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初SU7發布之后,當時有報道指出小米第二款車型將于年底發布。
果然,小米沒讓大家失望。
小米YU7官圖的發布,也算是給大家解渴了。
只是雷軍說了,小米YU7要到明年六七月才正式上市。
換言之,其它20萬級純電SUV的好日子,只剩下半年左右了。
今年汽車市場最大的驚喜,毫無疑問來自小米的入局。
作為國內最后一家進場的新勢力,聲勢浩蕩的小米難免被外界抱以了懷疑態度。
雷軍對此也曾大吐苦水,他透露在前期市場調研時,幾乎沒人看好小米做純電轎車的選擇。
「我們選純電轎車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
「我也知道不少投資者預期只有大概不到3千輛,這都很正常。」
在無人看好之后,小米在今年初也只是給SU7制定了保守的訂貨目標——7.6萬輛。
好的是,這一次小米自己也被“打臉”了。
在小米SU7(參數丨圖片)開售幾天以后,雷軍便透露其大定數量突破了10萬輛。
并且,他還指出今年SU7的交付目標是10萬輛。
從6月開始,小米SU7的月交付量便站到了1萬+的水平,且近兩個月進一步邁上了2萬+的位置。
于是,小米的年度交付目標也在水漲船高。
從原來的7.6萬輛,提到了10萬輛,接著提出12萬輛,目前最新目標已經到了13萬輛。
11月18日,小米宣布提前完成全年10萬輛的交付目標。
對于一家新車企的首年表現來說,如此成績已經刷新了歷史。
甚至乎,這也超越了成立時間更長的嵐圖、阿維塔等一眾新勢力品牌。
「我覺得小米SU7的初步成功,不是單純的產品成功,它對于小米意味著很多東西。」
「我們跨入了一個大行業,我們在汽車領域已經上牌桌了。」
向來不服就干的雷軍,再一次證明了其跨領域創業成功的高超實力。
「小米SU7已成為中大型純電轎車銷量冠軍,也是20萬以上轎車銷量冠軍。」
雷軍的自信表態,回應了過去對SU7不看好的種種預判。
與此同時,他也在張揚著小米SU7對Model 3市場地位的壓制。
向來在后視鏡里找不到對手的Model 3,這一回也倒在了小米SU7腳下。
在業內持續提出吊打特斯拉的背景下,小米是目前唯一拿出了超越特斯拉成績的品牌。
強如華為,也沒有做到。
小米集團合伙人兼總裁盧偉冰指出,小米SU7重要的成功因素在于,小米依然秉承著爆品策略。
「我們希望用一款車的規模,超越同行幾款車的規模。」
「小米SU7已經成為了行業的第一爆品,超過了Model 3,這款產品所帶來的就是“規模經濟”。」
反之用無數的車型湊出來的規模,盧偉冰認為這屬于“規模不經濟”。
跟小米SU7表現類似的,是當年終結了漢蘭達統治地位的理想ONE。
在小米身上,你總能找到些別人家成功做法的影子。
在小米SU7取得了開門紅,且實現持續領先以后,小米也開始把目光提得更高了。
據悉,小米2025年的銷量目標是36萬輛,這將由小米SU7和YU7兩款產品合力實現。
如果說小米SU7能保持著目前月銷2萬輛的勁頭,那么交由YU7的指標則在12萬輛左右。
毫無疑問,小米想在YU7身上重現「單車年銷10萬輛+」的榮光。
敢于立flag的小米,相信也沒有誰敢去低估了。
不怕特斯拉的小米,似乎在新車命名上就亮出了鋒芒。
YU7,有聲音稱這當中的“Y”就是意指Model Y。
換言之,小米想要造出一款Model Y的Ultra版本。
全面超越Model Y,這就是小米的決心。
過去幾年,Model Y一直是全球市場銷量最高的純電SUV。
也因為這樣,各家車企都在絞盡腦汁跟隨Model Y的腳步,甚至不惜走上了模仿的道路。
在樂道L60、智己LS6、飛凡R7、智界R7等跨界SUV身上,我們都不難看到些Model Y的影子。
同時,Model Y也成為了這些中國競品參數對比的背景板。
只是從結果來看,目前還沒出現能撼動Model Y地位的產品。
跟在對手后面做同樣的事情,這可能不是一條能有結果的發展路徑。
最晚登場的小米,自然深諳其中道理,因此從SU7開始,它就沒有跟著特斯拉的步伐去走。
前期,小米選擇用如保時捷一般的產品姿態去降維打擊Model 3。
當下,小米繼續采用同樣手法,以和法拉利相似的車型體態來狙擊Model Y。
用20萬+的成本,給年輕人實現百萬豪華車夢,這就是小米汽車成為爆款的原因所在。
此前坊間已經傳出,小米第二款車型的造型將看齊法拉利Purosangue。
從小米YU7的官圖來看,事實的確如此。
參照新車的車身比例以及側面寬厚的型面,小米YU7都容易叫人想到了法拉利Purosangue。
只是出于小米YU7的電動車身份,其前艙長度并不需要像Purosangue那樣盡可能延展起來。
此外,需要考慮后排乘坐空間的小米YU7,還提供了更加平滑的車頂弧線,這也使得新車整體看起來比較圓潤。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YU7在前機蓋兩側挖出了兩道導風槽,如此做法也是在向不少超跑看齊。
小米YU7,就要這樣看著顯貴的“印象分”。
從SU7開始,小米已經在用中大型車的尺寸來降維打擊Model 3。
換到小米YU7身上,新車較之Model Y的優勢同樣明顯。
其中,小米YU7有著4999x1996x1600mm的三圍尺寸和3000mm軸距。
至于Model Y的數據則對應為4750x1921x1624mm和2890mm,體型明顯小了一圈。
與此同時,小米YU7四驅版最大功率達到508kW,反之Model Y性能版只有357kW。
在拼參數方面,你永遠可以相信中國品牌技高一籌的能力。
此前有報道稱,小米YU7或于明年2、3 月左右上市,節奏跟今年的SU7一樣。
不過雷軍說了,新車上市時間在6、7月附近,也就是距今還有大半年時間。
具體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想等著首發英偉達Thor芯片,另一方面則因為小米汽車二期工廠還沒準備好。
據悉,小米汽車二期工廠將在明年6月竣工,最早7月正式投產,如此節奏也跟小米YU7的計劃推出時間相符。
照此說來,實際小米沒有必要這么早就公布YU7的真容。
雷軍對此解釋,「希望YU7測試車盡早拆除重偽裝,有助于做更全面、更細致的長時間大規模測試,來確保產品質量,做出更好的產品。」
話雖如此,此時小米的突放冷箭,不排除跟明年初新款Model Y的到來有關。
小米,想提前截住特斯拉的訂單。
有消息稱,新款Model Y的外觀將迎來大改,底盤變得更舒適,且電耗更低。
此外,新車還將提供6座和7座版,軸距或將進行了一定加長。
總之,新款Model Y把過去被外界吐槽的地方都好好調整了一遍。
如此一來,特斯拉也準備好繼續鞏固Model Y的銷量王者地位了。
小米YU7要打的這場仗,大概率不會像SU7對壘Model 3那樣的輕松。
如果說,明年初新款Model Y真的再次殺瘋了。
毫無疑問,這也將逼著小米YU7拿出更大的價格殺器。
在今年SU7給出過驚喜以后,小米YU7也會更有底氣去做準備。
只是在這樣針鋒對麥芒之下,其它純電選手可能就成為了被市場冷落的一方。
作為最后登場的新勢力,小米也許還會是新勢力市場的清算者。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我相信很多年之后大家肯定還記得今天這一天。」
「小米汽車正式登場,中國智能汽車的行業一定會改寫,中國將誕生像特斯拉一樣的車廠。」
在首批小米SU7交付儀式上,雷軍作了以上這番表態。
如今大半年過去了,小米以其超10萬輛的交付成績表明,它的確做到了跟特斯拉一樣的不俗表現。
而再過大半年以后,隨著YU7的登場,小米也將揭開新的篇章。
新的高峰,在向小米招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