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超自然現象探索官,感謝您的觀看,希望能得到您的一個"關注"
科學家們正在堅持不懈地尋找其他行星上的生命,但他們可能需要擴大搜索范圍:像地球這樣的大世界可能根本就不是生物體存在的必要條件。來自英國和美國的兩位研究人員證明,穩定、自我維持的生態系統也可以存在于星際介質中。確實,這些太空居民在地球人眼中看起來非常不尋常。
像我們這樣的行星是一個非常舒適的居住地:重力將水和大氣保留在其上,磁場可以防止有害輻射,軌道使我們能夠保持穩定的溫度。因此,在其他恒星系統中尋找與地球相似的地方是合乎邏輯的。但是一個由地質學家和天體生物學家組成的小團隊決定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所有這些有利的特性都不是必需的怎么辦?
事實上,維持生命所必需的屏障——防止揮發性物質的損失、確保壓力和溫度的一定穩定性以及阻擋紫外線——很可能是在生物學上產生的。而且,我們還知道這樣的例子。
例如,液態水可以在 611 Pa 的壓力和 273°K 的溫度下存在。相應地,在較高溫度下,需要較高壓力 - 10 kPa 或更高。但許多陸地生物——從藍藻到人類(從頭到腳的血壓變化為 17 kPa)都可以輕松承受。海藻在25kPa的壓力下靜靜地進行光合作用,海洋深處的居民對內部和外部壓力的抵抗力更加驚人。
至于溫度,生物機制也提供了廣泛的可能性。如果溫室效應沒有保留熱量(如在地球上),則可以通過具有增強吸收能力的特殊覆蓋物來糾正這種情況。撒哈拉銀蟻展示了如何避免過熱,它們的殼讓它們即使在炎熱的下午也能感覺良好。因此,即使在外太空,保持約 288°K 的溫度也不是不可能的。
此外,對于絕對空曠的外太空以及彗星、小行星或小衛星的表面都是如此。甚至輻射問題也被證明是完全可以解決的:例如,二氧化硅可以阻擋紫外線,但它根本不會阻擋光合作用所需的可見光。
當然,在侵略性太空條件下出現的生態系統已經是一個絕對的奇跡,無論如何,這對地球人來說似乎非常奇特。但是,該研究的作者表示,不存在無法克服的因素阻止其發展并保持自我維持和自給自足。與此同時,科學家們已經指出,在未來的工作中,他們將研究可以創建這樣一個生態系統的各種進化場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