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獵奇
關注讀書狗子
自古風花雪月之詠,數不勝數。尤其是時間嬌艷美麗的百花,似乎被賦予了各自的人格,象征著種種人的精神。牡丹、菊花、規劃、薔薇、芍藥、梅花、蘭花,都是詩人筆下所深愛的引用對象。
其中尤其以梅花最受文人青睞,蓋因梅花凌寒傲雪、不懼嚴寒,自有一番風骨,因為成為文人風骨的象征。從古到今,吟詠梅花的詩詞之多,幾乎堪比其余百花詩詞的總和了。而詠梅的名作佳句也是多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
王安石有“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蘇東坡云“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陸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李清照的“此花不與群花比”、崔道融的“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等等都是詠梅的名作名句,更姜夔的《暗香》《疏影》兩闋梅花詞,自立新意堪為絕唱。
然而這數不盡的梅花詩詞中,唯有一首稱得上千古第一梅花詩,其中一個名句更是膾炙天下,這首詩便是北宋隱士、有“梅妻鶴子”之稱的林逋所作的《山園小梅》:
山園小梅·其一
北宋·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誠如李清照所言:“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詠梅詩詞所詠無非右二:其一是描繪梅花的形態色彩香味進而由形畫骨,也就是點出梅花的氣質風骨;其二便是托梅喻人,以梅花的氣質風骨寫照詩人的人格風骨。詠梅者雖多,但真正能把梅花的氣質風骨描繪地既美且絕者,寥寥無幾,因而有世人詠梅下筆便俗之說。然而林逋此詩,便是那寥寥無幾之一,甚至被稱為千古第一梅花詩。
林逋是北宋名士,以隱逸著稱,他隱居在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喜好種梅養鶴,一生孤居不婚,自謂“梅妻鶴子”, 一生寫過不少詠梅詩篇,這首《山園小梅》是最著名的一組詩,此為組詩二首中的其一。
此詩首聯就突出詩人對梅花的喜愛和贊美,寒冬嚴風中,百花凋零,唯獨梅花獨自迎寒盛開,占盡小園風情。表現出梅花獨特的生活環境、不同凡響的性格和引人入勝的風韻。
頷聯描繪梅花的風姿氣質,是千古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兩句是詩人化用五代殘詩“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而來。原詩句既寫竹又寫桂,不但未寫出竹影的特點,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而林逋將殘詩改了兩字便化腐朽為神奇,描繪出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上句輕筆勾勒出梅之骨,下句濃墨描摹出梅之韻,可謂將梅花的風姿氣質寫絕了。僅此二句,便脫世人詠梅下筆便俗的窠臼,前無古人后亦無來者,真千古絕唱。
緊接著頸聯掉轉筆頭,虛寫渲染梅花;“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通過白鶴與粉蝶的反應,襯托梅花備受世間喜愛。結尾一聯,詩人再次掉轉筆頭,以自身為主體,直抒胸臆:“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以一個梅化的詩人的形象在賞梅中吟詩,把詩人的理想、情操、趣味全盤托出,梅似詩人、詩人似梅,詠物與抒情水乳交融,梅與人融通一體。從而寫照出詩人幽獨清高、自甘淡泊的高尚人格。
此詩雖詠梅,但也是林逋以梅花自況,描繪梅花清絕高潔的風骨,也是表現自己的清高人格。其中頷聯兩句尤其精彩絕倫,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曾贊譽:“前世詠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后世更是有無數文人不吝贊美之言,謂之“膾炙天下”,南宋詞人姜夔甚至摘取“暗香”“疏影”二詞自度曲目,創下《暗香》《疏影》兩個詞牌。然而論詠梅詩,林逋的這首《山園小梅》當得起后無來者,有詩家云:“暗香和月人佳句,壓盡千古無詩才”。古今絕唱,千古第一,當之無愧。
只不過,也正因頷聯兩句太過驚艷,以致此詩成為有句無篇的典型。南宋有人評價道:“氣格全不相類,若出兩人。乃知詩全篇佳者誠難得”。相比頷聯,其余三聯確實略顯平庸了,空使世人只記一聯而不知全篇。
↓↓↓更多唐風宋韻,關注讀書狗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