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了,好像從前兩年開始他倆離婚的帖子就成了月經貼。
鬧得最厲害的一次,是有傳言說陳曉非要離婚,甚至寧愿凈身出戶。
不管陳妍希的反應如何,隨即拉黑她然后再也不回家。
內容之詳盡,說得有鼻子有眼,我總琢磨著,這要不是陳曉陳妍希親自爆料,高低也得是他倆經紀人下場。
但實際上呢,離婚傳言每隔幾個月就會傳一次,既沒有實錘也沒有后續,很快不了了之。
但這次似乎還真有點不同,因為這次的謠傳更真實有料。
先是有狗仔出來爆料,聲稱陳妍希和陳曉早在去年就已經離婚了。
而且正趕上陳妍希父親這兩天去世,陳曉作為女婿應該到場,但事實上他并未出席。
再加上早些時候臺媒采訪林心如的時候問到陳妍希是否離婚。
林心如的回應是,“不清楚婚姻情況,年底和陳妍希母子聚會過,陳曉并未到場。”
但我比較在意的并不是她們是否真離婚了,過不到一處就好聚好散嘛沒什么了不起。
真正讓我覺得這事不吐不快的是這條娛評底下的留言,實在讓我我不大舒服。
評論區清一色的叫好聲:
“終于離了,陳曉獨美。”
“和趙麗穎復合吧,她也離了。”
“真活該。”
“滾回臺灣吧”
諸如此類刺眼的評論數不勝數,總結下來就是:陳曉越來越好,陳妍希終于被甩開了。
言語之間就好像陳妍希是什么臟東西,終于擦干凈了。
可陳妍希做錯了什么?就算真的離婚了也是兩人體面告別后一別兩寬。
局外的看客到底在恨陳妍希什么?
我突然回憶起來,陳曉和陳妍希的風評曾經不是這樣的。
他們這場婚姻并不是一開始就備受批判的。
當年兩人合作《神雕俠侶》相識相戀,其實在那之前陳曉也和趙麗穎傳出來過感情新聞,但陳曉本人并沒有正面回應過。
直到和陳妍希這場合作。
陳妍希的小龍女雖然口碑不怎么樣,甚至被評成了買家秀和賣家秀,但幸而得遇良人。
當她被罵造型不佳的時候,陳曉挺身而出為她說話,“是我推薦她演的,沒有什么不合適。”
說個題外話,對于陳妍希,我覺得陳曉做得也算不錯了,至少沒像對趙麗穎一樣模棱兩可閉口不談。
這兩個人一開始也愛得轟轟烈烈。
陳曉會在微博上大大方方官宣,“總有一天,我要讓你冠我的姓。@陳妍希。”
當然兩人本就同姓這個事不重要,重點是他官宣的氣勢。
毫不忸怩,大大方方的浪漫總是格外獨得人心。
大概也就談了一年多,陳曉就兌現了他的承諾,婚禮上他掀開頭紗的kiss直到現在還是難以復刻的經典。
那個時候,他倆甚至算得上是金童玉女的代名詞。
那是什么時候從天作之合變成了唾罵離婚?
先說陳妍希的角度。
事情還得說到倪安東的身上,當時他正和妻子鬧離婚,過程中妻子發現了他的出軌記錄。
其中就提到一位在娛樂圈發展,影視皆有涉足,工作重心已轉內地,形象清純,與倪安東有過合作的女神級藝人和倪安東關系不純。
從曝光的聊天記錄中來看,曾有人提議讓倪安東和該女星再見面談一談。
但被對方拒絕了,說自己即將結婚,不會再與對方見面。
主要倪安東也確實不爭氣,作品不太多,翻來翻去也就那么幾個女明星。
再用時間線和女神級的限定詞去框選,最后猜到了陳妍希的頭上。
但真有實錘嗎?
也沒有。
雖然陳妍希的經紀公司立刻辟謠了,但到了這會倪安東事件到底是真是假已經不重要了。
因為人們顯然轉移了視線,很多人開始深入:既然你和倪安東關系不純,那你一定還有乾坤。
被深扒過往的陳妍希很快面臨的場景就成了數不清的緋聞集中地。
從藍正龍到文章,陳妍希一夜之間好像成了小三代名詞。
曾經的清純女星轉瞬就成了看客口里的蕩婦。
即便這些所謂的緋聞大多數都是所謂的知情人爆料,甚至還有一些只是一起吃飯出來被拍了合照,隔天上頭條就成了疑似插足。
可能解釋不過來,陳妍希干脆不解釋了。
歷來傳統就是八卦之外真相并不重要,反正陳妍希的名聲毀了。
從清純玉女到極帶侮辱的“臺灣公交車”,也就是從這時候起,開始有人說陳妍希對不起陳曉,配不上陳曉。
其實如果只是這樣大概率也就是紛紛擾擾一陣子。
過了風頭自然沒人再去探討她是否配得上陳曉。
但偏有外因。
這個外因我倒是覺得得分別從兩個人著手。
先說陳曉。
和陳妍希口碑暴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陳曉的崛起。
要說陳曉曾經也只能說是古偶小生,雖然演技不錯,長得不錯,但出道時日不長,距離成腕成角尚有差距。
反倒是和陳妍希結婚后接到了不少正劇的資源,他也一躍成為頂流男星。
他站在男星頂峰,追隨者無數。
兩相對比,一個是聲名狼藉的半退圈女明星,一個是帥且正當時的男偶像,如此強烈的對比差距,唱衰她們的婚姻也就不是多奇怪的事情了。
再說被迫攪入其中的趙麗穎,因為《陸貞傳奇》時期和陳曉有過那么撲朔迷離的一段。
都快成趙麗穎的案底了,她30左右還沒結婚的時候有人說可惜了沒嫁給陳曉;
她和馮紹峰離婚了又有人喊話讓陳曉來娶。
我倒是能理解大眾對他們的意難平,小透明時期互相扶持,上了節目暗暗發糖,在大家眼皮子底下少年懷春。
但過去了就是過去了。
趙麗穎這些年成績斐然,從被欺負的龍套小女孩到如今的票房大女主,她再也不會是那個歪著身子向陳曉討個說法的倔種。
最重要的是,她的名聲比陳妍希好太多。
但正因為此,大家才更覺得這樣優秀、干凈的趙麗穎才配得上同樣優秀清俊的陳曉。
兩人更像王見到王,當年一別如今頂峰相見。
陳妍希就在這種顯然三人都不認可的“三角戀”里成了那個被嫌棄的“下堂婦”。
其實說到這里的時候我是有點替陳妍希委屈的。
當然這個委屈不是對趙麗穎,趙姐現在純屬無妄之災。
我主要是覺得陳妍希被罵得如此不堪,之前說過她那些所謂的緋聞、黃謠至少目前沒有實在的證據。
唯一有照片的還是和文章勾肩搭背片場熱聊,可作為合作演員有互動也并不奇怪,至少我覺得把她定在蕩婦的位置有點勉強。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現在有一部分人看不起陳妍希,總是會提到她籍籍無名,覺得她掛在陳曉身上不能獨立行走。
所以很多人喜歡用陳妍希沒有代表作、沒有名氣來狙擊她,說她沒能力還不老實,運氣好嫁給陳曉還不消停。
進一層再為陳曉叫屈,譬如總是有人說陳曉自從結婚后眼睛里都沒光了。
但好像大家都忘了,她可是沈佳宜啊。
她從來都不是必須頂著陳曉妻子的名頭才能活下去的菟絲花,她甚至比陳曉出道更久,成名更早。
出道一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就把她捧成了全民校花,誰的青春還沒有一個沈佳宜呢。
靠著這個角色她成功拿到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她風頭正盛的那些年,臺灣流量男明星基本合作了個遍,中途還發了唱片,2012年還曾獲得第16屆全球華語榜中榜亞洲影響力大典港臺最佳電影女主角獎。
現在回看她的事業,應于正之邀去拍小龍女確實不太明智。
離開臺灣北上到不太熟悉的內地,第一部角色就險些毀了沈佳宜的全部濾鏡。
但不管怎么說,她在和陳曉結婚之前美貌、
名氣、地位她都有。
否則臺灣在提到女神級女星出軌的時候也不會找到她的頭上。
甚至不拍作品多年,再上綜藝遇到宋丹丹,還會被稱,“這個小孩挺有名。”
她從來都不是陳曉的附屬品,即便沒有陳曉,她也是女明星陳妍希。
如果不是因為結婚生子,她大概率也不會退居二線,做了媽媽后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養育兒子上面。
每每被拍,永遠是她牽著小星星,一起看電影吃飯出門聚餐玩鬧。
她沒做什么,但她的惡評好像正是因為她什么都沒做。
她被揣測成妻不賢、母不正。
可大家真的看到她為妻不軌,為母有欠嗎?好像也沒有。
只是因為無根據的爆料和陳曉的狀態去恨她,厭惡她,覺得她離婚就是大快人心實在是沒有這個必要。
陳曉被拍到醉酒,網上開始謠傳陳妍希陳曉離婚;
陳曉拍戲疲憊眼睛沒光,網上開始說陳妍希是“公交車”,陳曉后悔娶了她;
這對陳妍希來說,實在不大公允。
聊到這里其實我心里是隱隱有一點覺得別扭的。
在當下這個大環境之中,女明星敢于離婚其實反而是一種有勇氣的代名詞。
一提到哪個女明星離婚了,評論區大風向就是叫好。
“姐姐獨美”、“搞事業”
我印象最深的是前些時候angelababy禮服現身,評論區有人問:“她怎么顏值回春了?做了什么嗎?”
熱評回復是:“離婚”。
看,離婚成了時尚單品,女明星變美都有了專有形容詞,“有一種死了老公的美”。
但這套說辭偏偏在陳妍希這行不通。
她不離婚,說她扒著陳曉不撒手;
她離婚了,又說她終于成了棄婦。
看低她、貶損她,這些話的背后隱藏意義其實是:你什么都不是,憑什么嫁給陳曉,憑什么不乖覺一點自己離開。
但陳妍希的“弱”也不是她主觀的問題啊。
夫妻之道在于相守、相知,而這兩處都需要兩個人共同經營,缺一不得行。
婚姻從來都不是單行道,家庭更不是庭審現場,沒有非黑即白,沒有你對我錯只責難到某一個人頭上的說法。
能走到離婚那一步一定是夫妻關系中出現了無法解決且難以轉圜的問題。
而這問題并不意味著妻子不優秀、不出色,這只能說明一點:
兩個人已經不再適合走一條路了。
可能彼此還有感情,也可能在漫長的消磨里感情已經殆盡。
但這不是重點,重要的是你我未來選擇出現了重大岔路,選擇不同路,在能告別時穩妥放下,下一條路又是輕松一場。
分開也是兩個人共同的選擇,是深思熟慮后默契的選擇了對彼此都好的新生。
陳曉曾經在采訪中再三盛贊陳妍希,說“我內心是個不愿長大的小孩,陳妍希改變了我。”
連局中人尚能認可,局外人又何必爭論。
人生本就是每一段路有每一段路的風景,每一處景有新出現的角色作伴。
愛過,恨過,放下過,如此而已。
非要爭個誰輸誰贏有什么意義,感情中,家庭里,她是輸家,他也一定不是贏家。
坦蕩過活,勇敢告別,下一段人生路還等著新的得償所愿。
人生不就是如此,永遠高歌猛進,永遠虎虎生風,對了錯了,難的是永遠在奔跑,不試探也不質疑,可以敗走,但不會白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