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用一生詮釋深情的文學(xué)大師!
他用61年,陪伴著他的愛妻。前28年,他們舉案齊眉、相濡以沫。后33年,他把去世妻子的骨灰放在枕邊,與她夜夜相伴。
這個有情有義的人,他的名字在20世紀(jì)響徹整個文學(xué)界,而他本人卻說自己連作家都不是。
他,就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魯郭茅巴老曹”6位經(jīng)典作家之一的巴金。
01
巴金的愛情,要從1936年說起。
那年,一位名叫"陳蘊(yùn)珍"的少女給他來信,信中滿是對他的仰慕之情。原來,從小就酷愛文學(xué)的她如饑似渴地讀完了巴金所有的作品。不僅如此,她還冒著被學(xué)校開除的風(fēng)險,參演了巴金的小說《家》,扮演其中的四鳳。
作為回應(yīng),巴金給女孩回了信。從此,兩人開始了長達(dá)半年的通信交流。女孩寄來照片,請他珍藏,還主動提出想見面。
當(dāng)時的巴金已是享譽(yù)文壇的作家,而陳蘊(yùn)珍不過是一介女學(xué)生。然而見面那天,他們卻一見如故,相談甚歡。那一刻,他們都沒想到,彼此會成為對方生命中最重要的另一半。
這個陳蘊(yùn)珍,也就是后來巴金的妻子蕭珊,是個率真可愛的姑娘。見面后,她經(jīng)常去找巴金,向他傾訴煩惱,討教問題。
巴金對這個比自己小13歲的女孩也漸生情愫,但他并未表露。一方面他擔(dān)心耽誤蕭珊前程,另一方面害怕自己配不上她。于是,他選擇把愛埋在心底。
直到蕭珊被家里逼婚,巴金才按捺不住,追上去安慰她:"等你長大了,如果還愿意要我這個老頭子,我們就在一起。"女孩破涕為笑,愛情的花苞悄然綻放。
1937年,蘆溝橋事變爆發(fā),巴金和蕭珊積極投身抗戰(zhàn)宣傳工作。戰(zhàn)時的戀愛談何容易,兩人的感情卻愈發(fā)深厚。
1944年,在朋友的木板房里,巴金和蕭珊結(jié)為夫妻,開始了艱難而甜蜜的生活。
第二年孩子出生,他們體會到了做父母的樂趣,也感受到經(jīng)濟(jì)的窘迫。為了讓巴金安心創(chuàng)作,蕭珊不辭辛勞,獨(dú)自撐起了整個家。
在那個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巴金常把節(jié)省下的口糧帶回家,給妻兒補(bǔ)充營養(yǎng)。出差時,他還會給蕭珊寫信,讓她別掛念。巴金曾對妻子說:"任何環(huán)境下,我都要做一個值得你愛的人。"
婚后不久,國家陷入那個特殊的瘋狂年代。巴金被下放勞動,蕭珊也被牽連,每天在大街小巷掃地。
面對突如其來的不幸,他們相依為命。巴金的痛苦和迷茫,蕭珊全看在眼里。她總是微笑著鼓勵丈夫說:"咱們一定要挺過去,一定會苦盡甘來!"
然而,更大的不幸還在后頭。1972年,蕭珊被查出直腸癌晚期。臨終前,她淚眼朦朧地對巴金說:"老頭子,看來我們要分開了......"巴金禁不住淚如泉涌。
術(shù)后第五天,蕭珊永遠(yuǎn)地閉上了眼睛。巴金伏在她的遺體上,泣不成聲。那一刻,他仿佛失去了整個世界。
02
喪妻之痛,巴金始終難以釋懷。他甚至想過輕生,但想到尚在人世的妻兒,他咬牙堅持了下來。
從那時起,巴金形容枯槁,蒼老了許多。他時常對著妻子的遺像發(fā)呆,寫下感人至深的悼念文章。
為了排解相思之苦,接下來的巴金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把蕭珊的骨灰盒放在自己枕邊,從此與亡妻朝夕相伴、夜夜共眠。至此,那個陪伴他走過半生風(fēng)雨的女子,如今雖然長眠,卻始終停留在他的心間。
這樣的日子,巴金足足過了33年。直到2005年,他才在101歲高齡與蕭珊于天堂重逢。
巴金曾說:"我這一輩子,沒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我只是深深地愛過一個人。"
他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從前車馬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情話。不管順境還是逆境,不分生死,他對亡妻的愛始終如一,矢志不渝。
03
這樣一位癡情的丈夫,同樣也是一位重情重義的摯友。他的朋友圈里,有冰心、沈從文、魯迅等一大批文壇巨匠。
巴金之所以贏得這么多文壇大腕的友誼,除了才華出眾,更重要的是他善良寬厚、助人為樂的品格。
沈從文潦倒時,他陪他四處販稿籌錢;冰心生病欠債,他不計回報地資助。盡管物質(zhì)生活并不富裕,但只要朋友有困難,他從不吝嗇解囊相助。
巴金對素不相識的讀者,同樣充滿愛心。每逢收到讀者來信,哪怕工作再忙,他也會一一回復(fù)。
在回信中,他不是高高在上的作家,而是親切的引路人。面對迷茫的青年,他鼓勵他們樹立遠(yuǎn)大理想;面對落魄的讀者,他慷慨解囊給予援助。
八旬高齡時,他收到十名小學(xué)生的來信,詢問他對"拜金主義"的看法。盡管身患帕金森綜合征,握筆都很困難,他還是給孩子們寫了兩封長信。第一封告知收信,第二封則不厭其煩地解答孩子們的問題。僅第二封信,他就斷斷續(xù)續(xù)寫了50多天。
巴金之所以待讀者如此,是因為他把自己比作吐絲的春蠶。在他看來,"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用微薄的力量溫暖他人、點亮人間"。
04
巴金一生都在尋求進(jìn)步、追求光明。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用犀利的筆鋒抨擊舊社會的種種丑惡,表達(dá)對勞苦大眾的同情。他傾其一生,寫了3000多萬字,出版作品170余部,被譽(yù)為"20世紀(jì)最后一位文學(xué)巨匠"。
他的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新中國成立初期,作為主要締造者的教員曾親切地對他說:"我在延安的時候,經(jīng)常聽到年輕人說,正是讀了你的《家》《春》《秋》等作品,才下定決心走革命道路的。"
晚年時,有人問巴金:"你這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巴金只淡淡一笑:"如果說我這輩子還有什么成就的話,那就是愛情吧。我對亡妻的那份愛,到死都沒變。"
是啊,縱觀巴金的一生,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盛名,不是地位,而是他對親友、對讀者、對妻子,那刻骨銘心、一如既往的愛。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無法決定自己的天分。但只要像巴金那樣,心存善念,自覺擔(dān)當(dāng),即便身處逆境,也依然能綻放奪目光彩。
05
2005年的秋天,巴金永遠(yuǎn)地離開了我們。
巴金去世后,各界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有位記者更是覺得要稱他為文壇巨匠,可是巴金的兒子李小棠覺得太過譽(yù)了!李小棠向記者透露:父親活著的時候連“作家”這個頭銜都不認(rèn)。
李小棠告訴記者:稱為著名作家就滿可以了!
巴金就是這樣一個非常謙遜的人,但他留下的故事和精神,卻成為一座豐碑,光耀后世。
如今,讓我們重溫他的箴言,以此共勉:
"做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良心,良心會給我們慰藉、勇氣和力量。"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只要人類在地獄里,我也甘心在地獄里。"
"我希望青年朋友們像愛護(hù)眼睛一樣,愛護(hù)你們心里的理想,愛護(hù)你們的熱情。"
"我沒有什么過人的本領(lǐng),只有一顆赤誠的心,一腔滿腔的熱忱。"
這,就是巴金。一個有信仰、有情懷、有擔(dān)當(dāng)?shù)奈膶W(xué)巨匠,一個善良、謙遜的凡人。盡管離開我們已經(jīng)18年,但他的精神,他的品格,他的情懷,依然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xué)習(xí)和傳承。
巴老:您走了,但您的作品長存;您走了,但您的精神永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