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無錫新吳區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余一帆一行來到無錫市新吳區第一實驗學校,調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并就推動家校社合作、社工進校園進行座談,旨在搭建平臺將社會工作人才引入校園,共同推動學校心育工作。
將社工人才引入校園,是該校構建多層次心育支持體系的一個亮點。今年秋學期開學,該校開展了由社工人才參與合作的“潤心”系列行動,推動了家校攜手合作,增強了心理育人合力,助力學生們獲得更多的能量與信心。
以心理團體輔導為主體的社團活動推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該校心育工作的一大特色。在“‘簽’掛我心”團輔活動中,同學們交流生活中能夠觸動心靈的幸福瞬間,并親手制作了一枚枚“幸福小事”書簽。在“樂動青春”超級有氧鼓團輔活動中,學生通過跳躍、舞動、伸展等動作釋放身心,在音樂的療愈力量中激活積極能量。
學校開展“覺察快樂”團輔活動,讓學生回憶過去一個月的快樂并用一杯奶茶來表示,同時在繪畫中用心覺察和發現點滴快樂。“尋找心動力”團輔活動通過曼陀羅繪畫,讓學生按照“靜、思、畫、寫、悟”五個步驟對自己的內心進行覺察,在圖形和色彩中釋放情緒、激活內在能量。
每學期開學,學校都開展心理委員培訓,從情緒管理、學習規劃、人際關系處理出發,傳授一系列實用心理調適技巧。同時,在心理輔導室“陽光小屋”開展個人心理輔導,一生一檔,動態追蹤并作記錄。
學校每學期開設結課作業《我的學期九宮格》心理小報并將優秀作品展出,秋學期還開設“五覺尋秋”戶外心理課,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以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感受秋天,感受自然和生命的美好。
為預防校園欺凌,守護學子陽光心靈,學校開展“以法之名‘未’你而來”防欺凌主題教育活動。防欺凌心理情景劇表演,通過直觀的畫面向同學們展示校園欺凌的危害,通過校園真實情境下的角色扮演,引導學生懂得尊重他人、關愛他人。
學校定期開設“讓花盛開”“做情緒的主人”專題講座,心理老師們以語言欺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懂得生命的意義;講解青春期出現劇烈情緒變動的普遍性,分享情緒管理技巧,引導同學們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據了解,該校每年舉辦5?25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動,這些活動和每年“潤心”行動,大大增強了學校心理育人合力。心理月活動組織學生聆聽專職心理老師“國旗下講話”,開展“繪出我心,循夢而行”心理繪畫作品比賽,將學生情緒手抄報、心理課小報、曼陀羅繪畫作品進行公開展出。小作者們將心理健康與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融入其中,創作出了富有內涵和感染力的手抄報和繪畫作品,這些作品為塑造學生積極樂觀的心理品質起到了積極作用。
于欣悅 吉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