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一種讓人談之色變的疾病,1981年首次發現于美國,至今已有43年,其傳播量卻是越來越多,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一直是一個嚴峻的問題。而在我國,艾滋病患者的數量已經高達132萬多,超過了美國的感染人數(約120萬),在我國總人口占比中已經接近1‰,形勢不容樂觀。
全球及中國艾滋病感染現狀
- 全球現狀
根據央廣網今年10月份發布的數據,全球新增90萬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現有約3990萬人感染這一病毒。這些數據表明,盡管全球在艾滋病防治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但艾滋病的傳播勢頭尚未得到根本性的遏制。
- 中國現狀
央廣網今年12月1日還發布消息稱,截至2024年6月30日,全國報告現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1,329,127例。
這個數據意味著什么呢?大家都知道我國人口為14億人多一點,那這也就是說艾滋病感染者。可患者的數量已占到我國總人口的近1‰,單從比例上來看,如果你所在的小區或者村子有一千余人,就有可能存在一個感染者或者患者。這些數據凸顯出我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艱巨性和緊迫性。
之前大家可能還都認為是像美國那樣的兩性自由的國家才會導致艾滋病感染者出現規模化,然而目前我國的艾滋病感染者人數已經超過美國十多萬,后者的艾滋病感染者總數為120萬人左右,而且由于我國人口基數龐大,一旦出現規模化爆發,后果不堪設想。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現象的出現呢?其實是多方面的,包括境外輸入、兩性傳播,同性傳播,血液傳播和醫療用品傳播等,想要控制艾滋病的進一步擴張,必須在這些方面加大管控。
從傳播途徑來看,性傳播是艾滋病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在中國,這種傳播途徑所占的比例高達97%以上(其中異性傳播約占73%或70%以上)。此外,地區分布也呈現出較明顯差異,四川、廣西、重慶、貴州、云南等地是艾滋病感染的高發地區,感染人數較多,只有山東和西藏感染比例較小。
以北京市為例,2024年1月至10月,北京新增現住本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1105例,較去年同期減少21%,目前全市現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共2.8萬人,已接近3萬人。這一數據表明,盡管北京市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遠。
艾滋病蔓延的高速度
近年來,我國艾滋病感染者的增長速度令人擔憂。以2024年第二季度為例,全國新增HIV/AIDS病例29,135例,也就是說在今年4~6這三個月中,增加的艾滋感染者人數就有近3萬人,平均每月增加1萬人。這一增長速度顯示出艾滋病在我國蔓延的高速度。必須加以控制才不會進一步危害全社會。
不過我們必須要清楚的是,如上報道的數據都是統計數據,但是像艾滋病這種疾病的統計難度是非常大的,而且很多人感染之后并不會出現癥狀,不做專門的檢查是無法發現的,這類人雖然已經成為病毒攜帶者,很難被統計出來,然而他們已經具有將病毒傳染別人的可能性。所以這類人其實才是最危險的人。
那這類人的數量有多少呢?真實情況其實無法統計,推測很可能要比統計出的已感染的數量還多。
加強管控的緊迫性
面對艾滋病蔓延的高速度,加強管控的緊迫性不言而喻新華網等媒體在12月11日報道稱我國發布了《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規劃(2024-2030年)》規劃,其中講到以下幾個方面應該做好:
提高預防宣傳的覆蓋面
預防是控制艾滋病傳播的關鍵。因此,必須提高預防宣傳的覆蓋面,特別是在高校和外國人入境檢查等方面。
? 高校宣傳:高校是性活躍人群聚集的地方,也是艾滋病傳播的重要場所。因此,應加強對大學生的艾滋病預防教育,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
? 外國人入境檢查:為了確保公共健康,對艾滋病高發區入境的外國人進行嚴格的病原檢查和控制也是有必要的。
充足的醫療資源
艾滋病的治療需要充足的醫療資源。然而,我國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依然存在。因此,應加大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投入,改善醫療資源的分配,確保艾滋病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加強對傳染行為的管控
再者,還要加強對艾滋病感染者傳染行為的管控,包括提高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加強對他們的監管和隔離措施等。
消息來源:新華網12月11日報道《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規劃(2024-2030年)》
金融界12月1日報道《全球現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約3990萬》
北京科協12月1日報道《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知艾防艾,記住這些重點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