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跨越式發展的微觀落點,總是聚焦于一個個生活在此的人。
隨著“青年發展型城區”的旗幟高揚,無數懷著夢想的年輕人從五湖四海匯至龍泉驛,步入創業的舞臺。
青創園
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青年(大學生)創業園(以下簡稱青創園),便是這樣一個“舞臺”。16年前,青創園在龍泉驛區委區政府和團區委的支持下建立,圍繞“人才強區”戰略,助力青年人才扎根龍泉驛,站穩創新創業“C位”。
如今,這片沃土繼續滋養著每一個來龍泉驛創業的有志青年。這里有專注創作的音樂人、有專注人工智能的軟件員、有專注生物醫藥的研發員……他們聚在一起,成為這座城市提級發展的見證者、親歷者,同時也是置身其中的參與者、推動者。
青創園
吸引青年人,是保持城市活力的關鍵。創新創造、興業可成,是奮斗者對活力龍泉驛最為生動的詮釋。近日,記者走訪龍泉驛青創園和部分企業,解碼城市“青和力”。
安業——“降成本,打造最硬核的營商環境”
一次性創業補貼累計超5萬元,場地租賃補貼超20萬元,項目獲獎獎勵超12萬元……這是青創園近幾年發放的創業補貼累計金額。真金白銀,每一個數字,都是一塊筑夢的“磚石”。
“城市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為。”園區負責人介紹,青創園明確為入駐項目提供最高3年免除房屋租金、水電費、物業費和網絡費用的辦公場地支持,提供免租金的創業公寓住宿,創業者可“拎包”入駐。
青年人才驛站
同時,提供一次性創業補貼、場地租賃補貼、項目獲獎獎勵;提供免費財稅代理記賬和基礎法律咨詢、知識產權、融資貸款、指導培訓等服務。對于招聘中職及以上學歷畢業生的企業,提供最高14天的免費青年人才驛站住宿用以過渡。
路演區、茶歇區、洽談室……12月11日,走進園區,記者看見的是一派朝氣蓬勃的創業創新場景。
青創園
“我們在2023年4月入駐,享受了多項優惠政策,僅房屋免租金這一項,一年就可省下十幾萬元。”園區在孵企業——四川翰墨教育咨詢有限公司負責人林鋒曾在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工作,一顆“想要出來闖一闖”的心讓他選擇來“青創園”安家創業。“自己有想法、市場有機會,也能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林鋒說,進駐一年多,在園區扶持下,公司營業收入較去年增長20%。
與林鋒不同的是,全育釗是大學畢業就開始創業。4年前,從川師美術專業畢業的全育釗,帶著“音躍發條”創業項目入駐青創園。作為一支在校孵化形成的音樂服務型初創團隊,全育釗提出申請并通過創業項目評審后,僅用一周左右時間就拎包入駐。
音躍發條
3年里,這支隊伍以青創園為起點拓展版圖,業務范圍擴大到社區活動策劃執行、音樂表演、歌曲寫作等領域。如今,全育釗已在洛帶和大面開了兩家分店,以獨立姿態面向市場。“青創園前幾天還在幫我們聯系項目。在龍泉驛創業,對了!”全育釗說道。
優化營商環境,讓創業更簡單,發展更迅速。“降成本,打造最硬核的營商環境。”青創園有關負責人介紹,期滿3年后,園區還會幫助創業項目對接進入啟迪之星等高端孵化器進行加速孵化,幫助他們穩定健康發展。
安心——“用行動呵護夢想,讓創業更有底氣”
12月2日陽光灑落,從青創園中孵化走出的吉藝文化創意有限公司里,青年創業者陳培正專心致志地在機車頭盔上勾勒醒獅圖案。她手持細筆,輕柔地在頭盔表面描繪,原本單調的頭盔逐漸變得精致而生動起來……
工作人員為產品上色
1987年出生于河南的陳培,是一名有超10年漆藝彩繪經驗的機車彩繪涂裝師,大學畢業后就一直從事機車涂裝事業。2014年她和愛人來到成都創辦第一家涂裝工作室,2018年借著龍泉驛區汽車產業發展東風,將工作室搬到了龍騰工業園區。
“創業之初挺難的,訂單也不多,租場地、購買設備花光了積蓄。”陳培說,2019年她在創業大賽獲二等獎,青創園遞來了橄欖枝,向他們提供了場地補貼和免費公寓。陳培感言,“青創園的扶持政策,緩解了生存壓力,給了我們創業的勇氣。”
“就像是找到了娘家人,不再是孤軍奮戰了!”陳培說,3年里感受到了青創園無微不至的關懷。每當有活動和政策出臺,都會有專人及時通知,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都能找到可以詢問的人。同時,她還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相互扶持、共同進步。
陳培為客戶展示作品
“我們創新雕漆、鑲嵌等工藝,讓產品更立體、有質感。現在訂單越來越多,已遠銷澳洲、新加坡、意大利等國家和地區。”因為夢想堅定、匠心被呵護,陳培的創業之路行穩致遠。
如今,他們深耕產品研發,以一件件充滿中國傳統元素的漆藝訂制頭盔產品,將優秀傳統文化以更加潮流的方式名揚海外。
陳培工作室
“青創園呵護每一個夢想,我們要讓創業者更安心、有底氣。”園區負責人說,創業最大的困難就是缺乏資金和優惠政策,園區成立之初就針對這些困難問題系統梳理,多年來始終聚焦“場地扶持、政策扶持、園區服務”,全力以赴幫扶青年創業成功。
安身——“讓青年人扎根,與城市互相成就”
在青創園這片3000多平方米的熱土上,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不是某一時、某一家企業,而是一種持續的“泛存在”。經過16年的精心耕耘,這里已構建起“政策+導師+活動+資源”的全方位青年創新創業孵化服務體系,為青年人才在龍泉驛區創業就業鋪設了“快車道”。
大學生公益培訓
2009年成立以來,青創園已累計引進青年創業項目530余個,扶持創業青年1900余人,帶動就業8880余人,開展“創享青春·驛動龍泉”大學生創業就業公益培訓、青創茶敘等品牌活動200余場,現園區在孵企業15家。
16年來,園區企業累計申請國家專利22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81項。2022年,園區在孵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過7000萬元,納稅額突破270萬元;先后獲評“四川省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區(孵化基地)”“省級眾創空間”。
大學生公益培訓
放眼龍泉驛,宜居宜業的定位,正在不斷加持“青創園”建設——
構建“一區五園”現代產業體系,有力支撐青年創新創業鏈條。目前,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輪廓清晰,已聚集一汽-大眾、一汽豐田、沃爾沃等10家整車、關鍵零部件企業300余家,聚集智能網聯鏈主鏈屬企業50家……形成青年就業優質企業集群;
成都經開區
培育新質生產力,集聚高新技術企業453家、省級以上創新平臺98家,建成投用高品質科創空間40萬平方米,聚集雙創載體15家,引入院士(專家)工作站14家,擁有無人機適飛空域109.65平方公里……提供青年創新創業優質載體;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42平方米,賽事演藝活動“月月不停”;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3400余套,2號、4號地鐵通達、13號線在建,15家大型商超、56個便民菜市場、500多家便民超市,基本全輻射42個城市社區……讓青年人愿來愿留、樂活樂享。
龍泉驛城區
“讓青年人扎根,與城市互相成就。”龍泉驛區有關負責人介紹,從古至今,龍泉驛都是一座“移民之城”。過去十多年,龍泉驛人口增長也一直排名靠前,去年常住人口達到137.76萬人,較2022年增長1.39萬人,是全市人口增量最多的四個行政區之一。
“城市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青年有多優秀,城市就有多優秀。”翻開《龍泉驛區青年發展型縣域分類試點實施方案》,從機遇到挑戰,從定位到布局,從政策到資金,數十頁、數萬字,是滿滿的誠意、信心和期待。未來,龍泉驛區將全面推進青年發展型城區建設,促進青年與城市雙向奔赴、同向發展,讓青年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的生力軍作用更加凸顯。(龍泉驛發布 記者 任浪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