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遞行業從業15年的CEO余恩源堅定地認為,新石器無人車的初心就是要讓快遞小哥工作得更舒服些,為此,他要推出“快遞行業最需要的無人車”。
文丨智駕網 零醬??
編輯丨浪浪山與明知山
“人工智能時代的工具,唯一的使命是給客戶降本。”
“我們發明了這一墻的東西,全是跟物流快遞相關的,這所有產品就為了一件事,造福小哥,不是替代小哥?!?/strong>
這是新石器無人車CEO余恩源在近期的“新石器無人車生態大會”上做出的兩條看似矛盾的定義。
降本,往往與裁員相關聯,在如今經濟形式下,裁員兩個字過于冰冷,這也是今年年中robotaxi行業突然翻紅后引發社會探討:“無人駕駛行業是不是在搶飯碗。”的重要原因之一。
彼時,智駕網旗幟鮮明地表示,無人駕駛出租車現階段沒能力也不會替代人類司機。
現在,來到無人物流行業,從事物流行業15年的余恩源也給出其“一直的初心”:
不是替代,而是讓所有的小哥工作得舒服點。
據新石器統計,我國目前有1400萬輛三輪車、454萬輛面包車、162萬輛微卡、784萬輛輕卡,一共2800萬輛商用車組成了中國的城市配送市場。
而從1990年快遞行業誕生至今三十多年,配送員使用的交通工具一直沒有發展變化?,F今,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為物流行業提供一個新的效率工具——無人配送車,同時一個問題隨之而來:
“快遞行業最需要一臺什么樣的無人車?”
01.
多拉、快跑、可靠、好用、有路權
以上,是余恩源和新石器無人車對上文問題的回答,他選擇了五個十分直白的用詞。
其中快跑最好解釋,在新石器本次發布的產品中,其時速均在60公里左右,這一速度高于目前普遍40km/h,50%的提升可以讓車輛在相同時間內多次往返,是提升效率最明顯的手段。
自動駕駛技術是實現“快跑”的前提。
目前,新石器搭載12個高清攝像頭及1個激光雷達,采用乘用車最主流的Transformer+BEV 技術架構,配備254Tops算力的車規級Orin計算平臺,實現多模態前融合感知,使無人車具備360°環視120米感知能力,面向末端配送服務,具備室內、園區、公開道路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L4級自動駕駛能力,可以實現點位到點位的自動通行和車位自動停泊。
新石器還搭建了4D One Model端到端架構,使無人車具備全天候、全時段、全場景的道路通行能力,不管是夜間、雨天、霧霾,還是土路、窄路、閘機口,都能穩定行駛。
余恩源將4D One Model端到端架構看作解決配送場景難點的基石,這與馬斯克對人形機器人、Robotaxi的技術路線觀點相當。
他毫不掩飾對馬斯克的推崇,并將做“商用車里的特斯拉”看作對新石器無人車的期許。
對于無人車來說,想要提高單車效率,除了速度,還有空間。
在新石器無人車的定名邏輯里,數字代表空間。
車型名字是X幾表示車型的容積有幾個立方,X3就是可容納3立方米的貨物,X6就是6立方米。
相比于乘用車的復雜代號,無人車這種定名方式顯然好理解得多。另一家無人車企業“九識智能”旗下Z系列產品也采用類似命名方式。
那么這輛6立方米容積的無人車能裝多少呢?
如果用乘員來計算的話,20人。
用數據描述的話是,長寬高3685*1300*2200mm,單次裝載800-1000件快遞,載重1噸。
實現上述數據,余恩源透露新石器的招數有二:
壓低底盤增加裝載空間
自動駕駛模塊+線控底盤模塊化設計讓車內空間可變
通過這兩點的技術研發,新石器無人車可以做到在相同體積下,裝載能力提升50%。
空間與速度,是單車層面提高效率的兩大范疇,而如果再要繼續提效,則需要從運營層面著手。
新石器為用戶設計了“傻瓜式部署+一站式管理”的模式,無需單獨設備,也不需要專業人士,自動規劃線路、采集數據、一鍵試跑都可以一條龍完成,最快一天就能完成部署,非常容易上手。
作為印證,余恩源在現場展示了新石器無人車發展至今的成績單:
2068萬公里-L4里程行業第一;
2310輛車-交付規模第一&牌照數量第一;
93個城市交付部署能力第一。
從單車側的速度空間、到管理側的自采自試,要實現如此細化的產品定義,必然要求企業自研自產,新石器已于2019年建立智造工廠,這也可靠的原因所在。
據余恩源透露,新石器無人車均按照乘用車標準打造,研全自動化標定系統,標定時長<215秒;率先搭建標準化研發測試體系,涵蓋175項零部件測試、679項整車測試、單車耐久測試里程超30萬公里。
每一臺車都要求100%下線檢測,以確保整車的質量可靠和安全。
這樣的無人車,新石器明年能造出30000臺,平均每十分鐘一臺。
02.
無人車與路權, 相伴而生
在發布會上,余恩源每發布一臺新車,就要介紹其相關路權,在其看來“無人車與路權, 相伴而生”。
在新石器設定的路權場景中,車寬1300mm的X6不能核心城市的高密度地區獲取路權,所以其計劃的核心場景是城市外圍、二線城市、鄉村、縣域、夜間路權。
車身尺寸為2690*1080*1820mm的X3則可以在核心城市高密度地區穿梭,3立方的空間很好地承接起網點到驛站的短途運輸任務
但如果要有更大物流配送的需求呢?
有新車型X12。
據介紹,新石器X12擁有4310mm*1910mm*2500mm規格尺寸,單車單次可裝載快遞1500-2000件,續航200公里,具備在城市公開道路場景下65km/h的完全自動駕駛能力,滿足了大規模物流配送的需求。
很明顯,X12計劃對標輕卡和VAN。
去年以來,拉動新能源商用車大幅增長的主要貢獻者,正是以VAN類車型為代表的新能源物流車。
卡車之家的數據顯示,VAN車型在城市物流中的占比已經超過1/3,而能享受路權優勢的新能源大中VAN車型正在逐漸成為城配物流市場主力,2023年前三季度,VAN車型占到新能源城配物流車市場一半以上份額。
這正是X12和其用戶想要搶占的市場。
目前,新石器已拿下11個省市、21個城市的路權,公司內部也有專門組建了部門,定期積極與各地政府對接,爭取拿到更多城市路權。余恩源還透露,2025年將實現300城落地即跑。
在新石器如今的產品序列中,X3可以適用狹窄道路運輸;X6車型能夠輕松承擔起城市、鄉村物流轉運的運輸工作,而最新研發的新車型X12,則可以拓展到半徑范圍更廣的物流場景中。
至于為什么要覆蓋更大的配送范圍,這涉及到一場“革命”。
03.
以時間換空間,以空間換成本
本文開頭提到,余恩源堅定地認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工具,唯一的使命是給客戶降本。”
而新石器無人車采用的降本方式,并非計劃在最后一公里替代快遞小哥,而是將目標盯在了占比更大的場地成本。
在傳統的快遞運輸場景中,初次分揀后的快件需要運輸中轉站,經過二次甚至三次分揀后,再有快遞員派送至驛站或具體收件方。
在新石器設計的場景中,自動化分揀后的快件通過標準化容器可以實現24小時不停的裝件,隨后由無車人自動運送至驛站/商超并自動裝卸,快遞員只要在終點分揀并完成投遞即可。
上述運輸環節甚至可以在夜間完成,一方面60分貝以下的運輸聲噪低于城市噪音,讓其在夜間行駛在高密度城區不產生困擾,另一方面,很多城市開放夜間路權也相對容易,交通情況也更好,這大幅降低了運輸成本和管理成本。
“尤其是當你運輸大概10趟以上的時候,其實后續的運輸基本相當于免費了”
這套標準化容器,余恩源將其形容為“陸地集裝箱”,而基于“陸地集裝箱”設計的運輸場景可以節省多少時間呢,余恩源在現場舉例:
3立方或者6立方的貨物需要15分鐘/半小時時間,而通過“陸地集裝箱”,這一時間可以縮短至15秒。
時間加快了,那錢呢?
目前一臺新石器無人車X6一趟500票,一天4趟,配送2個驛站,單程10公里,單車單日可送2000票,單票快遞成本可下降50%。
如果投放5臺無人車,一天就可以配送1萬票,配合自動分揀和無人驛站,這5臺車可以充分滿足一個網點半徑10公里的驛站直發需求,單票綜合成本可以降低2-3毛錢。
在某一生鮮配送平臺,引入新石器無人車后,前置倉因時效提升明顯,訂單量增長30%,這是一個日均1000萬單的巨大市場。
在新石器設計的“陸地集裝箱”場景中,無人快遞車在提高派送時效的前提下,兼顧倉儲和運輸兩項功能,可大幅節省中轉站的場地費用。
如此規模的降本,余恩源將其形容為快遞行業僅次于自動化分揀“另外一次革命?!?/strong>
在新石器的發布會之前,國內最大商用車集團福田在京舉辦了年度營銷戰略和產品發布會,其發布的VAN產品風景i同樣聚焦短途城配領域,而在L4領域,其智能駕駛重卡已實現批量銷售,福田甚至還有了自己的無人配送車。
按照前文新石器的統計,物流行業30年來,其主要交通工具并沒有發生變化。
但從行業近期的產品動作來看,變化已經到來。
顯然,無人駕駛是其共同的最終目標。
【關注智能汽車,關注智駕網視頻號】
關注汽車的智駕時代上智駕網(http://autor.com.cn)
合作or新聞線索提供,聯系郵箱:editor@autor.com.cn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