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7月上旬的一天,一聲嬰兒的啼哭從定居在美國的楊振寧家中傳來,此時,在房間外焦急等待的他頓時長舒一口氣。
沒過多久,負責接生的私人醫生和護士從房間走出來,開心地對楊振寧說到:“恭喜你楊先生,是個男孩,母子平安。”
話一說完,楊振寧立刻快速走進房間。望著躺在床上的妻子杜致禮以及孩子,這位年少有為的知識分子不禁回想起自己和妻子的點點滴滴。
名將之女杜致禮
提起楊振寧,每個人都知道他是世界聞名的大物理學家。但是,楊振寧的原配夫人大部分人杜致禮可能對其知之甚少。
其實,杜致禮的身份也同樣不簡單,她的父親是國民黨的抗日將領杜聿明。
1927年12月29日,杜致禮出生,家人將此消息送到正在前線作戰的杜聿明指揮部。收到消息后的杜聿明欣喜若狂,在將一切事宜安排妥當后,便立刻快馬揚鞭回到了老家。
對于自己剛剛出生的長女,杜聿明對其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疼愛與關心。他給女兒取名“杜致禮”,希望她長大以后能成為聰穎達慧的窈窕淑女。
兒童時期的杜致禮體弱多病,而當時國內的醫療技術并不發達。為了讓女兒盡早康復,杜聿明和妻子幾乎跑遍了全國大大小小的醫院。
不僅如此,在回到軍隊后,杜聿明仍時常掛念女兒的身體狀況。每到休息之前,他總會給家里打來電話,耐心囑咐妻子和家中的朋友一定要好好照顧杜致禮。
在家人無微不至的關心呵護下,杜致禮的身體逐漸康復起來,臉上也充滿了久違的笑容。隨著杜致禮一天天長大,她的受教育問題變成了杜聿明要考慮的大事。
當時的中華大地,軍閥割據,戰爭頻發。對于普通人而言,能夠好好活下去就已經是萬幸,至于讀書學習,已然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在杜聿明的安排下,杜致禮先是在當地的一所私立小學讀書,小學畢業后又前往廣西全縣私立中正中學讀初中。
1937年11月,為配合全面抗戰的政策以及保留國內的教學資源,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在長沙組建成立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正式開學。
然而次年二月,由于日軍對長沙進行轟炸,這所臨時大學不得不分三路西遷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45年,初中畢業后的杜致禮因為成績優秀,被學校領導推薦前往西南聯大附屬中學學習。也就是在這里,她結識了自己的數學老師楊振寧并在后來與其成為了夫妻。
第二年,杜致禮考入北平輔仁大學外語系,成為輔仁大學自建校以來最年輕的女大學生。正當杜致禮學業取得不斷進步,前途一片光明之際,家人卻突遭變故。
1946年,解放戰爭爆發,杜致禮的父親杜聿明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爭中屢戰屢敗。
面對解放軍強大的攻勢以及其上司蔣介石的不斷指責,本就患有腎結石的他積郁成疾,病情迅速惡化,躺在床上不能自理。
知道父親病重消息后的杜致禮立馬趕回家中,每天守在杜聿明床邊為耐心地伺候他。
母親看到辛苦操勞的女兒于心不忍,安慰杜致禮道:“孩子,你快去休息一下吧,你父親這里還有我和這一大家子人,還有,你可一定不能耽誤學業呀!”
面對母親的擔憂,杜致禮耐心地解釋道:“媽,您就放心吧,學校那邊我已經說好了,不會有問題的。父親從小就疼愛我,現在他病了,我照顧他是應該的。我打算過段時間帶他去美國,這樣我也能一邊照顧他,一邊安心地完成學業。”
1947年7月,在杜致禮的陪同下,杜聿明準備前往美國接受更好的治療。
然而,正當他們即將從上海出發時,蔣介石的信件送到了杜聿明手里,信中表示:杜聿明身為高級將領,不能為打敗影響國家統一安定的反動勢力鞠躬盡瘁,反而在戰場上不斷失利。現命令杜聿明停職反省,沒有蔣介石的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任何理由出國。
因為蔣介石的阻撓,杜致禮只得獨自前往美國求學。此時的她因為經濟出現問題,在美國的生活異常艱辛,但幸運的是,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對杜致禮十分欣賞。
在她的幫助與安排下,杜致禮順利完成了在美國的學業并在一所著名大學的邀請下,留在了美國發展。
1981年,杜聿明病情惡化,杜致禮數次回國探視、照顧。5月6日,杜聿明躺在病床上,嘴巴已經說不出來話。
彌留之際,他望著病榻前的眾人,在將目光最后停留在杜致禮后,微微一笑。隨后,便閉上了雙眼,沒有了呼吸。
5月7日,在安葬完父親后,杜致禮留在國內陪伴了母親數日。之后,便和楊振寧回到美國。2003年10月19日,杜致禮在美國石溪逝世,終年75歲。
楊杜二人初相識
楊振寧和杜致禮初次相識是在西南聯大的一節數學課上,他們二人之間的那段師生戀清在當時可謂津津樂道。
1938年夏天,在西南聯大成立不久,楊振寧便在父親的鼓勵下,以高二的身份參加高考,最終以第二名的成績被西南聯大化學系錄取。此后,楊振寧在學校變現優異,獲得了公費留美的資格。
當時,西南聯大的部分學生為了彌補生活經費的不足,會在校領導的同意下去西南聯大附屬中學,以代課老師的身份獲得一些經濟報酬。
對于生活并不富裕的楊振寧來說,他也自然會把握住這個機會。
于是,在第二學年結束后,楊振寧便向校領導申請前往西南聯大附屬中學擔任老師的資格。
由于楊振寧成績優秀,在校表現良好,沒過多久,他的申請便得到了同意。而他也正式成為了一名數學老師,主要負責附屬中學學生的課后輔導。
來到西南聯大附屬中學沒多久,楊振寧便受到學校許多師生的關注。由于他身材高大,長相英俊,在一群老師當中格外顯眼。
同時,楊振寧上課風趣幽默,能夠最大程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所以,雖然他主要負責放學后的補課工作,學生也可以采取自愿參加的形式,但是在他講課時通常是座無虛席,每個學生都十分想見見這位年輕英俊的小老師。
而同樣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深深吸引的還有此時剛來西南聯大附屬中學不久的杜致禮。
一天下午,杜致禮在同班同學的陪伴下來到了楊振寧補課的小教室。本來以她的學習成績,是完全沒有進行補課的必要的。
但奈何架不住伙伴的再三邀請,她們走在去往教室的路上,討論最多話題就是即將見到的數學老師楊振寧。“你聽說了嗎?咱們的小楊老師居然是跨級上的大學,難怪這么年輕又帥氣。”
另一位女生回應道:“致禮,你今天跟我們去教室肯定不會后悔的,小楊老師講課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很快,幾人便到了教室。她們特意找了靠前排的位置坐下,以便能夠更清楚地看清楊振寧。沒過多久,楊振寧帶著書本,拿著厚厚一踏作業,面帶微笑地走進了教室。
杜致禮看到楊振寧的第一眼,便被他儒雅的氣質所吸引,這位公費留美的代課老師果然如她的伙伴們所描述的那樣英俊瀟灑而又文質彬彬。
楊振寧首先很高興地和同學們打招呼,然后將作業發現,表揚了每一位學習進步的同學,并且對于作業完成不好的同學也給予適當鼓勵。隨后,便開始了正式講課。
因為杜振寧上課打破常規,在課堂上經常會針對某一個問題安排小組討論并及時指導。
所以,每一位學生的參與性都很高,學習興趣倍增,連一向喜歡獨立思考的杜致禮也被他的教學風格所感染。此后,每當楊振寧上課時,杜致禮總是第一個到達教室,坐在前排專心聽講。
一次,杜致禮因為特殊原因,缺席了楊振寧的數學課。或許是杜致禮經常坐在教室的同一個位置,楊振寧對于她的缺席一眼就看了出來。
結果第二天課外活動時,楊振寧就通知她到辦公室補課。
這是兩人第一次在單獨的房間內進行交流,楊振寧安排杜致禮坐在辦公桌的對面,自己翻起書來引導她回顧知識點。
由于二人面對面距離太近,每當楊振寧不經意間看向杜致禮時,臉就會迅速紅起來。
補課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楊振寧將杜致禮送到辦公室門口,對其說道:“今天的補習就到這了,如果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明天課上再問吧。”
看著楊振寧臉紅緊張的樣子,杜致禮不禁微微一笑,心中也對他產生了些許好感。
戀愛后的幸福生活
時間很快到了學期末,楊振寧在上完最后一節課后,對學生們說道:“各位,期末考試馬上就要到了。為了讓大家都能認真復習好好考試,老師決定,在這次考試中對于前三名的同學,免費請他們看電影。”
話一說完,講臺下面頓時傳來熱烈的掌聲。每位同學都摩拳擦掌,準備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
成績出來后,杜致禮毫無疑問在前三名當中。新學期的第一天晚上,楊振寧就陪同三位學生來到了電影院。
那晚,坐在楊振寧身邊的杜致禮第一次和自己尊敬愛慕的老師距離如此接近,心臟不禁砰砰直跳。
而楊振寧則正襟危坐,目不斜視,保持著自己和女學生之間的距離。看到老師害羞的樣子,杜致禮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溫情。
1949年,楊振寧從西南聯大離開,在學校的安排下,來到“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擔任所長的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并在此度過了學術研究的黃金歲月。
與此同時,杜致禮也在宋美齡的幫助下,前往美國留學。一天中午,兩人不約而同地在普林斯頓的一個中國餐館相遇。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見面的楊振寧改變了當初的羞澀模樣,大大方方地和杜致禮交流起來。
從杜致禮的回答中,楊振寧了解了她最近的遭遇,并且自信地表示:“你以后有什么困難可以來找我,不要覺得不好意思。”
這場意外的相遇為兩人埋下了愛情的種子,從那之后,楊振寧便每周趁著周末時間乘火車去紐約和杜致禮見面。
二人感情迅速升溫,楊振寧陪著杜致禮游玩了美國大大小小的景點,并且在旅途中給予她最細致的照顧。
在楊振寧工作遇到困難時,杜致禮總是陪在他的身邊,兩人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1950年8月,楊振寧和杜致禮在普林斯頓大酒店,手挽著手一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兩人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在隨后的婚禮儀式上,楊振寧激動地對臺下的親朋好友說到:“其實在沒有遇到杜致禮之前,我并不知道他到了美國,我是無意中走進那家餐館的。我時常在想,如果我早到或者遲到,那么我都將錯過和杜致禮相見的機會。但好在幸運女神眷顧我們,把我們安排在了同一時間,同一地點見面。或許,這就是奇跡吧。”
1951年7月,楊振寧的長子出生。楊振寧十分激動,立刻將此消息分享給了國內的父親,希望父親能給孫子起個名字。父親思慮再三后,給孫子取名“楊光諾”。
他希望這個名字有人能同時給楊振寧帶來好運,祝愿他能夠早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也沒有讓父親失望,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將這份頂級榮譽最終收入囊中。
楊振寧和杜致禮在美國度過了大部分幸福生活,在杜致禮因病逝世后,楊振寧淚流不止,連續數日寢食難安。
結語
楊振寧和杜致禮之間的愛情令人羨慕,正如詩人木心在《從前慢》中所描述的那樣: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在楊振寧漫長的科研道路上,始終堅定不移地陪在其身邊的唯有杜致禮。在如今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社會,如果還能擁有像楊杜二人那樣的愛情,那么人生道路也一定不會太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