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谷子
編輯|朱鵬
設計|Manny
圖片來源 | 戶外探險OUTDOOR
· 本文為「戶外探險OUTDOOR」原創內容 ·
一到冬天,棉服和羽絨服誰更保暖的話題,果然又回來了。
十萬+的相關小紅書筆記,也證明在沖鋒衣大熱、打底層速干衣普及后,這波熱度終于來到了保暖中間層。
所以即便是戶外小白,只要耐心讀上幾條高流量筆記也能立即總結出一些結論。例如棉服的擁躉們會告訴你,它的透氣性更強,潮濕也不會冷,洗完也能保持同樣性能。羽絨服死忠們則會聲稱,在保暖性上羽絨就是王者,過了零度穿什么都沒羽絨服好使。
盡管對于這兩種面料眾說紛紜,但有一個明確的事實: 來到冬季,保暖中間層的選擇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尤其在冬季,科學三層穿衣法開始真正顯示其威力。
選對中間層,意味著我們在戶外體感舒適度甚至安全性的保障(從10℃以下,失溫現象開始進入高發期)。不過,我們似乎在打底層(透氣速干衣)和外層(沖鋒衣)都有了明確的答案,但在中間層,討論多了反而會催生出一些選擇困難。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常常會陷入某種迷茫:似乎get到了所有信息,但是好像到了最后,卻依然不知道該怎么選。
壓縮性、潮濕保暖能力、暖重比、透氣性和耐用性,在考慮到這么多因素時,一件冬季中間層到底該怎么選變得尤為復雜。而當我們被五花八門的裝備選擇和社交媒體筆記給困住時,換種思維,這恰好也是中間層最「好玩」的地方。
比如一些戶外大佬們去徒步時,甚至會穿著一件棉服,背包里再攜帶一件排骨羽絨。因為他們清楚了解羽絨服和棉服各自的特性是什么,如何做到保暖和排汗并存,才能達成在戶外游刃有余的不敗境界。
這又兜兜轉轉回到了在戶外我們常常聊起的問題。戶外裝備的迷人之處,在于它的理念具備開放性,適用于每個人,同時又有向內的一面,更像一種自我運動體系的構建。
你是去滑雪、徒步,或是攀登、露營,溫度如何,預測會有雨雪嗎?其實保暖層該如何選,并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話又說回來,我們常常在網上看到二者優缺點的對比,卻很少看到有一些能優化這些缺陷的裝備資訊出現,更多時候,最后只是搖搖頭:“難免會這樣吧,不可避免的。”
不過,幸好總有些品牌不滿足于此。正像很多戶外鞋類品牌的設計師,他們的終極目的,可能是生產出能適合任何人腳型的鞋子。那對于科學穿衣法則來說,能根據千人千面,從底層需求出發,主動為用戶創造選擇,才是一個好的戶外品牌該做的事情。
在上一章節,其實我們已經悄悄埋下了一個線索。對穿衣法則或是中間層選擇來說,「體感」往往就是那個萬變不離其宗的出發點。我想,專注于運動體感需求的戶外品牌Surpine松野湃,就是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
幾個月前,編輯部曾經參加過松野湃在上海舉辦的品牌「煥新」發布會,其中聽到最多的一個名詞,叫做「運動體感分級體系」。簡單的說,它是通過環境維度、運動強度和壓縮等級三種維度,來構建出從貼身層、到中間層和外層的科學戶外穿搭分級體系。
從滑雪壓縮速干衣起家,對貼身層體感的把控已經是松野湃的強項,秋冬季的一款「溯雪」羊絨羊毛速干衣更是攻克了羊絨在戶外運用的技術難點。
但另一方面品牌用做「科研」態度來做產品的精神,又讓我們期待它們不止于此,直到松野湃最近推出了一系列夠專業又有意思的中間層產品。
出于好奇,我們編輯部的負責人玄天老師就親自上陣,一次性體驗了松野湃三款全新保暖中間層產品,來看看它們對于戶外保暖中間層的全新解讀,剛好也解答下大家對于中間層選擇的一些疑問(大家不妨也可以通過上圖,了解下不同戶外裝備對應的運動強度和使用溫度)。
千蓬羽絨服見過,排骨羽絨服也很多,但是羊毛無縫拼接羽絨服在戶外還甚是少見。再仔細思考一下松野湃的滑雪品牌基因和羊毛壓縮衣背景,好像一切就說得通了。
在滑雪或者越野跑等中高強度的戶外運動中,透氣性和活動能力往往是大家比較看中的要素。不論是傳統的棉服還是羽絨服,延展性自然不是其主要賣點,同時羽絨服又會因為其材質特性,導致大家在提到動態保暖時,擔心因為排汗濕氣或者雨雪會打濕羽絨服導致性能降低,所以會對它有所顧慮。
當然,對于用心創新的品牌來說,可能真的存在辦法總比困難多的說法。對于溫度不算太低(零下幾十度那種),同時又想為自己的戶外運動上上強度的人來說,通過后背和手臂羊毛拼接的設計,它巧妙地解決了保暖層運動受限的問題。羊毛加上立體排汗結構的透氣性和舒適性已經不用多說,軀干區域采用絨子含量95%的800蓬拒水白鵝絨,在分區保暖的知識點上,相信松野湃一定沒錯。同時在版型上,這款羽絨服也更加貼身,視覺上呈現出利落的運動流動性。
在羊毛和羽絨服的雙層buff疊加后,不得不說,松野湃在運動體感這一塊拿捏的非常到位。
如果說相比滑雪等高強度冬季戶外運動,你更加偏愛在冬季去徒步、登山的話,正如我們剛剛提到,大家不如參考戶外大神們的做法,老老實實帶上一件排骨羽絨服為上策,同時也不用擔心體積的負擔,因為羽絨服憑借其極強壓縮性,非常方便打包收納。
相比棉服,羽絨服當之無愧屬于靜態保暖的王者,同時在例如雪線以上的環境下,沒有什么比一件羽絨服來得實際。以戶外常說的clo值(暖重比指值)來說,羽絨服也是金字塔尖般的存在。不過出于防止鉆絨的設計和面料素材考量,它往往留給戶外愛好者在透氣性上略顯不足的印象,俗稱越保暖越不透氣。
但事實上,這種工藝上的限制是否又有提升的空間呢?這道穿羽絨服不悶汗的難題,松野湃是如此解答的。相比普通的珩縫工藝,它采用了一種中空管道布工藝,在穩固防鉆絨的前提下,周身的透氣通道可以迅速排出汗液濕氣,換句話說就是透氣性大幅提升。外層采用高彈力梭織面料,同時它亦延續了拼接款絨子含量95%的優質800蓬拒水白鵝絨填充內在,clo值也達到了2.6的較高水準(在800蓬羽絨服里已屬不易)。
在戶外裝備滿天飛的現在,從實際戶外需求出發的一些新意設計,也許正是我們想要找尋的。
顧名思義,提到動態保暖,棉服是很多人心中的更佳選擇。對棉服來說,它在被打濕后仍然能保持極高的保暖作用,所以碰到大量出汗的運動場景和遇到雨雪天氣魔法攻擊時,棉服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冬季雨雪天氣,當很多人依然會閑不住想出去體驗一下滑雪和越野跑等運動時,這款動態棉服就會變得非常實用。相當于3-4根能量棒的重量,攜帶和收納都會十分輕松。采用品牌保暖科技棉填充,外層防潑水、防撕裂,柔軟輕盈的皮膚接觸質感可能是很多人往往忽略掉的細節。
在保暖之余,這件棉服還有點別的小心思。說到動態保暖,松野湃還想到在其中加入銀離子抗菌,來高效抑制細菌和減少異味。即便棉服可以輕松洗滌,不過作為一件在冬季可以高頻穿著的單品,還是能少洗幾次來得更省事。
松野湃全新中間層產品的出現,正是其對于體感需求的洞察。這種深刻和專注,并非只局限于將已有的東西做得更好,而是通過讓人覺得有新意的產品,來表明自己的戶外追求。
再回到我們開頭討論的問題,拋開羽絨服、棉服甚至抓絨、羊毛誰更好的爭論,其實連三層穿衣法本身就不是一個所謂的固定公式或神奇數字。有時候兩層,有時候四層,穿棉服也好,羽絨也罷,與其迷失在越來越多的筆記功課中,我們不妨好好思考下,到底有沒有屬于自己的戶外穿衣之道呢?
你對保暖中間層都有哪些看法?
評論區一起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