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龔進輝
當汽車行業(yè)淘汰賽愈演愈烈,像極越汽車(以下簡稱“極越”)這種弱勢品牌黯然出局也就不讓人感到意外。
昨天,極越CEO夏一平發(fā)布內部信,稱極越進入創(chuàng)業(yè)2.0階段,將合并重復部門、削減不賺錢項目。相比全篇打官腔的內部信,來自一線員工的直白總結可信度更高,說人話就是:公司將大規(guī)模裁員,研發(fā)部門成為重災區(qū),社保、賠償?shù)染鶡o法保障。
今天上午,一大批員工在極越上海總部圍堵夏一平,要求他給出個明確的解決方案。從網上流出的視頻來看,他只是反復強調“問題都在解決,如果逃避就不會來了”,但對于極越為何淪落至此,以及具體如何解決,夏一平并未正面回應。說白了,到了這個節(jié)骨眼,他還在說一些空洞的話,實在難以讓人信服。
不光極越總部員工坐不住了,一線銷售端也人心惶惶,不少門店面臨被裁撤,銷售則陷入年底失業(yè)的處境。尷尬的是,平時人氣不高的極越各大直播間,在公司陷入至暗時刻后,竟然迎來潑天的流量,主播要么回應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要么在線求職,更有甚者引流到私人小號。
事實上,在極越官宣遇到困難之前,與之密切合作的供應商早已察覺到這股寒意,只是未捅破窗戶紙。當極越命懸一線徹底臺面化后,這才不斷上演供應商討債戲碼,包括Tech星球、上海移動等。而在極越利益鏈條中,車主無疑是后知后覺的群體,新車主面臨定金不退、提車難的局面,而老車主則擔心維修保養(yǎng)無門。
種種跡象表明,當極越危機爆發(fā)后,員工、供應商、車主、股東等利益相關方均成為輸家。只是,大家不解的一點是:雖然極越市場表現(xiàn)不突出,但背靠百度、吉利兩大重量級股東,為何會走到突然崩盤這一步?背后有何隱情?
的確,極越的倒下讓人猝不及防,尤其是內部員工,不少人上周還在加班、出差,沒想到幾天后就被迫失業(yè)。更為諷刺的是,本月初,極越大規(guī)模裁員和CFO離職、COO跑路的爆料在脈脈發(fā)酵后,極越法務部第一時間發(fā)布聲明澄清,稱公司目前經營一切如常,并向主管部門反映和舉報,可謂言辭鑿鑿。
萬萬沒想到,打臉會來得如此之快,原來所謂的“謠言”竟然是真的。而極越之所以走到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原因并不神秘,即缺錢。資料顯示,極越的前身是集度汽車,從2021年成立至今,只公布過一輪融資:2022年1月喜提近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億元)A輪融資,由百度和吉利共同增持。
考慮到造車事業(yè)動輒上百億資金起步,極越29億元融資顯然是杯水車薪。即便如此,也夠它花好一陣子,但必須加緊推進融資。而極越也是這么做的,只是中途出現(xiàn)變數(shù)。據(jù)新浪科技報道,一位極越內部人士爆料,今年上半年,極越就與股東談好新一輪融資,原計劃是下半年會有一筆30億融資到賬,但當公司賬上確實沒錢希望30億融資盡快到賬時,百度突然不出了。
這筆融資款未及時到賬,直接導致極越陷入危機。而百度突然變卦事出有因,據(jù)騰訊汽車《遠光燈》報道,此次極越解散的根源在于百度決定撤資,撤資一方面是因為高層貪腐問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百度審計發(fā)現(xiàn),極越所用的供應商就是個轉賬公司,硬生生把百度的錢轉走了。
或許你會好奇,就算百度不救極越,不還有吉利嗎?不知你發(fā)現(xiàn)了沒,從危機爆發(fā)至今,吉利官方一直三緘其口,似乎極越生死與它無關。據(jù)我觀察,早期極越與百度、吉利兩大股東的關系還算和諧,但從去年8月開始,發(fā)生微妙的轉變,似乎越來越生疏,而這對無法獨立“養(yǎng)家”的極越極為不利。
當極越還叫集度時,由百度和吉利分別持股55%和45%,持股比例決定百度占據(jù)主導地位,百度掌門人李彥宏也曾直言“集度承載百度的造車夢”,吉利則定位于支持者的角色,即支持百度實現(xiàn)造車夢想。但到了去年8月,集度因造車資質遲遲無法量產,被迫調整成百度持股35%、吉利持股65%,并將品牌更新為“極越”,才推動首款車型極越01(前身是集度ROBO-01)量產上市。
隨著極越股權結構和話語權的變更,百度身份也隨之改變,從主導造車到支持造車。而有能力主導造車的吉利,則似乎對極越這個“干兒子”不夠重視,內部技術和資源明顯向“親兒子”極氪傾斜。尤其是今年9月發(fā)布《臺州宣言》后,吉利內部一眾子品牌進入到協(xié)同發(fā)展的全新階段,比如極氪與領克整合。
這無疑讓極越陷入尷尬境地,別所極越,就連極星吉利也無暇顧及。一大實錘是,9月極越07正式發(fā)布時,吉利掌門人李書福并未出席,只是視頻致辭,而李彥宏則到場站臺。當然,出于股東和合作伙伴的身份,吉利該支持的還是會支持,以生產制造為主,收取極越代工費。
這意味著,雖然百度、吉利明面上是股東,但實際上極越處于“爹不疼娘不愛”的境地,它們更像是有實力的高級供應商,主導權在極越自己。這對于這家造車經驗不足的年輕車企來說,無疑是巨大挑戰(zhàn)。
當極越揭不開鍋后,夏一平向百度、吉利求援,基本指望不上。對于百度來說,極越不僅資金缺口巨大,且盈利前景實在難言樂觀,于是選擇及時止損;對于吉利來說,手中的好牌已足夠多,極越似乎可有可無,重要性并不高。因此,極越無奈成為兩大股東的棄子。
更為扎心的是,盡管極越官方宣稱“正在積極推進融資”,但融資過程注定不會一帆風順。要知道,原本極越優(yōu)先寄希望于百度、吉利繼續(xù)輸血,當這一可能性排除后,只能從外部融資,而投資機構很現(xiàn)實,也很殘酷。即投資機構對內卷加劇的新能源汽車賽道非常謹慎,它們更青睞當下實力不俗且具有發(fā)展?jié)摿Φ耐婕摇?/p>
說直白點,只有財務數(shù)據(jù)漂亮的車企,才可能獲得融資,這代表經營不善的極越基本無緣。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前11個月,極越累計交付量達1.4萬臺,月均不足1300輛,在當前市場中幾乎墊底,真是慘不忍睹。其中,極越11月交付量僅為2485臺,和10月交付3107臺相比下滑20%。
按理來說,下半年極越銷量有所改善是好事,且9月極越07發(fā)布后更會迎來水漲船高。但沒想到其高光時刻只持續(xù)10月1個月,到了11月就出現(xiàn)下滑,而且銷量竟然摻雜水分。據(jù)知情人士透露,極越近期2000余輛的終端銷量實際上有部分流向租賃渠道,面向個人消費者的不多。
講真,公眾對極越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心,瞬間被打回原形。可以預見的是,即便極越沒有因錢荒而原地解散,其未來市場表現(xiàn)也不容樂觀,說好聽點叫緩慢增長,說難聽點叫萎靡不振,與“蔚小理”等頭部玩家依然差距巨大,大到幾乎沒有追上的可能,被邊緣化基本已成定局。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包括極越在內的所有車企而言,車輛訂單和交付是最主要收入來源,如果門店被關閉、沒有新訂單和車輛生產陷入停滯,將進入死亡螺旋,再怎么努力自救也大概率無力回天,威馬、高合就是先例。遺憾的是,極越門店被關停、銷售失業(yè)在即、拖欠吉利不少代工費,生產端和銷售端正面臨停擺,12月交付數(shù)據(jù)注定比11月還難看,更加無法獲得投資機構的青睞。
恕我直言,想要讓極越起死回生,這幾乎是一道無解的難題,根本原因在于其投資價值并不大,遠未到非投不可的地步,反倒是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極高。無論是百度、吉利還是投資機構,在極越已被證明是扶不起的阿斗后,都不敢再輕易冒險。不得不說,極越注定年關難過,只能好自為之、自求多福!
當然,極越不會是最后一個倒下的玩家,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洗牌加速,未來或將有一批又一批的玩家退出歷史舞臺,留給弱勢品牌的時間不多了。造車不易,且造且珍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