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印度電影口碑不錯,豆瓣22萬多人評分8.6,國內票房破六千萬。
它就是由尼蒂蘭·薩米納坦自編自導的懸疑片《因果報應》。
這種懸疑犯罪類型的電影,平鋪直敘的話會大打折扣,要想出彩一定會在敘事及時間線上做文章。
《因果報應》中敘事詭計的運用相當巧妙,中期的反轉令人眼前一亮,結局真相的揭曉,更是首尾呼應、因果循環,堪稱神來之筆。
影片能完成這么漂亮完整、經典而又創新的敘事,想必會像《看不見的客人》那樣被一再翻拍。
01
故事的開篇,是一場始料不及的災難,在商店里為女兒選購玩具的瑪哈拉賈,眼睜睜地看著一輛失控的大卡車撞向了對面房子里的妻女。
13年后,瑪哈拉賈成了一個“女兒奴”,對女兒言聽計從,寵愛至極。他們家還有一位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員——拉希米。
拉希米不是一個人,也不是寵物,而是一個垃圾桶。
這個垃圾桶意義非凡,它就是在那場災禍中掉下來扣住了女兒,因而保護女兒免遭非命的救星。當然,它不是塑料的,而是鐵制垃圾桶。
女兒參加校外運動活動,要外出一周,特意吩咐瑪哈拉賈要照看好拉希米,每天給她拍照或視頻。
瑪哈拉賈是個很神奇的男人,力大無窮,只要他認準的事情,無論幾頭牛都拉不回來。
當初校長誤會他女兒做錯事,他堅持讓校長對女兒道歉,幾個保安都拉不走他,直到室內立柱被拉到彎折,校長道了歉才完事。
后來瑪哈拉賈跑進警察局報案,因為3名歹徒闖入他家襲擊了他,盜走了拉希米。
一個價值300盧比的垃圾桶而已,怎么可能給你立案,然而瑪哈拉賈再次上演了他雷打不動的技能,死死拉住室內一處架子不放,導致貨架倒塌,警局一片狼藉。
警官拿槍把瑪哈拉賈轟了出去,他又跑回來當眾行賄,表示愿意拿出70萬,只要警官能在女兒回來之前幫他找回拉希米。
不久,你就會發現,瑪哈拉賈并不是單純地為了找回垃圾桶而報案,他其實另有目的。
這就是導演的敘述詭計了,他在時間線與剪輯上做了手腳。
女兒參加校外活動,時而與父親視頻,而家里遭遇盜賊,女兒的寶貝垃圾桶被偷走,瑪哈拉賈賄賂警官,請求在女兒回來之前找回垃圾桶。
這樣的剪輯會讓觀眾自動進行因果聯系,以為這是現在進行時的事件,然而,其實這里穿插了過去與現在兩條時間線。
兇徒賽爾旺家里放著那只垃圾桶,會讓觀眾以為,這是他從瑪哈拉賈家里偷走的垃圾桶,又讓人好奇他為何會偷一個垃圾桶。
但其實這是第三條時間線,呈現的是在13年前發生的事情。
過去時刻與現在時刻的交叉剪輯,造成了敘述上的迷宮,把觀眾帶入了一個與事實相反的誤區,這才會在后期揭示真相時,產生反轉的效果,從而造就觀感上恍然大悟的快感。
02
(以下涉及劇透,介意者慎看。)
第二個敘事詭計埋伏在警官這方,先是鋪陳了警方的腐敗,想拿70萬的賄賂款,但卻糊弄了事,找人仿造了一個一模一樣的垃圾桶,然后按著照片上的樣子做舊。
作假還做得挺周全,為此特意花錢雇傭一個小偷,為了做得逼真,還得專門再要瑪哈拉賈再復述一遍案發過程,提前讓扮演小偷的線人禿頭男熟悉作案細節,以便演給瑪哈拉賈看。
在瑪哈拉賈再一次敘述案發過程的時候,畫面展示的卻是他如此執著地尋找垃圾桶背后隱藏的真相,原來遭遇歹徒襲擊的不是他,而是他外出一周后回家的女兒。
女兒被打致重傷,受到侵犯,送進了醫院,瑪哈拉賈沒有以QJ案來報案,而是以垃圾桶失竊為由而報案。
這是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愛護與保護,因為在那片土地上,這樣的事情足以毀了女兒的一生。
警官把禿頭男帶到瑪哈拉賈家進行犯罪現場重演并錄像記錄,禿頭男在演繹過程中越演越真,瑪哈拉賈發現他背部的肉瘤,確認了他就是那個侵犯女兒的兇徒。
眼看著瑪哈拉賈決定放禿頭男走,警官忍不住了,脫口而出,原來他已經查明了這件事情的真相,雖然收受了瑪哈拉賈的賄賂,但確確實實在辦事,給瑪哈拉賈帶來的正是真正的兇徒。
瑪哈拉賈已經自行解決掉了第一個兇徒,在警官的幫助下,除掉了第二個兇徒。
到此時,真相揭露的差不多了,大差不差都能猜想到結局,瑪哈拉賈肯定會找第三人復仇到底。
第三個兇徒便是賽爾旺,是這次惡性案件的主導者。
影片在之前已經揭示出了13年前,塞爾旺與瑪哈拉賈的交集或者說是恩怨。
當年塞爾旺便進行搶劫殺人的勾當,他拿搶劫來的錢,給3歲的女兒買了貴重的生日禮物,一個鑲有鉆石的小腳丫造型的金項鏈。
塞爾旺走進瑪哈拉賈的理發店修理胡子,期間瑪哈拉賈出門買電池,塞爾旺接了同伙的電話,掛了電話之后發現瑪哈拉賈就在他身后。
塞爾旺雖疑心瑪哈拉賈聽到了他打電話的內容,但他也不確定,妻子催得緊,他匆忙趕到了女兒的生日宴,把金項鏈落在了理發店。
瑪哈拉賈發現金項鏈之后,憑著他記憶中塞爾旺說到的家里地址,特意給他送過去。
但瑪哈拉賈送項鏈時,正巧遇到警察來抓捕塞爾旺,瑪哈拉賈與警察是同時出現的,這更讓本就起了疑心的賽爾旺,誤以為是瑪哈拉賈舉報了他。
塞爾旺蹲了13年監獄,失去了妻子女兒,對瑪哈拉賈懷恨在心,因此在那晚帶著兩個同伙來殺瑪哈拉賈,不料瑪哈拉賈因故沒有按時回家,三個兇徒遇到了外出一周剛到家的瑪哈拉賈的女兒。
塞爾旺對瑪哈拉賈的恨意,完全出自他自己的疑心與誤會,卻又以復仇的名義繼續制造著慘劇。
03
沒想到的是,最后的結局又來了一個驚人反轉,不得不說這個反轉設計得精妙,頗為驚艷。
但為了鋪排這個反轉,劇情上也有非常刻意以至于有點不合常理的地方。
其實之前,瑪哈拉賈的女兒請父親答應他,帶她去見一見暴打她的兇徒,她要當面問他為什么要這么做。
這個地方,我就覺得很奇怪。
一個受到這般殘害的女孩,醒來后對父親提出的唯一要求,居然是帶她去見施暴者一面?
正常心理不應該是厭惡、痛恨,想讓對方受到懲罰,心理脆弱點的,避之唯恐不及,心理堅強點的,會想著趕快翻篇。
到了大結局,我才明白,原來如此,完全是劇情需要啊。
這個結局,可謂是首尾呼應,沒想到導演如此善用敘述詭計,在開頭一幕里便隱藏了重要信息。
當年的瑪哈拉賈,在塞爾旺被捕之后,為了歸還那副項鏈,找到了他的妻女,但塞爾旺的妻子發誓與丈夫一刀兩斷,絕不接受他用臟錢為女兒買的東西。
因此瑪哈拉賈的妻子讓他去對面店鋪買個玩具,送給塞爾旺的女兒,正在瑪哈拉賈挑選禮物的時候,大卡車失控撞進了那棟房子,瑪哈拉賈的妻女當場死亡,唯一存活下來的便是塞爾旺的女兒,一只鐵制垃圾桶掉落下來蓋住了她。
13年后,因誤會而復仇的塞爾旺,仇恨的怒火燒到了自己女兒的身上,他暴打并縱容同伙多次侵犯的,正是自己當年想要把世間最好的東西都給她的寶貝女兒。
發現真相的塞爾旺痛苦至極,墜落而亡。而女兒毫不知情,放下痛苦重擔,轉身與愛她的養父一起離開。
最后不得不夸夸這位導演,太會講故事了,大家知道同樣的一個故事,不同的講述方式,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與觀感體驗。
導演就像個玩轉電影語言與影片敘事的魔術師,時間、光影、剪輯、片段信息在他手中以不同尋常的方式鑲嵌組合,制造出不可思議的藝術效果。
當然這部電影也有其瑕疵,前期的敘事略顯冗長,且令人摸不著頭腦,其實這樣不免考驗觀眾的耐心了,但后期反轉著實驚艷,能讓人恍然明白并接受前期的鋪陳了。
影片中對于印度社會現狀的反映,對警官一方的強烈諷刺意味,也令這部電影具有嚴肅的社會意義,而不只是一部討巧的商業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