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近兩年來,旅游企業因債務不能按期償還,導致重整的事情已經屢見不鮮。2023年,上市公司凱撒旅業和新華聯相繼重整,并在2023年底和2024年初完成重整。凱撒旅業重整的結果是青島市北國資入駐凱撒旅業,其由民企搖身一變成國資企業;新華聯重整的結果是控股股東由新華聯控股變更為盈新科技,實控人由傅軍變更為王賡宇。
在2024年,旅游企業重整事件再次上演。10月,張家界中院決定對張家界旅游啟動預重整,并發布公開招募重整投資人的公告。11月,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黃藍小貸公司對山東藍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藍海”)的重整申請。
與前三家旅游企業重整略有不同,山東藍海作為一家知名度較高的區域性酒店集團,在一定程度上見證和濃縮了中國飯店業發展歷史,具有截然不同的時代意義。山東藍海發家于1994年東營市的西城賓館,至今已有30年歷史,在山東、北京、江蘇、內蒙、海南等地擁有80余家中高檔酒店。同時,山東藍海是中國飯店協會副會長單位、山東省飯店協會會長單位,曾榮獲“中國飯店金馬獎”“中國旅游飯店業金星獎”“中國飯店集團60強”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尋找新的投資者?未必
事情的起因是2022年8月,山東藍海向黃藍小貸公司借款2000萬元用于生產經營,借款期限自2022年8月11日起至2023年8月10日止。然而,截至借款到期,山東藍海并未能按約履行還款義務。
于是,黃藍小貸公司向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對山東藍海重整的請求,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出具的民事裁定書〔(2024)魯05破申14號〕中明確指出,黃藍小貸公司作為債權人具備提請山東藍海重整的條件,而山東藍海確實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山東藍海在全國酒店餐飲行業具有較高的品牌影響力和認可度,具備重整價值。
黃藍小貸公司與山東藍海一拍即合。一個提交重整請求,一個配合提交重整可行性報告,山東藍海也就順理成章的進入重整程序。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向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請示并經同意,將山東藍海重整一案移交東營市東營區人民法院審理。
同日,東營市東營區人民法院發布《關于競爭選任山東藍海股份有限公司管理人的公告》指出,將通過公開競爭方式指定一家中介機構為山東藍海的管理人。按照一般流程,重整的企業將被指定臨時管理人,作為對重整企業資產清核和債權債務清理、擬定重整計劃等工作。
需要說明的是,重整不等于破產。實際上重整是對債權人債務的挽救。雖然,按照會計規則來看,山東藍海已經是破產。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7月,山東藍海資產為32.68億元,其中應收賬款及其他應收款共計24.22億元,負債總計35.30億元,資產負債率為107.99%。特別是對于山東藍海而言,跟其他重整的旅游企業差異比較明顯的是,山東藍海的應收賬款及其他應收款比重非常之高,可見山東藍海資金的流動性遇到了重大問題。這筆費用若是能收回,對于解決山東藍海的債務問題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雖然引入新的投資者被視為企業能夠重整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但對于山東藍海而言,是否引入新的投資者卻并非絕對選項。就山東藍海目前的狀況而言,重整已經是最佳選擇。
?攝圖網
國資入局與退出
山東藍海作為一家致力于中高檔酒店為主、餐飲職業教育為輔的酒店集團,曾容納上萬名學生的實習就業,其旗下的“鐘鼎樓”“咸來一品”“漁歌舫”等都是其打造的知名品牌系列,直接成功擠入中國餐飲行業百強陣容,同時也成為山東地區同行中的佼佼者。因此,山東藍海被稱之為山東本土飯店業的黃埔軍校都不為過。
山東藍海自1994年起步,到2010年進入高速發展期,酒店數量一度達到130余家。也是在這一時期,關注到山東藍海發展潛力的眾多投資者紛紛入局,其核心子公司山東藍海酒店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海酒店”),包括山東省財金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山東高速環渤海(天津)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具有國資背景的股東均在內。甚至在2008年6月,山東藍海獲得普凱投資基金1000萬美元注資。
山東藍海并不滿足于酒店行業,于是開始嘗試涉足教育、房地產以及文化產業項目,逐漸構建起以酒店和食材供應鏈雙主業驅動,帶動職業教育、團膳、生鮮超市、生態農業、工程施工七大產業板塊的發展模式。而造成山東藍海重整的直接因素是其在房地產上的投資失利,特別是藍海馨園的房地產項目投資決策失誤,直接導致山東藍海在現金流上面臨巨大挑戰。
但在2023年間,此前入局的一眾國資出現了后撤,似乎預料到了某種危機。此時的山東藍海已經深陷員工討薪等輿論風波中。在2023年1月,山東高速投資控股公司、山東高速環球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分別將各自持有的藍海酒店的2.48%的股權對外轉讓。2023年5月,藍海酒店的第三大股東山東財金資管集團掛牌轉讓藍海酒店3378.33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10%),作價1.31億元。截至2023年3月31日,藍海酒店資產總額為24.81億元,負債14.92億元,所有者權益為9.89億元。2022年前十個月,該公司實現營收10.66億元,凈利潤-316.22萬元。2023年一季度,藍海酒店實現營收3.33億元,凈利潤601.25萬元。至于接盤方是誰,暫無從知曉。相關平臺顯示,上述股東持有藍海酒店的股權并未發生變化。因此,國資與山東藍海的關系也頗為微妙。
?攝圖網
上市疑云
作為山東省本土酒店品牌,山東藍海并非沒有考慮過上市。特別是在早期資本夾持下,上市套現是國資入局后的一大期待,特別是實現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實現增值的優質途徑。
2020年1月,中路股份(600818.SH)發布公告稱,由于山東藍海未能按照約定在2010年12月31日實現上市,其已與張春良、山東藍海達成股權回購協議,將其持有的山東藍海1%股權(90萬股),每股7.14元,作價642.58萬元。此時,山東藍海的估值約為6.43億元。
此時,山東藍海的前五大股東分別是張春良持股32.91%、力福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4.33%、東營區西城賓館職工持股會持股10.08%、東營區國有資產運營有限責任公司持股9.55%和樂基投資有限公司持股9.55%,前五大股東合計持股76.42%。
此時,2016-2018年,山東藍??傎Y產分別為42.41億元、48.26億元和46.35億元;凈資產分別為4.69億元、5.02億元和5.47億元;營收分別為18.74億元、19.79億元和21.70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092萬元、3285萬元和2275萬元。
可見,山東藍海構建的上市設想是實現整體上市,而不是單純的酒店板塊的藍海酒店上市。但遺憾的是,山東藍海的這一構想至今并未能實現。
總之,在折騰數年之后,山東藍海重整之路即將開啟,未來依然是充滿未知。如何審時度勢開展業務轉型或布局,如何處理與外部投資者的關系,如何在區域謀取長久生存等都是山海藍海留下的課題。
(梁青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與平臺無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