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報》12月11日6版
代表委員聯絡工作是人民法院深化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渠道,也是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具體實踐。
近年來,江門市兩級法院始終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代表委員聯絡工作與審判工作有機融合、雙向共促,以民主監督之力賦能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
“請進來”﹢“走上門”
零距離見證法院發展成果
今年4月,3名全國人大代表應邀來到江門中院視察調研。智能化的審判系統、高效的案件管理平臺、便捷的在線訴訟服務……代表們在訴訟服務中心駐足,沉浸式體驗數字法院建設成果,領略現代科技與司法實踐的深度融合。
“如何免除訴訟當事人特別是異地訴訟當事人的奔波?”
“依托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廣東訴訟服務網等信息化平臺,立案、開庭、調解、繳費均可實現線上辦理,異地當事人也可以輕松在線上進行跨域立案,糾紛解決更為高效、便捷。”
全國人大代表丁雪梅(左)在江門中院訴訟服務中心視察調研
針對代表們關注的問題,江門中院負責人一一認真回答。全國人大代表丁雪梅不禁感嘆道:“這次到法院,我更加深刻感受到新時代法院工作的全新風貌,體會到司法服務的溫度。”
把代表“請進來”的同時,江門中院也不忘主動“走上門”,通過搭建多元化的溝通橋梁,讓代表委員更全面地了解、監督、理解和支持法院工作。
6月11日,江門中院立案庭副庭長梁慧敏率多位基層法院立案庭庭長前往江門市律師協會,與律師行業人大代表“面對面”交流座談。
“法官與律師之間的良性互動,不僅有利于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種難點、堵點,更有利于凝聚共識,增強互信。”在梁慧敏看來,這種交流實現了人大監督和法院主動接受監督的“雙向奔赴”,為構建開放、透明、陽光的司法環境提供了有力支撐。
江門兩級法院立案庭庭長與律師人大代表就民事案件立案及訴前財產保全等問題進行座談交流
為進一步密切聯系溝通,江門法院還組織開展了“加強新時代僑益司法保護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法治護航優化營商環境”等一系列專項聯絡活動,廣泛吸納代表委員的意見建議,以“零距離聯絡”促進“實質化監督”。據統計,2024年以來,江門中院共邀請代表委員視察法院、座談交流、參與重大活動117人次。
從“請進來”到“走上門”,從座談交流到定期發送《江門法院工作通報》、定期郵寄《江門審判》專刊……法院的聯絡方式日益多元化,代表委員的監督履職渠道不斷拓寬,對法院工作的認同感、信任度和支持力與日俱增。
“辦案件”﹢“促公正”
全方位接受群眾監督
“現在開庭!”隨著清脆的法槌聲響起,一起非法狩獵案在開平市大沙鎮正式開庭。巡回庭審現場,全國、省、縣、鎮四級人大代表與鎮村干部、村民一同旁聽。
“整個庭審過程非常嚴謹,法官主持有序,充分保障了當事人的訴訟權益。”全國人大代表陳奭榮感觸很深,“到案發地公開開庭,也進一步表明了人民法院以公開促公正的決心。”
開展代表委員旁聽庭審活動是人民法院自覺接受人大監督的重要形式,也是以案釋法、增強代表監督實效的有力舉措,更是人民法院推進司法公開、促進公平正義的重要途徑。
這樣的活動對代表委員們來說并不鮮見。今年5月,江門市政協委員管善建來到江門中院,旁聽了一場特別的聽證會。
2022年,被告人王某因犯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的貨物、物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但王某身患重病,父親也罹患肺癌,面對巨額的醫藥費缺口,籌集罰金舉步維艱。秉承著以人為本、執法為民的原則,江門中院最終裁定,減少其罰金15萬元。
江門中院對被執行人王某申請減免罰金舉行公開聽證,市人大代表梁育欽、市政協委員管善建到庭旁聽
“嚴格執法并不等于冷酷無情。法官在嚴格執法的基礎上,切切實實為當事人辦實事,讓法律充滿了人性的溫暖和關懷。”管善建贊許道。
一個案例勝過一沓文件。近年來,江門中院堅持“重在平時、融入日常”理念,在代表聯絡中突出“親歷性”,2023年共邀請代表委員見證、評議審判和執行工作9次,以評議監督促進規范用權,以司法公開促進司法公正。
“聽意見”﹢“促發展”
將意見建議落到實處
“建議完善涉僑糾紛當事人身份識別機制及在線調解平臺的建設,切實減輕當事人訴累。”在江門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上,有政協委員向江門中院提出有關提案。
江門被稱為“中國第一僑鄉”,如何保護華僑華人的權益?這是代表委員們一直關注的問題,也是江門法院面臨的重要課題。
全國人大代表黃達昌(前排左二)、全國人大代表崔巖(前排右一)到江門中院了解跨域立案工作情況
“時空”距離阻隔、溝通成本高、流程多且復雜……針對僑胞跨境訴訟的痛點、難點,江門法院開發了“邑僑通”涉僑法律服務小程序,整合移動微法院、授權見證通、粵公正等平臺,實現立案、調解、法律咨詢、在線繳費等全流程線上辦理,讓僑胞們訴訟“不再難”。
身在美國的華僑余某通過律師向恩平市人民法院提交跨境立案申請,法官通過“廣東移動微法院”在線視頻見證并確認了余某的身份信息和委托書,短短4分鐘便成功立案。
生活在加拿大的關先生通過在線授權平臺“AOL授權見證通”系統,僅用時5分鐘便順利實現跨國線上證據審核和授權委托。
法官使用涉僑異步審理系統“云上”開庭
“‘指尖上’的訴訟服務極大地方便了華僑華人辦理各項事務,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江門市政協委員蒲容稱贊道。
聽民意、匯民智、聚民力,近年來,江門法院不斷探索,走出了“海內﹢海外”“線上﹢線下”僑益保護特色路徑,多元化解涉僑糾紛1465件。
“聯系點”﹢“智匯團”
迸發良法善治正能量
法者,治之端也。基層立法聯系點是聽民聲、察民情、聚民智的“神經末梢”,在法治建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020年7月,江海區人大常委會被確定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與此同時,身在司法審判一線的專業法官,成為立法聯系點最直接的“智庫”。
“人民法院作為審判機關,通過審理案件洞察法律漏洞和短板,掌握法律適用情況,能夠為法律的修訂和完善提供精準建議。”江海區人民法院副院長周奇說。
為充分發揮法院在立法意見征集和司法實踐中的積極作用,江海法院成立了由審判業務專家、資深法官、辦案能手為主力軍的“司法智匯團”,群策群力、各展所長,為刑事、民事、行政、執行等領域立法工作提供專業支持,共參與了公司法、醫師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等60余部法律法規草案的意見征集工作,近年來上報意見建議超100條,共有7條建議被全國人大立法采納吸收。
“2022年至2023年,江門中院建議提案辦復率和代表、委員滿意率均為100%,相關工作得到了代表委員的高度肯定。”江門中院有關負責人說,“接下來,我們將通過搭建‘線上﹢線下’多元聯絡平臺,強化‘參與﹢監督’職能效果,聚焦‘品牌﹢個性’開展特色聯絡,持續深化代表委員聯絡工作,不斷豐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來源:人民法院報
排版:譚年安
編輯:古慧琳
審校:何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