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現在的年輕人最喜歡的城市旅游目的地都有哪些,成都一定位于排行榜前列。2024年春節,去哪兒平臺的數據顯示,熱門旅游目的地TOP10城市中,“00后最愛去的城市”,成都位列第一。在隨后的幾次大小假中,成都街頭人頭攢動的年輕人不斷應證了這一點。
在成都,既有寬窄巷子、錦里、洛帶古鎮這樣的傳統人文景點,也有在年輕人眼中好玩程度爆棚的東郊記憶、熊貓基地、太古里—IFS商圈等網紅屬性很強的新興景點。
年輕人不僅愛上了到成都旅游,對到成都尋找人生機會也是興致勃勃。11月28日,由智聯招聘和澤平宏觀聯合推出《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報告顯示,95后傾向到東部地區就業,深圳、北京、上海位居前三,成都排名第七,是唯一一個上榜的中西部城市。
過去幾年,成都也吸引了大量的外來人口前往成都就業居住,2023年 成都市常住人口達2140.3萬。從2010年到2023年,成都常住人口凈增735萬,年均增長超過50萬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實至名歸。
產業是成都的隱傷
但輿論中對成都也并不總是贊揚。網上流行著對來成都的年輕人一句足夠勸退的話, “就算孫悟空來了,都得打500個電話才能走”。說的就是成都能提供給源源涌來的年輕人的優質就業機會并不夠。前段時間,數新社公布了一份《大學生最佳就業城市排行榜》中,在就業薪資toP10城市,就業滿意度top10城市等排行榜中成都也沒有排進前十位。
在成都的不少寫字樓、園區里,多的是一些銷售類型企業,這些企業能提供給年輕人的多的也是一些初級營銷崗位。
經濟數據對此也有著直觀的顯示,盡管2023年成都GDP達到了2.2萬億以上,但是人均GDP103465元,在全國省會城市中也只排到了11名,距離排名第一的南京(18.71萬),足足少了8萬多元。
大而不強,正是成都經濟現狀。尤其是在至關重要的工業發展上,2023年實現工業增加值5149億元,僅位居全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第12位,與成都GDP的全國排位并不相稱(成都排名全國第七)。
客觀的說,與自己比進步明顯,但是距離國家的要求,市民的期盼還有一段距離,尤其是先進制造業發展不夠充分,為之服務的生產性服務業與國際國內領先城市,還有明顯的差距,從這個意義上而言,誰到了成都都要打夠電話,并不只是一個梗。
國家壓給成都更重的擔子
讓成都倍感振奮或者說壓力的是,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不斷發展,成都在國家大格局中的地位不斷上升。
9月末,國務院關于《成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正式在成都及全國各官媒發布。
在“批復”中,明確了成都的城市性質和核心功能定位。成都的份量上添加了沉甸甸的西部經濟中心、西部科技創新中心、西部對外交往中心、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的功能。
在此前發布的《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在內文中,明確了四川是國家發展的戰略腹地。這是迄今為止,所有省份規劃中唯一由國家明確了“戰略腹地”定位的省份。作為四川的核心和中心,成都的地位可想而知。
此外,在今年以來的多個重要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文件中,紛紛提出要求“建設國家戰略腹地和關鍵產業備份”,強調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引導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東部向中西部、從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轉移”。都與成都密切相關。
面對國家給成都壓的擔子,成都顯然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壓力巨大,面對現狀,成都必須也只有轉變為發展的動力。
發展制造業成了成都一號工程
按照“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 的要求,從多年前開始成都就已經把制造業和實體經濟做強做優做大,當做持之以恒的市策。
過去幾年,成都推動了工業立市制造強市的“一號工程”,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近年來,成都多任領導都把推動成都工業發展擺在至關重要的位置。數次召開發展成都工業的全市大型主題會議,反復強調要從戰略眼光看待城市制造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既講成績,也不能忽視成都工業發展不足,反復警醒全市上下要清醒認識“短板弱項”。
在今年10月召開的成都市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成都再次明確了“拼經濟搞建設必須堅定不移構建以工業為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思想認識。在本次大會中,提質增效做強以開發區為主體的產業園區,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被擺到了成都發展戰略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
未來,在成都的園區發展打法中,將進一步突出專業化、特色化方向,全力提升產業規模和競爭力。以園區發展作為經濟主戰場,并不意味著遍地開花,在這方面成都有著更加堅決的決心。成都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就此表示:“將把原來的90余個各類園區優化至51個,初步形成‘3個國家級園區+22個省級園區+N個市級園區’的產業園區體系,實現全市所有園區管理范圍不再交叉重疊。”
園區興則產業興、園區強則產業強,作為成都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主引擎,一場圍繞產業園區的攻堅發展大戰,將成為成都的主基調。
成都工業的加速度
實際上,成都過去幾年對工業對制造業的高度重視已經在陸續結出果實。2023年成都的工業增加值在全國城市的排位,三年進升了兩個位次。
2024年1-9月,成都工業投資增長50.9%,工業技改投資增長32.4%,兩項指標增速均高于全國、全省,在全國主要主要城市中,均排名第一。
成都史上最大工業項目,總投資高達630億元,全國首條、全球第二條第8.6代AMOLED顯示器件生產線,已經在成都全面啟動建設。
10月28日,英特爾又宣布:將擴容位于成都高新區的封裝測試基地,并對英特爾產品(成都)有限公司增加3億美元的注冊資本,在現有的客戶端產品封裝測試的基礎上,增加服務器芯片封裝測試設施,并設立一個客戶解決方案中心。林德氣體、出光興產、豐田等外資巨頭也紛紛完成在成都的增資和新項目落地。
耐心資本助力成都面向未來
吸引外來投資只是成都發力先進制造業的一部分,成都更渴望的是在這塊土地上生長出屬于自己的新興產業領軍企業。
策源資本,是成都高新區重點搭建的產業投資平臺,成立之初就承載著打造高新區五年3000億元產業基金群的使命。
7月25日, “策源資本”召開了生態大會。在這次大會上,在此次會議上,策源資本宣布,對各類投資基金設置了“容虧率”。
事實上,無論股權投資(PE)還是風險投資(VC),主要的投資標的都是那些未上市公司和早期創業公司,天然有較高的風險。不接受風險,不容忍可能的本金損失,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成都高新區以及策源資本的做法,打出了成都創投的品牌,讓近年來略顯沉寂的創投市場為之一振,一時讓全國投資人奔走相告。
前不久四川省政府產業投資引導基金正式發布,其中的四川省先進制造投資引導基金認繳規模就達到100億以上,主要投向四川具有明顯優勢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先進材料等重點領域。同樣給出了極大的容忍度和長遠的預期。比如,成果轉化類基金損失容忍率達60%。綜合基金存續期最長可達12年,子基金最長達10年。
而這樣的資本動作,成都還在源源不斷的推進。
11月18日,四川省成果轉化投資引導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正式完成注冊,總規模50億元,首期規模36.2億元基金聚焦前沿科技和未來產業,堅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11月20日下午,“中金啟元二期科創母基金成都發布會”在成都高新區舉辦。發布會上宣布中金啟元二期科創母基金落地成都高新區。
“耐心資本”和“長期資本”在成都的不斷落地,讓成都的創投市場瞄準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產業前沿,無論是半導體、集成電路、新能源還是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成都豐富的創投資源正在追趕先行者的腳步下,創造出屬于成都的敢為人先 。
回到本文開頭的那個話題,成都會給蜂擁而至的年輕人一個怎么樣的未來,答案已經很清楚了。成都在努力創造條件,創造出足夠肥沃的土壤,讓那些有野心有夢想的年輕人在成都能生根發芽,為國家、為城市、也為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