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彌小木
看到蘇州工業園區教育局發的《致園區家長的一封信》,內容主要是講“作業熔斷機制”:小學生至21:20、初中生至22:00、高中生至23:00,作業還沒完成的,家長和老師說明情況,孩子沒完成的作業就可以不用寫了。
作為家有兩娃的老母親,想說:初衷是好的。
現實卻骨感
相似的“作業熔斷機制”,上海去年還是更早的時候,就開始實行了。當時還和我家老大討論了下這個機制的可行性。
當天作業寫不完的,可以由家長和老師說明情況,孩子當天確實可以不用做了。但隔天,去學校是要補上的,而且是一定要補上的。
不補,黑板上是會有學號的。不補,只會越積越多。
我家老大寫作業的速度算快的,很少寫到22:00還沒寫完。有幾次沒寫完,是因為美!術!作!業!進入初中后,幾乎周周都有美術作業,而且一做1小時以上是常態,有幾次要花3、4個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她這速度還是快的,有同學甚至花一天的時間),來完成美!術!作!業!
真的是想不通,為什么幾乎周周都有美術作業?這對不擅長畫畫的老大來說,是極其痛苦的一件事。不僅她痛苦,老母親看著也是頭疼。因為花的時間長,有時美術作業放在周末完成,一花一個早上就沒了,大好的早上啊,陽光充足的大早上啊,卻花在埋頭畫畫的每周美術作業上!
這大早上的,去外面走走、運動運動,曬曬太陽不香嗎?
什么時候美術作業才是個頭?經過了六年級、七年級、八年級,花在美術作業上的時間,真的夠多了。
說好的減負,誰能想到,會跳出來個讓人如此沉重的美術作業?什么時候把美術作業給熔斷一下?
說完初中生的“作業熔斷機制”,再來說小學生的。
小學生目前是沒接到消息說作業要實行“作業熔斷機制”,事實上,也不需要。因為也沒有哪次作業是要寫到21:20的。
雖然沒有寫到21:20,但作為二年級的小學生,老二的作業量也不算小。尤其這兩天,花在作業的時間上,是蹭蹭蹭地往上升。
手頭的寫,有。上傳視頻,有。朗讀的,有。背誦的,有。打卡的,有。語數英,基本上都會有回家作業。疊加起來,花的時間不少。
有時候,老二還會有道法作業,雖然是畫畫,認真的老二,一畫也是要半小時的。老二的道法作業,讓老母親想起了老大的美術作業。
蘇州發布的“作業熔斷機制”,不算新鮮,影響力如何?難說。其實重要的,不是是否有“作業熔斷機制”的制度,而是是否真的給孩子們減負了嗎?別光盯著語數英的減負,也看看其他的學科,比如美術!
(其實個人不是很喜歡用“!”,因為覺得這個符號所表達的感情過于強烈。但是,用在美術作業上,再多的“!”都不足以表達老母親對這門學科作業的困惑!)
充實的學校生活
回家的“作業熔斷機制”是開始實行了,但老師們依然還是有教學任務的。
那些必須要完成的學校任務,時間哪里來呢?
孩子們的課間來填滿啊!
去看看孩子們的課間,去看看他們的課間在做什么?原本就只能安安靜靜的課間,現在又多了奮筆疾書完成在校作業的身影。
初衷雖好,現實仍需努力
一則“作業熔斷機制”的家長信,初衷是好的。
落實到現實中,困難重重。
所有的壓力,最終的承受者,似乎,仍然是孩子們。
Hi~我是彌小木
過好當下最要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