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極越也沒想到,在國內知名度和銷量并不高,卻在突然“停擺”后,上個多個社交平臺熱搜頭條,成為了“熱門”品牌。
就在12月11日,極度CEO夏一平通過視頻會議方式與全體員工溝通,進入創業2.0階段,核心內容就是大幅削減支出,11月份就停止繳納社保,并且讓員工二選一,選擇離職會獲得N+1賠償,但是賠償到賬時間不保證;或者選擇繼續工作,但是暫時沒有薪資,公司也不交社保,這種“自費上班”新方式也引發廣泛吐槽。
之前就有傳言,上海某新勢力將將原地解散,有人猜到可能是極越汽車,但是內部員工曾證實相關業務和工資發放都正常,極越也曾就“倒閉”傳言正式發表聲明辟謠。很難想象種種跡象表明,極越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且背靠百度和吉利,會突然“崩盤”。
外界不理解,極越內部員工更不理解。而極越突然“單向通知”,而且沒有任何溝通協調的解散方式,讓員工更為不滿。據現場拍攝視頻顯示,夏一平雖然出現在公司辦公室,希望安撫員工表示仍在盡力解決問題,但仍遭到員工現場圍堵和質疑。而極越線下門店,也是陸續接到通知后暫時關閉店面。
之前“E車匯”就分析過極越的處境,在銷量較少且短期無法盈利的情況下,要想支撐下去,就必須要股東“拉一把”。而目前看來無論是百度還是吉利,都沒有進一步注資的表態。
極越“崩盤”源于百度突然撤資?
在此之前,車企走向沒落總會有一段時間異常跡象。比如銷量連續下滑,相關負責人長時間失聯,社交平臺停止更新,各部門分階段進行優化等等。而這些在極度身上都沒有出現,相反極越近一段時間還相當“高調”。不僅大張旗鼓參加廣州車展,發布新車型。線下店面也在擴充,人員招聘入職也都正常。
關于企業的財務情況,極越高管一定是很清楚的,但是之所以在明知賬上資金已嚴重透支情況下,仍然在費用支出上沒有適時控制,最終只能突然宣布“解散”,顯然背后有超出極越高管預期的變化。
有未經證實的消息人士透露,百度曾派財務團隊進入極越盡調為后續30億投資做準備,但發現極越有高達70億財務窟窿,于是決定不再繼續投入。但夏一平在與員工代表溝通時,對此堅決否認,稱極越的治理非常嚴謹、管理流程規范,每個月都有審計,而且“全面審計已經完成,沒有任何問題”。
不過在夏一平在與員工交流時一些表態值得“品味”。夏一平表示自己有多重身份,既是極越投資人也是 CEO,但對大的決策沒有權限,董事會 80% 的投票權都在百度。當員工表示那就讓百度某高管到場,讓真正的決策者來,而夏一平掏出自己的手機給他,“你看看我打了多少電話不接”。如此直白表態,體現出雙方已有隔閡。
所以初步捋出事件原委,極越當初應該是獲得百度繼續投資的承諾,不過由于某種原因,百度臨時決定終止投資,這也讓極越管理層猝不及防,但也只能接受,導致極越突然“崩盤”。
對于本就資金鏈很脆弱的極越而言,雖然銷量好轉,但是每月2-3千的交付車型收入,無法補上大額投入和欠款“窟窿”。雖然極越也發聲明表示,關于新車交付以及售后維保等方面,仍會盡力保障。但是在經歷此次崩盤事件后,已經嚴重影響到消費者對于極越的信心,不僅很難吸引到新訂單,而且現有訂單也會面臨大范圍退訂。逆風翻盤已經是小概率事件。
極越目前包括正職和外包在內共有5000多名員工,根據內部人員透露,研發部門將在此輪裁員中被全部砍掉。原300多人的售后部門計劃只留下80人。那么極越員工該做如何選擇?作為“過來人”,高合汽車項目工程總監楊悅卿在直播中稱:“我給你們一些經驗之談,第一件事情能簽的就早點簽掉,不要抱有幻想,早一天簽掉,早一天走,不是為了拿饅頭,而是你要比別人更早的進入到這個市場。”
“趁早離場,不要糾結給你賠多了少了,不要去考慮這事情,因為不管你怎么考慮,你都拿不到。如果能拿得到,就不至于到今天這個地步了,他一定是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吉利和百度都在做“減法”
臨近年度突然之間沒有保障離職,還拖欠社保,讓極越一些員工將怒火發泄到管理層身上,但雙方都沒有過激行為。而昨天下午夏一平和多名員工代表開會,就極越汽車員工的社保、賠償金等問題進行談判,會議開到很晚。夏一平在昨晚11點多,在內部群表示11月份員工社保問題已解決,這筆錢由百度和吉利共同出資,已經轉賬完畢。但是對于決定公司未來發展的資金問題,依然是懸而未決。
對于極越現在的處境,吉利和百度沒有出手相助也是各有原因。百度本想通過智能網聯和智駕與車企合作,獲得新的業務增長點,但是結果遠不如預期,親自下場打造的極越也“不出成績”。面對不斷增加的業績壓力,以及“燒錢”且看不到盈利前景的造車業務,百度已經著手調整在汽車業務投入重心。
“E車匯”了解到,而近一年多,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內部發生了一系列調整,包括人事變動和業務架構的重組。目前百度IDG總經理由百度集團副總裁王云鵬負責,他也是百度“蘿卜快跑”負責人,這正反映出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戰略重心和業務布局正在發生變化。接下來百度將聚焦蘿卜快跑正毛利并跑通商業模式。
百度財報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蘿卜快跑提供的自動駕駛訂單為98.8萬單,同比增長20%。截至10月28日,蘿卜快跑累計提供的訂單超過800萬單,在3個月之前,這一數據為700萬單。2024年第三季度,蘿卜快跑的全無人駕駛單量占全國總單量超過70%。而在10月,這一比例進一步增加至80%。顯然面對造車這樣的高投入、長產業鏈業務形態,以及超卷的競爭環境,無人駕駛出租車不僅是新風口而且看到盈利前景,顯然更具“性價比”。
而對于吉利而言,將極氪和領克合并之后,已經傳達很清晰的旗下品牌整合信號。吉利集團旗下不缺汽車品牌,也不缺一個月2-3千輛的銷量。當初吉利與百度合作,看重的就是百度智能科技實力。但是隨著華為系以及其他智能科技公司快速崛起,吉利有更多選擇。更重要的是,當下百度車聯網和智駕技術,并沒有像華為一樣,對于產品影響力和銷量有顯著提升。
所以當百度對于極越不再投資的情況下,吉利也沒有理由繼續投入運營一個銷量前景并不明朗的新品牌。根據極越內部員工則透露,因極越欠款已經拖延很久,吉利目前不再提供現車,工廠產線隨之停止。
現在看來,新勢力風險抵御能力遠低于傳統車企。月銷幾萬輛也不意味著的“上岸”,長期虧損背后是更高爆雷風險。就在極越崩盤的這幾天,北京汽車宣布附屬子公司北汽投和現代汽車向北京現代注資10.95億美元,雙方分別注資5.48億美元。而上月底上汽集團已與大眾汽車集團簽署延長合資協議,將上汽大眾的合資期延長至2040年。
所以合資公司能走得長遠,經營狀況是一方面,更重要還是能保證合資雙方各自利益。而目前看來極越背后百度和吉利,不看重其發展而是更注重及時止損,這自然失去了合作的基礎,而極越高管層也在應對上值得商榷,最后只能由極越員工和車主來承受一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