遺憾的是其后人情況沒能了解到,網上也沒有找到。說實話我是不太喜歡考察太久遠的風水案例,因為很多事情無從了解。而一百幾十年內的案例是我比較喜歡考察研究的,特別是熟悉的人物,這樣我們就能通過地理的細節去感悟其人生,那真是樂趣無窮。所以我很多案例都是來源于幫主家看風水過程中,順便拍攝記錄分享的,有些時候不太方便反映后人的情況,畢竟要尊重人家,能允許我寫案例發表已不易了,所以我寫的有些案例有反饋,有些是沒有的,大家就湊合著看,朋友們應主要看的是案例中地理環境上的細節,其它方面就由朋友們各自去感悟啦!
圖文如下:
01.無人機于幾百米外高空正看來龍與穴星,看圖所示,龍從右后方來,但脈屬偏走,不是正下,由于來脈偏走穴星后方到祖山之間拉開了一大片空地,故后枕不免有些空虛。但后幾節脈呈楊柳枝跳動后束咽頓起金星開面,白虎方去龍生出幾重帳砂護衛穴星,青龍方沒有本身砂保護,借同祖發脈的山體圍護不致空缺。個人看此地龍為真,右方有本身砂護,左方借外山不漏,內明堂很寬,有多個大池塘聚水,稍解堂氣渙散之弊,地勉強可結,但龍氣不足,堂氣散,綜合來看屬“時應之地”(也就是說信號不夠強,時有時無,發而不穩,亦不大)。紅點處即是穴場。
素圖對比
02.于唇坪正看穴場,潮汕之墳大多修得都是很漂亮的,星面本身很開闊,現場看修墳造作時應有人工窩肩,故看著很是圓潤飽滿,修墳布局得當。
03.于穴左前看右肩,人工窩肩,當然厚實了。墳修得很大,估計有十來畝。
04.于穴右前看左肩,亦厚實。
05.于穴左正看右砂,右邊有自身砂護。
06.于穴右正看左砂,左邊無本身砂,外借大山作護。
07.于穴右后看左砂前,有大山作羅城圍護。
08.于墳后正看前朝,那天有霧霾,拍攝模糊,現場看還是挺漂亮的。
09.于拜臺正看前朝,開坪很大,整面山頭都已被其所用。
10.借衛星圖看一下明堂的整體情況,朝山底下有一條大江水彎環而流。
后語:王大寶墓為高山落脈土嶺所結之地,是右后方起貪狼祖山右偏走下脈,為枝龍之脈,并非主脈,但多層跌斷楊柳枝開帳,盡頭束咽復起金星,成一枝結借局小地,墓立甲山庚向,內水聚于前,明堂太寬,不知往何處出水!
了元親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