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姓,中國的姓氏排名262位,人口數量約為25萬。
元姓來源較為復雜,主要的觀點有三種:
一種觀點源于媯姓,尊奉殷朝太史元銑為得姓始祖。
一種觀點源于姬姓,以春秋時期衛國的大夫元咺為得姓始祖。
一種觀點源于鮮卑族的拓跋部,以南北朝北魏孝文帝為得姓始祖。
本文參考第三種觀點,對元姓管中窺豹:
鮮卑族,屬蒙古語族,是繼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
338年,鮮卑人拓跋猗盧在今內蒙古建立代國。
376年,代國被前秦苻堅所滅。
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國,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是北朝的第一個王朝,定都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
西晉末年,爆發五胡亂華,又稱五胡入華,從316年西晉滅亡到439年北魏統一北部中國,北朝開始,持續了123年之久。
胡人,古代漢人對北方以及西方游牧民族的稱呼,并沒有歧視或者貶義
五胡,主要指鮮卑、氐、匈奴、羯、羌五個胡人大部落。
數據顯示:當年內遷胡人中鮮卑250萬、氐人100萬、羌人80萬、匈奴和羯人70萬。另外,還有其他北方部族。
這些部族,在華北大平原建立起幾十個大小政權,開啟了五胡十六國時期。
相關研究顯示,五胡十六國時期的華北地區,人口約為1500萬,其中漢人僅為500萬。
439年,北魏第三位皇帝拓跋燾的統一了北方,遷都今山西大同。
以長江為界,偌大的中國進入了被史學家稱之為“南北朝”的時期。
494年,北魏第七位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實行全面改革:說漢語,穿漢服,以洛陽為籍貫,同時,改鮮卑姓為漢姓,自己也改姓“元”。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北魏皇族本姓拓跋氏,至孝文帝遷都洛陽進入中原后,改為元氏。
北魏的開國皇帝拓跋珪,成為元姓得姓始祖。
從大興安嶺的獵牧部落,南遷至呼倫湖,又遷居盛樂,逐步建立北魏,進而統一黃河流域,遷都洛陽,拓跋鮮卑為古代中國的統一和繁榮奠定了基礎。
發展到隋唐時期,鮮卑作為民族實體和政權實體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漸消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