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場整體處在多空博弈狀態,成交量并沒有明顯放大,觀望情緒比較重。所有人都在等待收盤后,看會不會跟周一一樣,發出一篇內容勁爆的通稿,再一次吹響A股的號角。如果有,我今天就再加更一篇。
截至下午2點,三大指數都漲,但漲幅不大,全A等權指數漲0.52%。
上午差不多11點后,有一波迅猛拉漲,可能是因為個人養老金可以買入指數基金的事兒,但這并不可持續。這事兒我待會兒仔細聊聊。
外圍有個消息是,央媽可能已經在考慮,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降至7.5的可能性。
周一zzj會議通稿出來后,關于貨幣政策的定調從穩健改為適度寬松,就讓市場對明年有了大幅降準降息,并且可能會對人民幣貶值有更高容忍度的預期。貶值的好處很明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沖掉對岸關稅給我們出口帶來的沖擊。
這對A股并不一定是壞事。一般大家會認為,人民幣貶值對A股不利,但這并不總是成立,之前我在《》里面用歷史數據檢驗了這個邏輯。
總之結論是,匯率只是影響A股走勢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相對于匯率的被動變化(或者說是因為美元強弱帶來的相對變化),人民幣的主動升值或貶值(也就是自身基本面變化導致的貨幣走強或走弱),才是對A股影響更大的。
如果這波戰術性貶值,可以真的在一定程度上對沖掉對岸關稅的沖擊,那對我們的基本面是有利的,所以即便A股短線因此而下挫,也絕對不會是趨勢性下行因素。
所以,眼下A股,還是關注下盤后的消息吧。不知道我發完文章后,盤面會不會又劇烈異動。
聊聊今天(收盤前)最受關注的消息,個人養老金,從12月15日開始,推廣到全國實施,并且納入了指數基金。
對A股來說,這可能意味著一波增量資金。所以消息出來后,市場迅猛拉漲,特別是券商這個賣水的。
我也來解讀一下這個事情,目前看到大多數都是很積極正面的解讀,但我更想講講里面存在的問題,或許這對大家的參考意義更大。
很多人可能還不太理解,到底什么是“個人養老金”。說白了就是現在你口袋里的錢。
對于養老這件事,以前大家都指望國家給自己發養老退休金,但現在這塊資金有缺口(生育率下降,交養老金的人少了,老人卻多了),所以為了以后老了不至于睡大街,現在國家提倡,大家都額外再給自己存點養老金。具體做法是,從眼下自己的口袋里,撥出一部分,放到一個在銀行專門開設的賬戶里存起來,這就是你的“個人養老金賬戶”。
這筆錢,你今天放進去了,就只能到退休后才能取出來。錢放在里面,為了讓它保值增值,你可以去買國債、儲蓄產品、保險產品,以及基金。
這個政策是從兩年前,也就是2022年底開始推出的。當時各大基金公司就推出了一批FOF基金的Y份額(也就是養老金賬戶的專用份額,Y就是“養”的首字母),讓大家去買,一年最多能買12000元。
為了吸引大家去買,給了大家兩個好處。一個是,這批FOF基金Y份額,費率比常規基金更低,這是為了彌補大家長期損失了這筆錢的流動性,所作出的補償。另一個是,你存進去的這筆錢,可以在當年作為個稅抵扣額度。
但如果你在兩年前買了這批FOF基金,會發現三個問題:
1、費率確實是低了,低了不到1%,但是基金大幅虧損,兩年下來還虧了10%~20%。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2、這批FOF基金普遍有三到五年的鎖定期,想賣都賣不掉。
3、一年最多也就12000元的額度,從抵扣個稅這個功能看,低收入的用不上,高收入的又覺得抵扣了個寂寞。總之雞肋。
那現在,個人養老金的做法,有哪幾個變化呢?
1、全國推廣。兩年前是在36個城市搞試點,現在正式全國鋪開。
2、納入了國債、特定養老儲蓄,以及指數基金。特別是指數基金,也會新增Y份額。首批包括85只權益類指數基金,其中跟蹤滬深300、中證A500、創業板指等各類寬基指數的產品78只,另有跟蹤紅利指數的產品7只。里面既有普通指數基金、ETF聯接基金,也有指數增強基金。
3、指數基金沒有FOF基金那樣動輒三五年的封閉期,隨時可以贖回,增強了投資的靈活性。當然,即便贖回了,錢也依然是在個人養老金賬戶里,只能存在里面或者買其他產品,退休之前還是不能取出來用。
而額度,還依然是每年12000元沒變。至于費率,暫時不知道是不是還會進一步下降。因為前段時間指數基金已經進行了一輪降費,目前降的空間已經不大了。但是如果不降,又折損了流動性,平時想用這筆錢根本取不出來,那大家為啥不直接在常規賬戶里買,非要去個人養老金賬戶里買?
所以,這件事對A股的利好,并不會很大。因為目前這樣看下來,個人養老金賬戶,就是兩個功能,一個是穩健投資功能,一個是個稅抵扣功能。但這兩個功能,目前都很雞肋。
如果能讓基金公司,專門開發出,真正具有“穩健性”的產品,并且是在常規賬戶里都買不到的,那大家才有動力去搞個人養老金賬戶做養老投資。常規指數基金,而且還是A股指數基金,波動性這么大,誰敢指望用它去養老。
而個稅抵扣,一年才一萬二,夠干嘛的。反正是自主自愿行為,大家愿意存進去多少都看自己個人情況,那把額度提到50萬,是不是對那些收入高、個稅抵扣動力強,而且本來就要做權益投資的人來說,就更有吸引力了?個稅抵扣得多,還更有余力去消費,這也是刺激經濟啊。
美股:納指第一次站上了2萬點,再一次突破了歷史,昨晚大漲1.77%(納指100大漲1.85%),標普500也漲0.82%,而道指小跌0.22%。科技龍頭大面積上漲,英偉達修復大漲3%。
昨晚公布了美國11月CPI,和上周五晚上公布的11月非農數據一樣,結果都非常完美。11月CPI同比上漲2.7%,環比增0.3%,都跟市場預期一致。
這就說明兩點:
1、CPI溫和上漲,經濟基本面很健康。
2、通脹并沒有超預期大升溫,那12月美聯儲就得繼續降息25基點。
這跟我在最近文章里預測的完全一致。現在市場對12月降息25基點的預測概率,幾乎是100%了。對于明年,主流預測是大概還會有4次降息,不過這還會有比較大的變數,到時候還是得看通脹和就業數據。但至少目前來看,基本面穩健,整體降息的趨勢也還在延續,都利好美股。
今天有標普500ETF直接停牌一小時,原因是溢價率太高。確實,停牌的這只標普500ETF,溢價率都超過10%了。另外三只標普500ETF,溢價率也分別有3%、5%和8%。標普消費ETF的溢價也超過了5%。納指ETF倒還好,目前溢價普遍在1%~3%不等。
5%以上就算比較明顯的溢價了,風險確實會加大。這玩意兒就跟股票或指數的估值,是差不多的邏輯。高估值,確實意味著風險偏大了,但是并不意味著高估值就一定要回調,可能高估值會一直持續,基本面業績好,還能消化這個估值。
同樣的,如果美股繼續漲,也可能逐漸消化場內ETF的這個溢價。所以從操作上,可以結合自己的倉位看,如果持倉并不多,那暫時拿著沒事兒,倉位太高的就適當減減,控制一下。
溢價或者折價,屬于是場內ETF或LOF特有的現象,場外基金,包括場外ETF聯接基金,是沒有折溢價問題的。所以如果擔心現在溢價率太高,但又很想配置這些QDII基金,那買場外基金可能更合適些。
另外,現在國內QDII基金的額度在吃緊,大家陸續看到了越來越多的QDII基金在限購。昨天就有人問我,趁現在QDII還有額度,是不是可以每天都手動跟投一下“”。
是可以的,這個組合是在保持股票、債券、黃金等大類資產整體均衡的前提下,配置了盡可能多的QDII基金,特別是美股等發達市場。目前基本上是每周發車一次,昨天已經發車了(文末【閱讀原文】有跟車鏈接)。如果資金較多的,自己手動再跟投也可以,但最好是分批進行,或者逐日定投,不要一次性梭。
黃金:上海金價今天繼續上漲。兩方面利好,一個是國際金價在美聯儲降息預期下昨晚繼續攀升,雖然今天稍微有所回落,但上行趨勢沒變。另一個是人民幣貶值,利好上海金價。
中債:A股不如美股,但是美債不如A債。對岸的美股讓人省心,咱的中債也不差。今天繼續收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下行到了1.8%。央媽的臉色暫時還沒有變難看,所以資金還在繼續試探性地做多。尤其是外圍說央媽可能考慮讓人民幣貶值到7.5的消息,更加讓做多中債的資金有了底氣。
最后放下AH股相關指數技術面走勢。暫時不變。
風險提示:上表中的“上行趨勢、底部震蕩、下降趨勢”僅為技術面現狀描述,并非趨勢預測,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大家務必獨立判斷。股市有風險,投資要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