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房產賣掉,到底是逆著潮流走呢,還是順著潮流走呢?這個問題在當下的房地產市場里引發了大量的討論。這幾年呀,二手房市場出現了一股拋售的熱潮,三四線城市的掛牌數量一下子就增加了很多,就連一線城市的掛牌量都超過了10萬套。那這背后到底是因為啥呢?咱們來回顧一下過去的事情,瞧瞧王健林是咋在樓市瘋狂的時候逆著潮流去操作,把萬達集團的資產給賣了,這樣就避免了債務危機。
2024年,國內樓市的調整趨勢愈發明顯。
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5.8%銷售額同比下降20.9%創下了2012年以來的新低。
這個時候,百城均價和二手房價格連續下跌,市場調整的跡象愈發明顯。
碰到這種情形,政策方面一直在持續加大力度,從對房價下跌進行限制,到把房貸利率給降低,接著又全面解除了限購政策,這些政策的發布對穩定短期內的房價發揮了正面的功效。
在房地產市場調整的趨勢愈發明顯,各種救市利好消息不斷加持出臺的背景下,賣房是否迷茫了?王健林的觀點或許能給我們答案:全世界沒有哪個地方的房地產,能夠一直保持繁榮超過50年。一般來說,20多年就已經到了飽和階段了,無論是房屋供應還是購買力,都已經到了頂峰,開發空間越來越小。
房地產市場過剩,價格下跌成大概率事件。國內房地產市場已經嚴重過剩。住建部此前已告知,全國有6億棟房。按每棟住5人,可以解決30億人的居住問題。過去沒覺得房子多,主要是炒房客把房子當成了投資籌碼。現在投資功能越來越弱,逐步回歸到“房住不炒”的居住屬性。過剩的房子就顯現出來了。
老百姓購房能力削弱,高房價難以為繼。以前大家都喜歡借高杠桿買房,主要是因為大家對未來收入增長,以及對房價上漲充滿信心。但是現在呢,經歷了口罩事件以后,很多人不僅老本消耗殆盡,甚至收入也出現了減少。還有的人陷入了失業,購房能力就被嚴重削弱了。
居民債務高企,加杠桿空間有限。98年房改到現在,房價漲了20多年,幾乎沒像樣的下跌。
而且我國居民的負債率已經從本世紀初的5%,漲到了現在的71.5%后續已經沒多大的加杠桿空間了。
再加上房價現在依舊不便宜。
比如北上深,房價排名全球最貴前5名,廣州排前十。
價格泡沫太大,沒買的人都不想這個時候去做接盤俠。
通過上面的分析能得出這樣的結論:現在這個市場環境里,把手里多余的房子賣掉是很明智的。房地產市場的調整態勢沒法改變了,政策方面的救市手段雖說能在短時間內讓房價穩定下來,可從長遠看,市場的供需情況和居民的買房能力都有了本質性的轉變。所以趕緊把錢收回來,別等以后房子價值縮水了再發愁,這肯定是個明智之舉。
在這個老是變來變去的房地產市場里,咱們每一個人既是參與其中的,也是在旁邊觀察著的。
怎樣在這場大浪潮里一直保持清楚的思維,接下來做出明智的決定,這是咱們每個人都得去考慮的事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