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們視頻號發布的香港醫學生成了爆款,10萬+觀看。
這個視頻也讓我們看到了香港醫學生多么受歡迎!
其實想讓孩子未來有高薪、工作穩定,享受高社會地位的家庭真可以考慮下去香港學醫科。
醫學專業在香港稱為「神科」,每年香港高考狀元十有八九都會選擇學醫。
比如今年10名狀元,8人讀醫科;去年4名狀元,3人立志從醫。
港醫社會地位高,薪資待遇也超好。
香港醫科畢業生月薪超5萬港幣,駐院醫生7萬起步,顧問醫生19萬;在私家醫院,月薪百萬都不是夢,名醫一次大手術就到手好幾十萬。
不過港醫福利雖好,但這條路走起來相當不容易!
01
— 灣媽看世界 —
成為0.6%那撥人
港醫的第一步就是考上名校。
這一步有多難呢?必須成為0.6%的幸運兒。
香港目前僅有2所大學擁有醫學院: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
這兩所大學的醫學院招生名額各295人,每年DSE考試有5萬多人參加,醫學院的上岸幾率僅0.6%。
競爭極度激烈,能入讀都是尖子生,狀元、超級狀元年年圍攻于此。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和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都提供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1981年成立,醫學院設置有內外全科醫學士、生物醫學、中醫學、護理學、藥劑學和公共衛生課程。
其中內外全科醫學士(MBChB)又額外設置了一個神科中的神科: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Global Physician-Leadership Stream, GPS)。
它的目標不止是培養醫生,更希望投放大量資源培育未來醫學領袖。
除了MBChB的核心課程外,GPS主要側重于醫學專業培訓,為具有高學術能力并有興趣在研究、臨床服務、醫療管理和醫學教育方面接受醫學領導額外培訓的學生提供學習機會。
想要就讀港中文的MBChB,IB的學生要選修6 門科目,其中3門為高級科目,最終成績要求42分以上(滿分45),高級科目成績至少為6,7,7。
A-Level的學生要有4門,一般錄取學生的平均成績都在4A*之間;AP至少修讀8-10門5分的科目,包括化學和生物;SAT總分得大于1500或者ACT大于34分。
如果是GPS,入學標準會更高,IB總分要接近滿分,所有A-Level均要A*。
通過JUPA系統來申請,MBChB應該在DSE考試中取得34分或更高的總分才能入讀,而GPS總分大于等于40分且4門科目任意獲得5**,面試表現良好才有機會。
2024年港中文醫學院共錄取212名考生,占學額72%,當中202人經JUPAS系統獲得錄取,占學額68.4%。
錄取學生中有5名是DSE狀元,讀醫的DSE狀元、榜眼及探花(分別指六科、五科及四科獲得5**的DSE考生),七成選讀GPS課程,它連續11年成為全港收生成績之冠。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設有內外全科醫學士(MBBS)、中醫學、藥學、生物醫學、全球健康與發展、生物信息學、護理學、護理學學制高級領導力課程。
從2023/24 學年起,MBBS會為學業成績和入學面試結果優異的學生提供名為“MBBS(杰出醫學學者)”的學習途徑。
如被錄取,將在完成MBBS課程的同時,強化年攻讀醫學研究碩士 (MRes[Med]),從而在六年內獲得兩個學位。
但港大的醫科錄取難度可能比港中文還高。
走Non-JUPAS系統則IB成績最低42分,A-Level至少4A*;DSE考生最低總分要40.5,還不能保證被錄取并且考生必須會用粵語交流。
2024年港大醫學院JUPAS系統錄了155人,連同另外25名考生通過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或港大頂尖運動員入學計劃獲得錄取,共計180名學生入讀醫科,占學額的61%。
剩余的近4成學額主要錄取的是IB課程的本地生,其中至少包括了11名IB滿分45分的狀元。
港大和港中文的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時長都是六年。
畢業后在指定受認可的醫院完成至少一年的實習后才能成為香港注冊執業醫生,獲得行醫資格,成為住院醫生。
如果想成為專科醫生,除了完成6+1,即七年的基本培訓后,通常還要在公立醫院接著進行5到8年的專科培訓,在各個科室輪轉。
也就是說從醫學生到專科醫生,港醫所謂的百萬年薪是用至少12年的光陰換來的,這還不包括入讀醫學院之前的所有規劃和費用投入。
02
— 灣媽看世界 —
最難執業醫考,半數人當炮灰
港大和港中文醫學院僧多粥少,太卷,競爭太激烈,連本地學霸都可能被無情淘汰掉,更別提內地高考生了。
這條直通路走不通,于是很多人決定曲線救國,先在其他大學就讀醫科專業,再通過香港醫務委員會執業醫生資格考試LMCHK進入認可醫院,統一安排實習一年后獲得行醫執照。
但LMCHK考試以范圍廣、透明度低、通過率低而聞名,號稱是「最難執業考試」之一。
它需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良好的英語能力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即便是高智商和好記性的醫學生,也要提前努力備考,不少人要參加多次才能通過。
LMCHK考試每年舉行兩次,考察三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
專業知識考試
包含2張試卷,每張試卷120道多項選擇題,試題以中英文書寫,測試考生在基礎科學、醫學倫理╱社會醫學、內科、外科、骨科、精神病學、兒科和婦產科的專業知識。
專業知識考試超難,2024年第一次考試中共有290名考生,最后只有23人通過。
通過率8%,92%的人成為炮灰。
近幾年報考人數在直線上漲,錄取率在今年更是創下了歷史新低。
第二部分
醫學英語能力測試
這是一份以英文書寫的試卷,測試考生的英語水平是否足以應付專業用途。
醫學英語能力測試通過率還比較高,今年3月考試中194人報名,127成功上岸,通過率65%。
往年也有100%通過的,肉眼可見,人數增加后,競爭度也在提升。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常在三月初和九月初舉行。
考生必須通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考試后,方可報考第三部的考試,它在五月中旬和十一月中旬舉行。
第三部分
臨床實操考試
測試考生將專業知識應用到內科、外科(包括骨科手術)、婦產科和兒科臨床問題的能力。
考生可以用英語、粵語或普通話作答,臨床考試在香港不同的醫院舉行。
臨床實操的難度僅次于專業知識考試,今年61人報名,通過率52%,歷年來均未超過60%,相當于半數人是陪跑的。
根據《醫生注冊條例》規定,如果在LMCHK考試中任何一部分連續五次均不合格會被禁考。
第三部分考試通過后,必須在認可醫院或認可機構完成管理局的評核(不超過12個月),報考接受臨床指導,熟悉本地醫療制度和常見疾病,達到滿意成績即可正式注冊成為醫生。
相比從兩所醫學院畢業走一條艱難且漫長的從0到1的路,LMCHK還算簡單,只要是實力在線的考試型選手,就有可能成功。
03
— 灣媽看世界 —
內地醫生不參加醫考,
就能在港行醫!
但不管是兩所醫學院的畢業生,還是通過LMCHK考試成為醫生,每年醫學人才加起來都不足1000人。
這顯然是難以緩解香港醫療系統面臨的積重難返的醫生短缺問題。
現在香港每千人中僅2.1名醫生,遠不及新加坡(2.7)、日本(2.7)、韓國(2.6)等發達經濟體的水平。
《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估算,到2030年香港將面臨超過2600名醫生和護士缺口。
為了應對醫荒難題,港府從2022年開始便推行「特別注冊」醫生來港。
承認一些內地及其他地區的醫學資格,來吸引更多非香港本地培訓的醫生到港發展。
今年6月,港府公布了第五批涵蓋28個獲得特別注冊委員會承認醫學資格的名單,連同首四批名單,至今已經有128個了。
其中內地上榜的學校有:首都醫科大學(2個醫學學位課程)、復旦大學(4)、華中科技大學(2)、上海交通大學(3)、中山大學(3)、清華大學(1)、武漢大學(1)和浙江大學(1)。
如果你是從以上8所大學的17個醫學相關學位課程畢業,就可以申請特別注冊通道在香港公營醫療機構(即醫院管理局、衛生署、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擔任醫生工作。
在服務一定年期、取得獲承認專科資格及通過評核后獲得正式注冊在港執業。
截止今年8月底,共有170名非本地培訓醫生在醫管局工作,其中就包括64名特別注冊的醫生,年底預計會增加至250到280名。
不過要注意的是,如果自己是「獲承認醫學資格」名單學校醫學學位畢業,并且有香港永居身份,已在其他地方注冊行醫,那么就可以免去LMCHK考試來港執業。
但如果沒有香港永居身份,想要免試,就必須拿到專科醫生資格證,而基本上內地生都沒有。
所以擺在內地醫生眼前的只有兩條路:要么考LMCHK考試,要么辦理香港身份!
現在香港在大面積引進人才,大多數人肯定會選擇后者。
04
— 灣媽看世界 —
殺手锏:香港身份
如果你是從內地8所大學的17個醫學相關學位課程畢業的醫生,最推薦通過香港高才通計劃獲得香港身份!
高才通計劃分ABC三類,其中A類看個人年收入,達到250萬港幣即可申請。
B和C類看本科學歷,只要畢業于以下22所內地大學并且資料沒問題,幾乎能做到100%獲批。
內地獲得特別注冊委員會承認醫學資格的名單與現在高才通計劃的名單重合度高達99%,目前只有首都醫科大學不在其中。
(圖|高才通計劃內地大學名單)
除了高才通,優才計劃也是可以嘗試的。
從11月1日起,優才取消原先打分制,改為全新12項標準勾選制,用評核問卷的方式來挑選人才。
12項標準中只要滿足其中的6項即可遞交申請,熱烈歡迎名校高學歷STEM人才,另外年輕、英語良好、名企背景等精英人士都是意向人選。
除此之外內地醫生還可以去香港進修,畢業后通過IANG簽證留港工作并獲得香港身份。
一旦香港身份,未來就可以通過特別注冊途徑在港行醫,成為高薪人士,受人尊敬,享受優厚的福利政策。
最重要的是,家長拿到身份后,孩子作為受養人一同獲得身份,成為港籍生后報考醫學專業雖然難,但機會比內地生高出很多。
10月16日《施政報告》中明確表示,港府支持本地大學籌建第三所醫學院,并于北都元朗牛潭尾預留土地,發展新醫學院校舍及新綜合醫教研醫院。
籌建計劃發布后,香港醫務衛生局表示會邀請有意成立新醫學院的香港本地大學提交建議書。
目前港科大、理工和浸會大學都已提交了籌建醫學院建議書,均把開辦醫學院視作重點。
一旦新的醫學院成立,有身份的內地孩子就可以去報考。
即便無法就讀競爭激烈的醫學專業或是對其他學科感興趣,進入香港八大任意一所知名院校的概率都比內地211或者985大。
今年香港大學牙醫專業對非本地生開放申請,大波內地家庭蠢蠢欲動。
雖開放了名額,優先權還是給到了港籍生。
所以不管未來進不進香港醫療系統拿高薪,有香港身份始終是一個殺手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