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明杰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
復旦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站長
復旦大學企業發展與管理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三思派”特約專家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AI)的迅猛發展,尤其是生成式大模型的推出,管理教育領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AI不僅僅是我們學習與工作的工具,更可能在未來成為教育的主體。AI究竟是為教育者和學生服務的工具,還是會在某一天取代傳統的教育主體,成為管理教育的核心?這是一個引發廣泛討論的話題。本文將從通俗易懂的角度來探討,AI究竟是如何改變管理教育的,它能帶來哪些好處,以及我們可能面臨的隱憂。
一、AI的多重角色
1. AI在課堂中的初步應用:輔助工具
當我們談到人工智能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機器人,但事實上,今天的AI已經悄悄進入了我們的生活,特別是在教育領域。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在寫作業時,使用的自動糾錯功能、翻譯軟件,甚至是推薦學習內容的在線學習平臺,背后都隱藏著AI技術的身影。
對于管理教育來說,AI的應用甚至更為廣泛。以生成式大模型為例,像ChatGPT這樣的AI工具可以快速生成文章、回答問題、查找相關資料。假如你是一名MBA學生,需要寫一篇關于企業文化的論文,你只需要在AI中輸入你的問題,它就會為你生成初步的內容提綱,幫助你梳理思路,甚至能為你提供一些參考資料。
這種生成式AI的優勢在于,它可以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數據,提供相關的知識。學生不再需要花費數小時在圖書館翻閱書籍或者在網上搜索資料,AI可以替你完成這些煩瑣的工作。這無疑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去思考和分析問題。
2. 遠程教學中的“AI助教”
目前許多學校和商學院開始采用遠程教學模式。在這種環境下,AI不僅是學生的助手,還成為了教師的幫手。你可以想象這樣一個場景:在一節管理課程中,教師通過直播講授內容,但學生可能分布在世界各地,教師無法實時監控所有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理解情況。這時,AI可以充當“虛擬助教”的角色。它可以分析每個學生的學習數據,了解他們在課程中的表現,并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建議。
AI還可以幫助老師批改作業、設計課程內容。一個例子是某些在線課程平臺已經使用AI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初步評分,老師只需要做最終的審閱。這不僅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還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去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二、AI對管理教育的深遠影響
1. 教學模式的變革:案例教學與虛擬現實的結合
傳統的管理教育模式主要依賴于課堂教學,老師通過講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并進行實際應用。然而,AI的發展為這一模式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特別是在案例教學中,AI可以與虛擬現實(VR)技術相結合,為學生提供沉浸式學習體驗。
例如,在商學院中,學生學習如何管理一家大型公司時,傳統的案例分析往往是通過文字材料進行的,學生需要通過閱讀案例來了解公司的背景、問題以及所采取的策略。但如今,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學生可以進入一個完全模擬的企業環境,看到公司的運營流程,了解當時決策的背景。這種沉浸式的學習不僅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復雜的管理情境,還可以讓他們身臨其境地體驗企業的決策過程。
元宇宙技術也可以進一步提升這一體驗。元宇宙本質上是一個超越現實的虛擬世界,在這里,用戶可以與虛擬物體和環境互動。想象一下,你作為一個管理教育的學生,戴上VR設備,進入元宇宙中的“虛擬公司”,和其他同學一起在這個虛擬世界中模擬企業的日常運營,解決實際的管理問題。這將是多么生動且具備實踐意義的學習方式!
2. AI對管理教育者角色的挑戰:會取代老師嗎?
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是:AI是否會取代教師?答案是:不會完全取代,但會改變教師的角色。
今天的AI可以幫助教師處理很多繁瑣的工作,比如批改作業、檢查論文中的抄襲情況、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等。對于管理教育領域的教師來說,AI甚至可以輔助他們進行研究,幫助處理復雜的企業數據、分析商業趨勢。然而,AI目前還不足以完全取代教師的作用,尤其是在傳授隱性管理知識的過程中。
隱性知識是管理者在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和直覺,難以通過文字或課堂傳遞。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在教你如何應對企業危機時,所分享的很多內容并不是可以在書本中找到的。這些知識往往是基于他多年實踐中積累的經驗、教訓和直覺。這種隱性知識的傳遞,AI難以替代。
然而,AI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課程內容,并為學生提供更個性化的學習體驗。例如,教師可以借助AI分析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他們量身定制不同的學習計劃。這種個性化教學將極大提升管理教育的效果。
三、AI帶來的管理教育風險與挑戰
1. AI可能帶來的偏見與倫理問題
盡管AI為管理教育帶來了許多好處,但它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潛在風險。最顯著的一個問題是AI可能帶有偏見。AI系統是通過大量數據進行訓練的,如果這些數據本身存在偏見,那么AI生成的結果也會有偏見。
舉個例子,如果某個AI模型的訓練數據來自于某些特定的文化背景或行業,那么它在處理問題時,可能會自動傾向于這些背景下的觀點或方式,忽視其他文化或觀點。這種偏見可能會影響學生的認知方式,甚至會導致錯誤的決策。這對于培養全球化視野的管理人才來說,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一個更具現實意義的例子是某些大模型的訓練數據來自于西方的企業案例和管理理論,這些內容雖然在西方企業中可能適用,但在其他文化背景下,尤其是東方文化的企業中,可能并不適用。如果學生過度依賴AI生成的內容,他們可能會忽視文化差異,做出不適合當地市場的決策。
2. 喪失批判性思維
另一個問題是,AI的廣泛應用可能導致學生喪失批判性思維的能力。AI可以快速生成答案,幫助學生完成任務,雖然這提高了學習效率,但同時也可能使學生失去了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維的機會。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過去學生在寫論文時,可能需要查閱大量的文獻、進行多次討論、分析各種觀點,然后自己得出結論。但現在,學生可能更傾向于讓AI為他們生成論文大綱或直接寫作,減少了自己思考的過程。這種依賴會導致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最終影響其在工作中的決策力和創新力。
3. 對隱性知識傳遞的影響
隱性知識是管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管理者在實際操作中通過經驗積累獲得的寶貴資源。AI雖然在顯性知識的傳播中表現出色,但在傳遞隱性知識方面仍有很大的局限性。
比如,一個企業家如何在危機時刻做出決策,如何處理員工關系,如何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找到突破口,這些知識往往難以通過AI傳授。盡管AI可以提供大量的決策分析和數據支持,但它無法傳遞那些基于個人經驗和情感的管理技巧。
管理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理論和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領導力,而這些往往需要在實際的情境中,通過親身體驗和模擬練習來獲得。這也是AI目前難以完全取代教師的原因之一。
文章觀點不代表主辦機構立場。
◆ ◆ ◆
編輯郵箱:sciencepie@126.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