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蚌埠醫科大學與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雙方共同設立的“合肥量子計算與數據醫學研究院”(簡稱“研究院”)12月8日宣布成立。這是中國首個量子計算與數據醫學研究院。
人才輩出的蚌醫
蚌埠醫科大學創建于1958年7月,由原上海第二醫學院分遷和安徽醫學院援建而成,1968年改稱蚌埠反修醫學院,1970年9月,與安徽醫學院合并,改名為安徽醫學院蚌埠分院,1974年6月,恢復稱蚌埠醫學院。2023年11月20日,教育部公示擬同意蚌埠醫學院更名為蚌埠醫科大學。2023年11月30日,教育部發函同意蚌埠醫學院更名為蚌埠醫科大學。2024年1月6日,蚌埠醫科大學正式揭牌。
6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培養出15萬余名優秀醫藥衛生人才,其中既有以劉德培、段樹民、陳孝平、王福生、范先群等5名院士為代表的醫學領軍人才,也有以教育部長江學者盧洪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卜軍等為代表的杰出中青年學者和醫學管理人才,以及以“白求恩獎章”獲得者劉曉林為代表的大批基層優秀醫務工作者,為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福祉、促進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醫療數據“握手” 量子計算機
美國作為量子計算領域的領導者,于2024年3月由IBM在美國克利夫蘭診所部署了首臺專用于醫療保健研究的醫用量子計算機,開創了全球量子計算在醫療應用的先河。
隨后,中國也邁出重要一步,蚌埠醫學院與本源量子達成合作,首次將國產量子算力應用于生物醫藥領域,旨在提升醫療數據分析的效率和安全性。安徽作為全國首個開展量子計算研究并具備超導量子計算機交付能力的省份,為此次合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面對醫療數據的迅猛增長(年復合增長率達36%,總量接近50萬億GB),高性能計算需求急劇上升,特別是在藥物研發和精準醫學等領域。量子計算以其指數級的數據處理速度,能夠更精確地模擬生物過程,加速醫藥創新。例如,本源量子的量子圖像識別算法在處理癌癥圖像時顯著提高了效率,減少了資源消耗。
據介紹,2023年,蚌埠醫科大學和本源量子發布國內首個量子計算醫學應用研究成果——量子算力提升乳腺鉬靶檢測效率,國產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首次介入醫學研究。同年,全國首個量子計算與數據醫學高峰論壇在蚌埠醫科大學舉辦,全國首個量子方向數據醫學實驗班在蚌埠醫科大學開課。今年,蚌埠醫科大學依托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繼續探索量子算力加速小分子藥物研發進程。
總結
在大數據時代,數據信息安全極端重要。尤其是醫療數據,通常包含非常敏感的患者信息,如個人健康記錄、病歷、診斷結果等。使用國內的量子計算機,可以更好地控制數據的安全性,減少數據被不可信的外部機構訪問的風險。
研究院的成立,不僅是中國量子計算應用于醫療保健領域的里程碑,也是蚌醫與本源量子攜手共進、探索未知的重要標志。未來,研究院將致力于推動量子計算技術在中國醫療行業的深度應用,為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促進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